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皓明向大家讲述了魏海生的身世,还提到了那把壶壁有孔,倒满水却不漏水的奇壶。对于这把壶,大家都感到困惑不解。
孟词宗倒有很多见解。他说:“因为修史嘛,我也算博览群书,我发现【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是规律。
上州历史上的富翁,比如一代茶商谭子桂、矿业之王周超伦、纺织大王乔永兴都是一代富,二代衰,三代沦落为常人。
这些家族的兴衰史,让人感叹人生无常,财富难以长久。”
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孟词宗的语气中带有一丝无奈和惋惜。他对上州历史上的富翁们的兴衰史感到遗憾。
陆皓明说:“魏海生说到他祖先为盛宣怀造壶,我在手机上也查了一下,1916年盛宣怀过世,留给子孙的财富约有100亿。
32年后的1948年,盛宣怀唯一的儿子盛恩颐竟然饿死在自己的大宅中。”
竹素感慨地说道,词宗所言极是。财富的传承,往往难过三代。
想起创业之初,先辈们心怀大志,历经千辛万苦,方才创下一份家业。
而到了第二代,自幼便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丫鬟环绕,娇生惯养,及至成年,更是美女环抱,生活奢靡。他们生长在富贵窝里,斗志自然消磨殆尽。
到了第三代,更是终日游手好闲,沉迷于吃喝嫖赌,无法自拔。
先辈们的基业,也在他们的手中消耗殆尽。盛宣怀和袁世凯的后人,都是如此,最终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陆皓明感叹:“家有万贯,不如一技,魏海生一族至少不会饿死。”
竹素合十:“还有一点,二位可曾观察到?"
陆皓明与孟词宗一时不知竹素说的是哪一点,一齐望着他。
竹素喝了一口茶,说道:“佣人之兴。”
孟词宗一拍大腿,立即明白了,说道:“大师点拨得及时,我研究历史,也发现一条规律,凡是豪富之家,兴旺的不是豪富本族,而是在他家当佣人的,或者跟着豪富创业的徒弟、管家之类。”/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他拨通老向的电话,叫魏海生和他直接通话。
如此这般说了一通,魏海生一听,说道:“陆厅长,有高僧要看,我非常高兴,过几天,我带着壶来厅里一趟。”
陆皓明说:“这样吧,你一个人带着壶,搭车不方便,我叫向局长陪你再来一次,他有小车。你把电话给向局长。”
他又跟老向说了一阵,向局长满口答应。
挂了电话,陆皓明说:“他过几天就会上来,不过,这个魏海生做的壶也相当不错,送了一把给我。”
孟词宗来了兴趣,说道:“我对【有孔壶】弄不清楚,但是我爱玩壶,收藏了不少的紫砂壶,你那把壶可以让我看看吗?”
“可以,我叫司机取过来就行。”
孟词宗性急:“你现在叫司机送过来。”
陆皓明就打了一个电话给小谷,叫他马上把办公室的那把壶送到状元庙。
一直只负责煮茶,没有插一句话的小和尚说道:“厅长,你司机的手机号是多少,我去庙前迎候。”
陆皓明说了号码,小和尚记下,退出禅室。
孟词宗说:“竹素大师说的很有道理,我因为修史,走访过很多巨富后代,比如纺织大王乔永兴的后人叫乔逸凡,他住在上州乡下乔家村。
他现在是个典型的农民,但他与别的农民不一样,喜欢种花。平时见到树根,喜欢把树根做成木雕,根雕。平时就爱这些手工艺活。”
陆皓明一听来了兴趣:“下次带我去看看。”
孟子宗爽快地应道:“行。特别是他的根雕,相当不错。”
竹素合十,缓缓说道:“这也是规律——通艺术者,多富家之子弟。”
陆皓明点头道:“大师所言极是,我管文化,发现文化厅系统的各类专家,大多数要么祖传,要么家庭富裕。”
竹素说:“刚才讨论的巨富之家,其子弟有两种人,一种叫败家子,好赌好嫖,散尽家财,沦落底层。另一种叫【玩家】。
因为家庭富有,从小有专人教育,便学琴棋书画,音律乐器。
他们对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成了书法画,有的成了画家,有的成了音乐家,有的成为美食家。
这个艺术类的东西,学精要花钱,富人家庭供得起。古往今来,凡是有名的艺术家,大多出身富贵之家。
所以,常常有人来问,他的子女学书画,学音乐之类行不行。我很直爽,贫苦之家就不必送子弟去孤注一掷。
学成而有成就者,万里挑一,学而不成器者是常事,连谋生都比常人困难。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不是穷人能玩得起的,最多是作为一种爱好而已。”
陆皓明听了,大有感触:“大师分析得透切。家不富而学艺,是一项风险投资。”
孟词宗说:“所以我常到大师这儿来坐坐,对写史很有启发,对生活也有启迪。
我有一个曾经的朋友,也是一般家庭,从小花钱培养儿子学书法,现在失业在家。”
正在谈兴上,小和尚捧着那把壶进来了。孟词宗一把接过,仔细看起壶来。
欲知那壶到底怎么样,且等孟老细谈。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