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在太极殿举行。
皇帝李琦居中端坐,太后武灵筠坐在一旁。
满朝文武分列两旁,左边由杨洄领衔,右边则由李林甫带头。
在处理了几桩无关痛痒的事情之后,李林甫站出来重提在淮南设立节度使的必要性。
“萧关战败,中原人心思动,江淮地区人口众多,必须设置节度使镇守地方,招募新兵,支援长安。”
李林甫话音甫落,满朝文武纷纷表示支持。
退居二线的李适之、韩休、裴耀卿等人惜字如金,跟在人群里面滥竽充数。
原先支持李瑛的太子党成员,譬如兵部侍郎郭虚己、京兆少尹韦陟、少府卿刘君雅等人,因为平常隐藏的比较好,并没有受到李瑛牵连,依旧官居原职。
只有王维这个名气大于权力的中书舍人遭到罢免,被贬往岭南道潮州海阳县担任县令。
王维本想悄悄北上灵州投奔李瑛,奈何杨洄派了十几名官差盯着他,决心把他弄到偏僻的岭南去赴任。
也就是王维名气太大,杨洄不敢对他下毒手,以免引起民愤,换了别人也许早就饮恨西北了。
最倒霉的自然就是李瑛的岳父薛縚,这个礼部郎中因为是反贼的岳父,惨遭抄家,全家老幼三十八口悉数下狱,只有次子薛愿趁乱逃出了长安,不知所踪。
李林甫话音落下,身为武太后马前卒的裴敦复急忙站出来举荐左金吾卫大将军常凯旋出任淮南节度使。
原因无他,只因此人的儿子娶了武太后堂兄武达的女儿,成了太后党的忠实拥趸,所以武灵筠要大力提拔。
裴敦复话音刚落,李琦立刻摇头反对。
不过有了李林甫的支持,他已经不再气急败坏,而是学会了迂回包抄。
“河间郡王在萧关吃了败仗,朝廷正是用兵之际,常将军执掌金吾卫多年,腹有良谋,岂能轻易调离中枢?”
李琦绕了一个圈,依旧还是坚持提拔自己的大舅兄苏全忠担任淮南节度使。
情形依旧与昨天相同,李琦的提议甫一落下,便遭到一片反对,甚至都不用“三裴”出马,他们的小弟就七嘴八舌的把苏氏父子贬的一无是处。
武灵筠对自己的影响力很满意,笑吟吟的道:“皇帝啊,你也看到了,并非母后小瞧苏庆节爷俩,实在他们不得人心!”
李林甫就在这时候站出来提议,由扬州刺史张均前往淮南担任节度使。
武灵筠对这个张均有些印象,犹记得张说当宰相的时候,这个张均还给自己送过东西,算得上眼熟。
而且扬州刺史举足轻重,张均也确实有资格担任淮南节度使,当即颔首答应下来。
“既然右相举荐,那就让这个张均前往淮南开府仪同三司,担任淮南节度使。”
李琦又惺惺作态的询问了几句,这个张均多大岁数,人品如何,是否掌管过兵权?
在得到了李林甫肯定的答复之后,方才颔首应允:“既然右相倾力荐举,那就由这个张均出任淮南节度使便是!”
武灵筠又询问礼部尚书王琚:“骨力裴罗是否已经离开了长安?”
王琚出列道:“启奏太后,骨力裴罗已经于昨日晌午携带承平公主离京返回草原,臣遵照太后的指示,给他携带了三千两黄金,以及五百名随从。”
“这个骨力裴罗应该知道怎么返回草原吧?”
武灵筠抬起手腕整理了云鬓,“可千万别被叛军截住,白白便宜了李瑛这逆贼。”
王琚道:“臣为他找了一个熟悉关中的向导,骨力裴罗不会走萧关,而是由其他途径返回草原。”
“这就好!”
武灵筠颔首,“骨力裴罗手里也有个三四万人马,有他在北边钳制李瑛,也能让他不敢全力进攻长安。”
早朝散去,各部官员依照计划行事,该出使的出使,该赴任的赴任,该征兵的征兵,该调集粮食的调集粮食。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进入了腊月。
朔风怒号,天寒地冻。
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大唐的两个朝廷都按兵不动,各自招兵买马,调集物资。
萧关有六万兵马驻扎,吃了败仗的苏庆节不敢再来强攻,暂时屯兵原州,部署防线,阻挡灵州军的南下。
好在从萧关到关中盆地的这条狭窄地形长达三百余里,西边是绵延不绝的陇山,东边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原州附近东西宽度也不过三十多里,只要在沿途修筑工事,就能阻滞灵州军的南下。
苏庆节甚至还上奏长安朝廷,等明年春暖之时,从关中征发三十万民夫,在原州境内修建一座关卡,拱卫长安。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至少要等战事平息了再说,所以苏庆节的奏折如同泥牛入海。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