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天。
早上起来,跑完晨跑,洛天河他们就被袁教官带去教室里坐好,其他安排在上午上文化课的学生也都到了教室里。
至此,操场上仅仅剩下一半的学生了。
一个老师负责三个班级的课,在没有轮到天河的班级上课的时候,他们被安排在教室里预习。
没有教官和老师的教室显得轻松不少,但他们依然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
而因为这样的安排,他们则是多出来了下课时间。当然,在明德学校内,即便是下课时间也要注意言行。
第二段课就是天河的班上了,上课时间到后,顾钦行拿着书和教鞭走了进来,严肃的环视了一圈班上的学生。
“我是你们的文化课老师,顾钦行。”顾钦行用教鞭狠狠的拍了一下没怎么用过的黑板。
“我就不多说了,会在我们学校,说明你们都是社会的渣滓。你们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改变,反省!”顾钦行皱眉看着底下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探查着有什么不合规地方。
“从今天开始,你们都要接受文化的熏陶!你们会发现你们的思想有多么的令人不齿。哼,都长这么大了,才开始学习明辨是非的知识,你们真应该感到惭愧!”
“多说这些废话也不会让你们有半点长进,都把教材翻开。”顾钦行皱着眉头把教材翻开,“第一章,孝感动天。”
顾钦行转身用粉笔把“孝感动天”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不得不说这里的秩序性很好,没有一个人在他转身的时候交头接耳。
“古时的三圣王,尧舜禹,围绕他们的,离不开一个字:孝!孝感动天更是舜的感人事迹。
舜自幼失去了母亲,很快有了继母,继母生下了他的异母弟弟。他的父亲十分听他继母的话,一直虐待他,甚至想害死他。但他没有丝毫埋怨,依然孝顺他的继母和弟弟。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大象和鸟帮他耕田除草,进而更是因为他的孝行,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更是享有当今圣王的称号。”
顾钦行把这个故事说完,拿着教鞭走下了讲台,对着第一排的桌子一教鞭拍下去。坐在这个座位的冯书宇立马站了起来。
“你,说说你从舜帝的事迹中有什么感悟。”顾钦行指了指冯书宇。
“即使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也要孝顺父母……”冯书宇略带疑惑,不自信的提炼了一句刚刚事迹中的中心思想。
啪的一下,一教鞭抽在冯书宇的胳膊上。“这么感人的故事,你的感悟竟然如此片面!思想果然污秽,简直无药可救!滚出去站着!”
其他的学生此时不禁紧张了起来,冯书宇拿着那本书应了一声是便站出了教室,看的出来这都是所谓的在这个学校培养的规矩。
“下一个!”顾钦行点了一下坐在冯书宇后面的杨正的桌子。“你来说说,对于舜帝的事迹,你有什么感悟?”
“只要孝敬父母,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嘉奖……”杨正换了一个角度,不太确定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逐利!你这样的人最让人看不起!能感动天地的伟大的孝道,放到你嘴里就成了这么做有好处?”顾钦行又一教鞭同样抽在他的胳膊上。“败类!你也滚出去好好反思!”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上完课要写感悟,我会一个个的看。感悟不过关的全部重写!”顾钦行没有点杨正后面紧张的瑟瑟发抖的同学,而是往更后面的方向走去……
而在楼上的教室,施才齐所在的班级,周老师穿了一身板板正正的衣服,头发打理的一丝不苟,带着自信的笑容站在讲台上。“我看我们班都是男生,应该就不用我自我介绍了吧。”
底下的学生看着衣冠整齐的周老师,实话说竟觉得有些陌生。
“翻开课本,学校要求教学进度统一,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孝感动天。”周老师一边说一边自己翻开课本,“舜自幼失去了母亲,很快有了继母,但是因为他孝顺他的继母和弟弟。孝行感动了天,大象和鸟帮他耕田除草,进而更是因为他的孝行,成为了三圣皇之一。”
底下的学生也都翻开课本,等着周老师讲课。
“你们的课本上是这么写的对吧?简直一派胡言!”令其他学生没想到的,周老师把这本书合上,扔在讲台上。
“这里面的舜,是他的谥号,因国名虞,故称虞舜。虞舜的父亲是个盲人,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找了继母,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然后就是常见的桥段,他的继母和新弟弟虐待他和他父亲,然后他父亲虐待他。呃……这个关系有点复杂。”周老师面向讲台,用粉笔画了一个关系图,大概是示意虞舜在家里属于食物链底端。
“然后他继续孝顺他的父亲,继母,弟弟,邻里乡亲知道了,对他就是一通夸啊。虽然不帮他,但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啊,名气越传越大,在唐尧要选继承人的时候,恰好传到了唐尧的耳朵里。”
周老师走下讲台,离学生更近一些。“于是唐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虞舜。”
“两个女儿?”一个男生插话问道。
“对,他有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娥皇是一个,女英是一个。”周老师对那个插话的男生笑了笑。“这个先放一放,过会还会提到。”
“唐尧不光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给他赏赐了不少东西,于是他的继母和弟弟象就惦记上了,想了很多种办法弄死他。让他去补柴房房顶,拆房着火了,让他去挖井,挖着挖着被人填土埋了。不过他都奇迹般的生还了,有种说法是娥皇女英帮了他,有种说法是他自己挖了个地道出去了。”周老师继续讲。
“之后他的继母和弟弟象开始开开心心的分他的财产,分着分着发现他还没死,于是他弟弟象只好对他说,你是不知道我有多想你,我想你想的哭不出来只能笑了。”周老师走到施才齐坐着的位置,用手指点了一下施才齐的桌子。“那句话怎么说的?”
施才齐站起来摇头晃脑的回答道:“我思舜正郁陶。”
“不错。”周老师点头赞赏。“之后虞舜依然孝顺父母,善待弟弟,甚至更加小心谨慎。于是唐尧就把位置传给了他。”
“儒家讲求孝道,所以虞舜的事迹在儒家具有很高的地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曾经揣测过,如果虞舜的父亲因为杀了人而被判死刑,他会把他的父亲关进大牢,然后再以私人身份劫狱,带他的父亲归隐山林。”
“这未免也太绕弯子了,我也很难说这到底算不算是忠孝两全。”周老师说到这摇摇头。
“把书翻到后面的篇章,也有娥皇女英的故事,我们一起讲。”周老师翻了翻书,“娥皇女英的故事在七十八页。”
“娥皇女英,虞舜的两个妻子。虞舜去南方巡视时,死在了苍梧,娥皇女英出去找他,结果得知他死了。于是二人抱竹痛哭,哭到眼睛都出血了,最后泪尽而死。”周老师合上书。“也有种说法是她们悲痛欲绝,痛哭后投河自尽。”
“明显第一种说法神话太多了,越是久远的故事就越容易因为改变和流传变得具有神话色彩,这方面我建议大家理性看待。”周老师笑笑,“现在大家在这个故事里都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都提出来一起讨论吧。”
“周老师,舜孝顺父亲我可以理解,他的继母和他毫无血缘关系,并且天天虐待他,他为什么还要孝顺继母呢?”坐在施才齐前面的学生问道。
“嗯,很好。还有吗?”周老师点点头,看向其他学生。
“周老师,我的问题和刚刚同学的差不多,为什么他孝敬继母的事情被广为流传,还能因此被禅让王位呢?”
周老师回答道:“有传说当时虞舜声望很高,基本上已经是无冕之王,禅让无非就是走个形式,始终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问题的另一个部分我们一会再说,”
“老师,尧为什么要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
“从漫长的历史长河看,尧舜所在时期,属于一夫多妻制的早期,那时的一夫多妻制,基本都是姐妹同嫁。而虞舜后来学着尧的样子,也把两个女儿嫁给了禹,这个在这本破书上没有提到。哦对了,当时象还想着把舜害死之后继承他的两个妻子,这就是兄弟同妻的传统。”周老师继续说道:“唐尧的本意是将两个女儿嫁给虞舜,借以观察虞舜的品行。但实际上基本都是娥皇女英在帮助虞舜。”
“根据娥皇女英的传说,她们二人在得知虞舜的继母和弟弟要谋杀舜,但是又觉得告诉舜打小报告,有破坏和谐家庭之嫌,只好从中帮他布局逃脱。”周老师说到这看了看其他的学生。“很奇怪,对吧?”
“有没有人好奇为什么舜的父亲是个盲人,他的继母很嫌弃他的父亲没有能力,但依然和他在一起,甚至生下了舜的异母弟弟象?”周老师说着这句话走回了讲台。“这就是当时时代的观念束缚,娥皇女英她们担心破坏的和谐家庭,不过是由其中的每一个人的悲剧组成的表象罢了。”
“即便是舜孝顺善待他人到了文中描写的这个程度,他的家人依然没有获得幸福。这又是为什么呢?关于妇道,最早的记载是《史记·王帝王妃》中的娥皇女英的事迹,但这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周老师拿起粉笔,面朝讲台,写下了这节课的标题。
……
一节课结束,周老师把和晚课写日记用的相似的一本本子发给他们底下的学生。
“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天下课后要写文化课感悟,不过你们写的应该只有我看,可以随便写一些想对我说的,我都会看。有问题可以写在上面,我会尽量帮你们解决。”周老师说道。
“按理来说学校要求背诵这本书,不过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检查规定,之后自习你们背校规就行了,晚上回宿舍可以少背点,早点睡。”
天河的班上下课后,孙锐和张波涛连忙找周识惟。“完了完了,完全不知道顾老师要求的总结怎么写。”
“应该是按写日记的标准写吧。”周识惟翻了翻新的笔记本,说道。
“可是不是需要结合今天学的……”张波涛疑惑道。
“通过今天的课,想起进学校前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的可耻,再进行反思就行了。”周识惟小声的告诉他们几人。
这个写法倒是和洛天河预想的差不多,此时他已经开始后悔为什么进学校前没有多在自己之前的不良事迹上下下功夫。果然,伪装的身份越具体越详细越好,不然连写个检讨都困难。
自习时,天河借这个机会梳理了自己进学校的身份事迹,几岁的时候第一次抽烟,几岁的时候第一次喝酒,都是什么原因。这么一看可写的还真不算少。
到午休时间,天河放下手中的笔,和几个室友去吃饭,而外面的走廊,没答好问题而站在外面的人,三个班一共十余人,顾钦行正站在外面训话。
“午饭时间把反思写好,下午训练前拿给我。记住要写深刻!”顾钦行表情严肃。
“顾老师,你还没去吃饭啊?”回休息室拿东西的崔教官刚好经过,看到顾钦行在教训学生,便走过来搭话,毕竟这正好是他擅长的。
“这几个学生自我反思不够深刻,教育他们之后我再去吃。”顾钦行认真的回答。
看到顾钦行拿着教鞭的手势,崔教官一副要露一手的样子,拿出随身携带的电棍一棍子甩在站在这的一个学生身上。“站好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