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百姓才有发言权(1 / 2)

情结大明 步枪子弹 2208 字 5天前

这个不是危言耸听,但听完李财的这番话后,朱元璋被深深震撼到了。

“所以说,这些最多只是个别现象。

要知道洪武朝官员的俸禄,相对于其他朝代的俸禄是最低的。

所有人都瞒着朕?旁边的朱元璋带着一脸的懵逼浑身一震,瞬间睁开虎眸,死死的盯着李财。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旁边不知道已经多了俩个人,一个是朱标,一个是毛骧,朱标将纸在桌上摊开,将墨研好,挽起袖子,拿起笔严阵以待。

说到这朱棣看了眼李财,李财点头示意他继续。

“四弟的改变有这狂生的功劳。”

“老大,你立刻准备笔墨纸砚,将对面的谈话,全都记录下来。”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沉默了片刻,朱元璋对搀扶自己的朱标说道:想他大明王朝,才开国数年,国运蒸蒸日上,怎么就危矣了!不拥护才怪呢。

最低的从九品仅仅五十石。

并且对自己绞尽脑汁制定的政策,产生了怀疑。

“简直是胆大包天!”

李财扫视了眼钱干净整洁,生活用具一应俱全的自己的药店,旁边的人已经让毛骧赶了出去,这一点李财是一无所知,还在得意洋洋的继续说道:

“我知道你出身富贵,平时接触不到底层百姓,但是你若想今后有所作为,真的应该平时多接触一下老百姓。”

官俸统一执行俸禄给米制度,按月发,俸禄高低与品级相一致。

“儿臣现在就过去将其拿下,明正典刑!”

“就算官员士绅中有侵占农民的田地现象,但也不至于伱说的那么严重吧?”朱标对着朱元璋说道:因为朱标不知道李财还不知道朱元璋这个皇帝的身份。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手死死抓住椅柄,手背上的青筋凸起,清晰可见。

“却对这么大的事情毫不知情?”

朱棣挠了挠头,难为情的说道:

“先生说的极是,在下平时与下面接触是少了些。”

闻言,毛骧快速离去。朱元璋反复思量。

官衔最高的正一品也就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

“因为最真实情况都来自于老百姓中。”

李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伸了伸懒腰,淡淡道:

自己当初颁布这一政策时,满朝文武无不歌功颂德。

站在身旁的朱标,赶紧上前搀扶住,一脸关心问道:

“父皇,您没事吧?”

虽然李财的话胆大放肆,但是其中的道理却经得起推敲。

这还要从洪武朝俸禄说起。

拿着笔记录的朱标也停下了誊写,笑着说道:

李财这句‘大明朝危矣’,像巨钟撞击着朱元璋的心脏。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深知农民的疾苦,所以在给官员制定俸禄时,极为严苛。

“这狂生虽然言论偏激,妄言朝政,却不失为有才之人。”

“在下猜不出原因,还请先生明示。”

朱棣还是抹了抹头上渗出的冷汗,心有余悸的说道。

对面座位上。

何况是这等大事,绝对不可能所有朝臣做到密不透风。

将精明多疑的父皇蒙在鼓里。

朱棣同样难以置信的看着李财。

他和朱标一样的想法。

父皇如此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所有人都能瞒着父皇。

不说这等大事,就是寻常小事,亲军都尉府的人也会查的清清楚楚。

只有插在墙上的火把摇曳时发出的‘噼啪’声。

“你先别激动,等我把话说完,好不好?”

闻言,朱标愣了下。

原来古代和现代都一个样!

很显然。

作为协助理政的大明太子。

朱元璋盯着朱标,满意的点点头。

这边,饭桌上的朱仙儿带着一脸的崇拜脸上带着红晕还带着一些羞涩眼光看着李财,好像已经进入恋爱的角色。

诚如李财所说,自己制定的政策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

忠心耿耿。

看着一本正经的愣头青的小屁孩,李财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笑骂道:

“合着就伱聪明,这可是涉及千千万万大明官员,岂是你说废除就废除的?”

“虽然当今皇上是无心之过,但确确实实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

当年父皇颁布这一政策时,征求过徐达、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文武重臣的意见,自己就在身边。

李财言之凿凿的一番话,让他听了一阵毛骨悚然。

……

李财伸了个懒腰,眼睛迷了起来。

朱标又想到了另一层。

“今上的亲信近臣,贴身侍卫,也是大明的官员啊!”

而在记录的朱标也停下了誊写,面色一紧,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来。

事无巨细,必面呈皇上。

“谁会拒绝送到手上的好处呢,谁会无聊到向皇上汇报这事。”

同时。

“哈啊~”

他曾经走访过几个正五品以下官员的家,作为朝廷大员家里寒酸了些。

“啊?”

李财与朱棣的对话仍在继续。

“就算当今皇上有着铁血手腕,可是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也得掂量掂量。”

这时,李财停顿了下来,语气变得沉重:

“土地兼并乃当今第一大弊政!”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