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人性和思维(指数的真相)(1 / 2)

想要了解指数,就要知道指数的构成是什么组成的。

所有构成指数标的交易品种,所有权在机构手中,那么机构是属于国家的,也就说明指数代表着国家意志。

其次,要明白金融市场是做什么?

第一,融资渠道。

第二,拉动国家经济增长。

第三,杀富济贫。

(杀的是金融交易者,杀的是财富拥有者,杀的是思维觉悟者,杀的是不想去用双手以劳动换取报酬的人。)

那么济贫,扶持的是谁?

(扶持的是华夏公用事业,扶持的是华夏学生的教育行业,扶持的是壮大国家实力的企业,扶持的是海外战略同盟等等。)

说实话,很不想分析指数。

因为真相很伤人!

金融市场的本质就是消灭财富,让所有人用劳动,去工厂,去制造业,用劳动换取报酬。

只有穷人越多,世界才会越发稳定。

这是顶层设计,同样也是底层逻辑。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有一个建议:销户吧!

这些是思维层面的分析。

接下来就是技术分析:

从2024年2月5日,指数双重底确定,随后开启8连阳。

随后从2月26日到4月26日,完成箱体震荡,同时也是机构主力大面积进行建仓的区间。

4月27日,指数开始突破箱体,开启上涨趋势。

全民散户热情大涨,纷纷想要冲进股市之中,毕竟炒股能赚钱,没有人会去选择工作。

5月6日开始,股民进入市场热度和开户数纷纷大增,这让国家意识到了危险。

如果真的让所有股民都挣钱了,那么上班的人一定不会有心思去上班。

结局会是什么,全民辞职炒股,全国制造业将面临大范围的无人上班,或者没有心思工作的危机中。

要知道华夏一天停工,造成的经济绝对超过数千亿。

你们炒股的大概不理解,这个经济是如何造成的,国家的所有财富,在于经济的流动性。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炒股的人挨打,打到你痛的不敢开口,亏的让你们提到炒股就有种想要跳楼的举动。

指数在小范围的震荡,每天十几个板块题材纷纷快速轮动,造成炒股人亏损加大。

或者就算是挣钱,也会在一两天亏损掉。

人类的心理都是讨厌亏损,就会选择割肉,然后去追逐热点,这样的下场会更加严重。

当左右打脸之后,你们就会面临两个选择。

要么卧底不动,要么销户退市!

机构的目的达到了,指数就会上涨,但是指数涨了,你的钱回来了吗?

并没有!

然后这就是对你的另外一种考验,你此时再次面临选择:换股追热点,还是割肉或者等回本。

说实话,指数没有什么好分析的。

我举个例子,给你们讲讲为什么指数会这样。

最终目的,就是消灭个人投资人,吸引银行资金,或者让存银行的人把储蓄资金买成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就是指数基金)

这就是为什么指数会涨,炒股的人却最终挣不到几个钱。

机构是怎么操盘的:

打个比方,机构有10个亿,他会选择7个板块进行买入,每个板块1个亿,剩下的3亿资金作为流动资金。

接下来,就是机构表演的时候了。

用3亿资金拉升3个板块,然后卖出买入同样数量的股份,不论是挣3个点还是5个点,机构靠的就是流动。

那么这3亿资金就变成了3.1或者3.3亿。

然后再用这些资金依次去拉动其他版块,随后卖出。

7个板块轮动一遍之后,机构资金最少能够赚取20个点的收益,那么流动资金就变成了3.6亿。

这样随着时间的延长,你会发现,指数没有涨,反复震荡,板块不停轮动,可是机构的资金却不断增加,变成了5亿,6亿甚至更多。

这就是指数!

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可分析的。

最重要的是板块。

指数涨不涨,在于政策引导的方向和板块。

只有符合政策的板块和个股,才能在轮动中形成波段上涨,完成翻倍目标。

看懂指数的唯一参考价值,就是对比板块。

想要进行抄底。

除了这一个目的,指数没有任何意义,对操作来说。

比如昨日指数下跌,你会在下跌之后买房地产吗,还是会买旅游,5G,这才是本质。

但若是你看到指数下跌,直接选择卖出,

然后看到指数上涨,会再次买回来吗?

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在人性和交易之间反复修炼的场所。

------板块------

今日杀跌板块前三名:厨房家电,航运,港口。

其中航运和港口是双重叠加的下杀。

再加上期货欧线集运的大涨,形成鲜明对比,走势背离,让无数看好的人纷纷割肉离场。

可你看看杀跌的力度有多大,但是板块内却没有一个跌停的。

这就是强势。

杀不死的才是真的强。

在兵法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反其道而行之。

散户都看好,机构就下杀,

散户都不看好,机构就拉升。

房地产板块,航运板块。

很明显的例子,这就是反人性。

总之,机构主力和散户永远都是对立面。

所有的交易,都是资金和筹码的互换。

江苏吴中,世嘉科技,涨了就是卖点。

买不涨的,卖涨的,

一切都是轮动!

就这样!

-------------大资金分析------------

万丰奥威:资金很强,筹码开始集中,这主力机构想要打造第二波拉升?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