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踏青遇蝗虫(1 / 1)

第192章踏青遇蝗虫

吏部,周应秋正拿着一本名册,一个个的对着人名。

突然,他身侧正统计人名的孙如游转过头来,道。

“听说有人被分配去做了乡长,很是不乐意?”

“不乐意又如何?”

闻言,周应秋没好气的指了指桌上的圣旨道。/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这位老先生在开坛讲学时,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乃至于女子都来听讲。

横扫儒、释、道三教,做回自己。

有李贽带头,在接下里的时间里,大明将进入一个思辩时代。

某种程度上,这场思辨才是导致亡国的罪魁祸首。

当然,对于这些事情,周应秋与孙如游是不知道。

看着皇帝拉着皇后的手,这关系在明面上起码是和睦的。

想来应该是不会出现如神宗和王皇后那种,皇后金印被焚毁后,十几二十年不给补皇后金印的情况。。。吧。

对于身后来年各个大臣的想法,朱由校并不知道。

要是知道了,肯定要打这二人的板子。

丫的,什么事儿都想管。

松开了拉着徐婉儿的手,朱由校突然像是看到了什么,指着地里道。

“把那块土挖过来看看。”

“是。”

闻言,立刻就有好几个太监上前,在皇帝指着的方向寻摸起来。

很快,就有找到东西的太监抱着块土疙瘩来到了皇帝的身前。

示意对方将东西扔在地上,朱由校看着身后的两位大臣问道。

“你们知道,这是何物吗?”

“这是?”

看着太监从田间抱回来的土块,周应秋与孙如游不由得感觉身上起了疙瘩。

密集恐惧症。

在这土块的臆测,整齐的排列着十几个黄色的、长条形的虫卵,密密麻麻的,让人很是不适。

“夫君。”

看到这虫卵,一大一小两个妹纸不由得往皇帝的身上靠了靠。

感受到身上的压力,朱由校伸手拍了拍二女的腰。

周应秋与孙如游虽然不是泥腿子出身,但那也是寒门子弟,就没亲自下过田。

“孙尚书学究五车,不知道此是何物?”

“这。”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的脸上不由得留下冷汗。

但对于皇帝的问话,他却是不得不答,试探着道。

“此物应该是虫卵。”

“不仅是虫卵。”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了当的道。

他很小的时候,家里人种地,他在地头玩,挖出来过这玩意儿。

“而且还是蝗虫的卵。”

“蝗虫?”

“古人有言,腐草为萤,未言有产卵者。”

摇了摇头,看着眼前的虫卵虽然依旧觉得悚然,但孙如游还是道。

“臣尝听闻,蝗之所生,必于大泽,如北直隶、山东诸地,河池一旦因天旱而干涸,则必生蝗。”

“湖边沼泽。”

听着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摇了摇头。

孙如游的话,说的也不错,也算一种总结。

在干旱的年月,湖泊水域面积减小,洼地裸露,就为蝗虫的提供了合适的繁衍场所。

故此,人们就经常见到蝗虫在干涸的沼泽周围出现,以为蝗虫是鱼虾干死之后所化。

蝗虫在成虫聚群后,往往会自发的往低洼易涝的地方,寻求新的产卵地。

而一旦而等到天气转好,水面恢复,产卵在湖泊干涸地的蝗虫卵被淹死,鱼虾重新反演,就会觉得蝗虫又变成了鱼虾。

中国古代,不是缺少发明,而是缺少一种科学的总结方法。

对于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但就是没能总结,缺少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你若不信,将这块土带回去,孵化出来便知道了。”

朱由校并未因为孙如游怀疑自己的话而动怒,反而是对身侧的太监道。

“找个箱子,将其装起来,带回西苑。”

“奴婢遵旨。”

听到皇帝要养这玩意儿,给孙如游证明一下蝗虫是卵生,在场的众人纷纷感觉自己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陛下,这是否有所不妥?”

见到皇帝要养蝗虫这种害人的玩意儿,孙如游当即就劝诫道。

“蝗虫乃是害虫,毁之尤且不怠,岂能养之?”

“这话就说的岔了。”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摆了摆手道。

“蝗虫所过,百里无鸡鸣,寸草不生,农之大害也,不可不谓之为国敌。”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若是不知其因何而生,何谈灭之?”

“朕只是随眼一瞧,就看到这些个蝗虫卵,你再令这些农户检查检查,地里是不是还有,可万万不要闹起了蝗灾啊。”

说着,朱由校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而是看向刘时敏道。

“奴婢领命。”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连忙派人去往下吩咐。

这地是皇田,属于皇帝的私人产业,这要是闹腾蝗灾,那受损失的是宫内。

“陛下,蝗虫既生于涸泽,又消于涸泽,便是说此物经不得水淹。”

见到太监离去,站在孙如游身侧的周应秋突然开口道。

“臣以为陛下当颁谕令,令百姓深耕田亩,让此物曝光于天光之下,待有雨水浸漫,亦或河水灌溉,则蝗虫必灭。”

ps:以前找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在熊廷弼相关词条中发现,熊廷弼死后,江夏知县王尔玉诬陷追赃逼死熊廷弼之子熊兆圭。

好奇之下一百度,王尔玉中乙丑科(天启五年(1625年))三甲第六十六名进士,任江夏知县。

当然,这都不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王尔玉的性别一栏中,赫然写了个女。

我不喜欢纪传体史书,所以没看明史。但在熹宗实录中没找到这人的记录,如果编辑百度词条的人没瞎写,恐怕明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女子做县令的朝代。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