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1章意外
嘚!
嘚!
清脆的马蹄声踏在青石板上,发出阵阵富有节奏的声响。
新年期间,汴京的繁华更胜往昔,沿街店铺的叫卖声,仍是不绝于耳。
“同叔,官家今日的玉音,当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殊亦有同感。”
嗅着鼻尖传来的沉香,晏殊语调舒缓的回道。
“和昔日相比,官家的功课,愈发的精进。”
“对了,先生,今日官家提到的书简,如果没记错的话,应是文靖公整理的吧?”
从入仕至今,晏殊多是在馆阁入职,从事文字工作,单单论阅读量,满朝文武,只怕没几个比他更高的。
官家提到的秦简,他虽然没有看过,但他曾经在龙图阁的书录中看到过。
因此,他依稀记得,为竹简注疏的是李沆。
“确是如此。”
李维点了点头,唏嘘道。
“那是端拱年间(太宗)的事了,没想到你竟然还记得。”
在李沆的仕官生涯中,为秦简注疏,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绝大多数人关心的都不是这个。
而是李沆曾经在政事上做过什么、和哪些人交游等等。
紧接着,李维又跟着叹了口气。
“老夫也没想到,官家竟然翻到了家兄注疏的秦简。”
“同叔。”
“先生?”
眼看李维欲言又止,晏殊主动出声道。
“唉。”
李维长叹一声,他终究是抹不开面子,有些话他想问,但囿于原有的‘人设’,着实是不好意思开口。
可一想到族中后辈,亲情还是战胜了个人的愧疚。
“同叔,老夫有一个不情之请。”
“先生且说。”
晏殊心中微叹,老先生还是没能忍住,其实,早在上车之前,他便猜到了李维必有所求。
不过,他还是选择上车,而这一切,全赖李沆昔日的帮扶。
如今晏殊只是投桃报李。
“同叔,你家中次子,也到了婚配的年纪,不知你我二人,能否结个亲?”
也是难为李维了,堂堂翰林官,居然求亲求得如此僵硬,如此直白。
起初,李维邀请晏殊同行,只是为了打探一下晏殊的看法,但聊着聊着,他又改变了想法。
早在东宫时期,晏殊便是官家的老师,师生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
这一点,单从给官家讲课的频率就能看出。
诸多翰林学士中,晏殊入宫讲学的次数最多,并且御赐的东西也是最多的。
由此可见,只要晏殊未来不犯什么大错,平步青云,那是必然的。/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
晏殊是江南西路抚州人,严格来说,他身上的标签是南方人。
当年,寇相还因为他南方人的身份,建议先帝不要过早的任他为官。
尽管此事早已时过境迁,晏殊本人也已释怀,但旁人会这么看吗?
人心,最是难测。
唯有谨小慎微,才能立于朝堂之上。
毕竟,晏殊是起于‘田间’的寒门之士,几乎没什么背景。
当然,和李家结亲,也不是没有好处。
到底是出过宰辅的家族,即使李氏二代成员中,还没看到什么出色的子弟。
但单凭李沆的遗泽,足以令李氏三代屹于朝堂之上。
短短片刻,晏殊的脑海中已然百转千回。
少顷,晏殊哂然一笑,语气谦逊道。
“小儿能娶到李氏小娘子,自是他的福分。”
另一边,李维闻言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眼见晏殊沉默这么久,他还以为晏殊不太愿意呢。
好在结果是好的。
至于,晏殊为什么会沉默那么久?
这种东西,没必要去纠结。
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同叔谦虚了,小女能嫁给晏家麟儿,才是福分。”
接下来的时间,大多是在两人互吹中度过的。
其实,平心而论,以现在的时间为准,晏殊次子取李氏嫡女,应该算是高攀了。
不过,若是放眼未来,谁攀谁,那还不一定呢。
不论是高攀,还是下嫁,晏氏和李氏联姻,绝对是强强联合。
同时,这也很符合宋代士大夫的婚姻观。
轻门第,重才华。
科举,才是考核门第是否相符的唯一标准。
退一步而言,哪怕晏家次子才学不足,日后的成就也未必会差。
宋代当官,科举可不是唯一的出路。
恩荫,同样是一条康庄大道。
虽然恩荫出身的官员,升迁速度不如科举出身,但别拿县官不当干部,再怎么样,官就是官。
况且,有晏殊在上面顶着,哪怕他为人公正,也免不了下面的人逢迎上级。
除此之外,官家的态度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点。
大宋头顶只有一片天!
官家的意志,就是大宋的意志,不是科举出身都不算事,一份诏书就能解决。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