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县。
王高抓了抓胡乱绑起来的头发,胡子拉碴,双眸都是血丝,完全一副没有睡醒的模样。
他的麾下,几个穿着道袍的读书人,也都无奈的看着他。
所谓道袍,并不是道士的袍服,而是明代嘉靖年开始流行一种宽袍大袖。
属于读书人日常装束的一部分。
“千户,外边来了一队从富平县过来的人,说是王三爷的麾下。这两日,王三爷应该就会过来,让我们筹备一批粮草,他们听说了临潼问题颇多,所以会先来帮咱们解决了一下。”
一个壮汉走了进来,看到了这群读书人的时候,脸上闪过不满。
王高是简直病急乱投医了。
这群读书人有几个有本事的?
一个两个不是来混,就是充当探子的,真的没几个对王高真心效忠的。
但王高也没办法,没有接触这些读书人,他甚至没办法稳定整个临潼县。
眼下听到了王三即将抵达的消息,王高像是松了一口气:“好好好!立刻安排。”
“等等!”
就在王高的手下准备行动时,一个中年读书人叫停了眼前的动作:“千户,我军粮草本就不足,现在调走一批,只怕会影响冬日百姓的生存所需。
不如写封信与王三爷知悉,请王三爷从富平乃至蒲城调遣粮草。”
“这……”王高抓了抓头发,他确实想起来,临潼这边的粮草,大部分都调往了高陵县。
不然高陵县这么多人,人吃马嚼,没有粮草供应只怕得出大事。
现在要是调去一批,问题只会不少。
“你们这群穷酸,少在这里废话!王三爷马上就要去接王二爷的军队,你们现在不给粮草,是想着逼我大兄彻底自绝大同军吗?”
之前说话的手下,忍不住起身厉喝。
此言一出,读书人们的脸色微变,王高却像是才反应过来,神情也肃穆了几分:“对,差点忘了正事。
王三爷不能得罪。
这件事你来。”
王高看向自己这个同族兄弟,名唤王普,早年家里出去外边当行脚商,他从六岁开始就跟父亲在外边做买卖,一直到了十五那年,他爹因为一场劫掠,被盗匪杀死,他才艰难的逃回来。
幸亏他爹比较稳妥,没有借高利贷,但他回来,也免不了家产受到觊觎。
于是,王普思前想后,将家里藏的本钱取出来,资助了王高厮混。
要说王高在蒲城的威望很高,但背后的股东之一,就有王普,只是他一直给自己的定位是打下手,所以并没有站在台前。
但现在,干切了王普的利益,他不可能再也不做。
于是,终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站出来,然后目光扫过这些读书人:“大兄,王三爷要来的消息,还是要警惕传出去。/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而这里,现在属于临潼县统辖。
临潼在泰昌年爆发了一场饥荒,导致当时出现了“十岁儿易一斗粟”的人相食的灾难。
也正是这个灾难,导致了临潼县,一岁损失人口,超过身三成。
再加上上次被祸祸了一番,如今的临潼县四乡十里二十九村,仅存人口不超过一万五千人。
因此当前方斥候来报,说是发现了一批人正在攻打阎良村驿站的时候,他不屑一笑。
区区三百人,也敢造次。
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打过去。”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