张秀花原本想回家,却被王二婶死死拉住,让她再等等。
王二婶还在纠结儿子的事。因为儿子的工作在省城,为了吃省城的商品粮,他的户口转到省城。可她刚刚听大队长的意思,他家铁钢不能分地。这不是完犊子嘛!
等大队长峰边没人了,王二婶挤进去,“大队长,你这可不公平。我家只有铁钢一个儿子。就算他去了省城,也依然是我的孩子,凭什么他不能分地?”/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王二婶却是头疼不已,向他哭诉,“他那是城市户口,转回来,他哪能吃到商品粮!”
大队长摆手,“那就这么办!他本来也不在咱们生产队种地了。要地有什么用?你们两口子种三十亩,不够种?”
一句话把王二婶噎得不轻。
大队长急匆匆离开,可没等他走几步就被社员叫住。
“干什么?”
请他去家里主持公道,帮忙分家啊!只有大队长认可了,他们才能分户。毕竟还要他写证明材料,到派出所把户口分开。
一连好几天,大队长都被请去主持分家。他忙得脚不沾地,头都快大了。
张秀花反倒是村里最悠闲的一批人。
许春英被周围的邻居吵得头疼,她也出来了。
“我还以为你长在家里了呢?”张秀花好久没见到她了,先开了个玩笑。
许春英摆手,一副你别提的口气,“我差点被吓住了。如果那些人抓投机倒把,我可怎么整?”
张秀花见她吓成这样,“那你明年还打算卖菜吗?”
许春英这回是真的吓得不轻,离生死只有一线距离,这种感觉后劲太大了。她手头还有钱呢,没必要这么拼,摇了摇头,“算了吧。我再看看情况吧。”
**
转眼过了几日,李建国回来了,张秀花把村里即将分地的事说了。
李建国点点头,“早该分了。队里有没有说怎么个分法?”
“按照户口本上面的人口,有多少人就分多少地。到时候抓阄。”张秀花把村里最近闹分家的事说了。当然除了分家,还闹了矛盾。
李建国叹气,“我结婚后,我妈就做主让我们哥俩早早分家,村里人都不理解我妈。现在看来,她老人家真的很明智。知道远香近臭的道理。”
张秀花一开始也去看人分家,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而且你还真没法反驳。后来她就不去了,吵得她脑壳疼。
张秀花又告诉他养鸡场分钱的事情,“我们分了九万多。我已经把账分好了,你把钱和户口本拿去首都,让继东帮忙买四合院吧?”
李建国点点头,“行!家里留了一万多够用的,多出来的部分也买四合院吧?”
“公中的部分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
“对!”李建国笑道,“兴许将来我们能到首都安家呢。孩子们都想去外面混,咱们这边地广人稀,以后要是改革开放,发展可能没有大城市迅速!”
他倒是说对了,上辈子北方人都跑去南方打工了。张秀花点头说好。
**
分家的热闹一直持续好些天,直到去南方打工的人回来把分家这事掀到顶峰。
这些南下打工的壮劳力回来了,意味着分家正式走入倒计时。
也因为这些人回来,吵架再度升级。
因为这些人回来不是空手回来的,每个人都携带巨款。也就是近一千块钱的收入。这笔钱对于农村人来说是相当可观。比在家种地翻了好几倍。
马上就分家,汉子们就不想把这钱拿出来分给二弟三弟。
但是二弟三弟也有话说。当初大队长规定每户只能出一个人,不是他们不乐意去打工,凭什么不交公中?
这话说得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但也有那老人偏心,不肯让儿子把钱拿出来。
老人一碗水端不平,其他子女就会觉得不公平。
这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们的成绩下降得厉害。
继林原先在班上只能考前十名。但是其他同学家里有事,成绩没考好,他没受影响,反而考了第三名。算是他从小到大考得最高名次。
张秀花都有点惊艳,继林脑子还是很聪明的。但是他太懒了,他最多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他时间,他压根不会翻书。他宁愿坐着发呆。而且这孩子还严重偏科。数学特别好,语文就很一般。
张秀花有时候都发愁这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
可这次居然考这么好,为了让他再接再厉,她就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焖黄鳝,这是张秀花从一位村民手中买到的。他们在河边捕鱼,弄到的。
里面添了些蔬菜,珠珠和继林吃得满嘴流油。因为有点累,边吃边“嘶哈”,那滑稽的样子逗得她忍俊不禁。
就在一家三口吃得正香时,外面有动静。
张秀花原以为是王二婶,没想到竟是继东和有才。
“你们回来了?”张秀花立刻上前,“肚子饿了吧?快坐下来吃饭。”
继东和有才洗完手,拉着椅子坐下中,张秀花给他们盛饭。
她原本还想让这菜留作两顿吃,碰上他们回来,刚好并作一顿吃完。
在火车上,两人没吃好没睡好,吃到家乡的菜,这才觉得这是神仙日子。
继林实在瘪不住了,他也顾不上桌上的好菜,偷偷打量有才,“有才哥,你是不是又胖了?”
国庆时他们去首都看他,他只是胖了一圈。现在连双下巴都有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