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专人灭蝗(1 / 1)

南苑之中。

当着大明一众最高层官员们的面,铺天盖地的飞蝗,结着遮天蔽日的集群,从南海子呼啸而过。

即便是南海子经过一通祸害,草木已经不再繁盛,但经过蝗虫这么一祸害,直接就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看着在旧衙门院口已经站了半个时辰的皇帝,以及那手中流露出被捏死的蝗虫汁水,一众官员们心也仿佛被皇帝捏在手中。

“真是好一番为国效力啊!”

反手将手中捏死的蝗虫对在了地板上,朱由校转头看向堂中的众多官员,

这声冷喝传来,一众高管纷纷跪地请罪。

任由刘时敏用绢布替自己擦拭手上的残留汁水,朱由校仿佛是自言自语一般。

“今春朕与皇后踏青之时,偶然挖出了蝗虫之卵,朕就特下诏书,让官府搜捕虫卵、灭尽蝗虫,至今不过半年,这蝗虫都飞到南海子来了。”

“这就是我大明官员们,在奏章中说的什么为天下计,为万民计。”

听到皇帝的话,一众六部高官纷纷低下头,又羞又愧。

为天下计,为万民计。

这是大明官员们整日挂在嘴边的两个词语。

仿佛这两个词语不挂在嘴边,不出现在自己的奏本之中,就体现不出自己的忧国忧民,

现在,皇帝将这八个字原封不动的还给了他们。

见皇帝将责任推到自己这些辅臣的脑袋上,毕自严深知不能就这么认下。

皇帝可以雄才大略,但是不能太过于强势。

现在皇帝已经足够的强势了,再这么发展下去,朝堂就成了皇帝的一言堂了。

“陛下容禀!臣等自奉诏以来,不敢懈怠,顺天知府董应举每日督劝各地乡官搜捕虫卵,三月之间已寻得烧毁虫卵三百余石。”

“倘若真是地方办事不力,五六月间便有飞蝗过境,何至于到八月初才有蝗群害民?”

“毕公,你的意思是陛下说错了?”

手中拿着刚给皇帝擦手的手帕,刘时敏看向毕自严问道。

“臣只是不欲见陛下如此武断。”

深深的看了眼刘时敏,毕自严拱手道。

“朝中、地方不乏良吏,终日为陛下灭蝗卵之令而奔波,劳苦甚重。陛下之言,未免让天下良吏寒心。”

看着皇帝稍缓的脸色,毕自言继续道。

“陛下曾在顺天府挖掘出蝗卵,此番蝗灾想来乃是顺天所起。蝗群日行百里,昼夜不息,今日在此,明日在彼,臣以为当今之计乃是要想办法,防止蝗灾扩散。”

看了眼毕自严,朱由校知道刚才自己失言了。

不过,这个时候朱由校自然不会说自己错了,而是依旧寒着脸,冷声道。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何为德?存民方为德。”

看着在场的人,朱由校出声给这件事情定性。

“如今当务之急,首在于灭蝗!不能让蝗灾再继续扩大。”

“陛下言之有理。”

见到皇帝改了口,毕自言又知道皇帝现在的难处因自己而起,当即出言附和道。

“昔年,太祖之时,曾生蝗灾,往后多年,蝗灾遍布大明。”

说着,毕自严转头看向礼部尚书孙如游,希望对方能提出左证。

“洪武五年六月,济南属县及青、莱二府蝗。”

看到了毕自严的眼神,孙如游略微思索了一下后,当即就出言道。

“时太祖虽下令治蝗灾,然地方属吏玩忽职守,蝗灾扩大。”

“同年七月,徐州、大同蝗。

“次年二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蝗。

“六月,怀庆、真定、保定、河间、顺德、山东、山西蝗。

“再次年夏,北平、真定、大名、彰德诸府属县蝗。蝗蝻覆地尺许,土地寸草不生。”

“经此一事,治蝗乃为大明国政,历代先帝严令治蝗,蝗灾再未连年大起。”

“然,神庙之时,朝廷吏治不清,地方官员玩忽职守,方有今日之灾。”

“万历四十三年七月,山东旱蝗,四十四年四月,山东复蝗。”

“七月,蝗虫南下,常州、镇江、淮安、扬州、河南蝗。”

“九月,江宁、广德蝗蝻大起,禾黍竹树俱尽。

“四十五年,北畿旱蝗。四十六年,畿南四府又蝗。”

“四十七年八月,济南、东昌、登州蝗。”

“及至今日,顺天蝗灾又起。”

“启奏陛下。”

听到孙如游如此详细的将大明的两次连年蝗灾说了出来,毕自言当即拱手到。

“昔年,太祖在世,大兴之世,仍有蝗灾四起,可见此非妖异之事,乃是天道自然。故有太祖皇帝诏书除害,言语恳切,保民农桑。”

“今朝廷不妨派遣使者,监督地方地方官吏、百姓灭杀蝗虫。”

“有道理。”

听完了孙如游与毕自严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明末的惨烈的天灾,天公不作美是一个因素,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朝廷的国家机器渐渐的停止了运转,没有起到一个防灾的作用。

代表就是万历末年延绵数年的蝗灾一直没有得到治理,在天启元年顺天一起后,就没了踪影,一直到五年后,山东大旱,蝗灾复起。

不怪朱由校这个皇帝心急,而是天灾对于国家机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他也无法彻底的相信地方官员的办事能力与效率。

洪武初,刚刚搭起一个架子的大明,都让蝗灾折腾了四五年。

如今大明的国家机器,和洪武初年相比,恐怕是半斤八两。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看着还跪在院中的众人,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站起来。

“翰林院多清正之士,此番蝗灾,就从翰林院择选能臣,分赴各郡,监督治理蝗灾吧。”

“陛下明见。黎庶多蒙昧无知,臣听闻,民间不少偏远乡下,邪祭淫祀横行,百姓事蝗如鬼神,轻易不敢捕杀。每遇蝗,皆跪伏祈祷,任由蝗虫啃食庄稼。”

听到皇帝让翰林院的官去做,毕自严思索了一下后,当即拱手道。/

“翰林院官员多硕德之才,饱学之士,由他们去督劝灭蝗,晓谕事理,让地方百姓禁绝淫祠。”

“说的好。”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赞同道。

“如蝗虫这般断绝百姓生计者,人人得而诛之,岂有供奉起来的道理?”

说着,朱由校带着众人重新走进旧衙门的大堂,开始商讨灭蝗之事。

至于说给蒙古人的封贡,后面排着。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