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钻法律空子的常老二(1 / 1)

“才三百,唉,小人还想着早日把他们都操练出来。”

“如此也才好帮二公子看护着咱们的那些海商船队……”

“放心吧,这一批虽然只有三百支,但是下一批的产量,大概能够翻上一倍。”

常老二面不改色地看着那些正在装弹射击的安保人员。

此刻那场地上满是那弥漫的硝烟,这种熟悉的烟火味,实在是让常二郎觉得十分的喜庆。

毕竟在并不久远的将来,这种玩意,必然会成为大明精锐之师的单兵制式武器。

之所以常老二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在这上海县用火枪训练安保人员。

说起来,还是因为这货钻了《大明律》这部大明国家法典的空子。

现如今大明初期,火药武器的杀伤力虽然并不如后世那么强大,甚至都比不上明中期。

但是,老朱还是朝廷也都早在建国之时,就意识到了这火药武器的破坏性。

所以,在大明立国之初,所制定的《大明律》中,就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

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盾)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的应禁军器者。

如果私自持有,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自制造并私自持有则罪再加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

非全成者并勿论,许令纳官。

所以,常二郎在最开始搞出燧发枪的时候,就给这玩意定性为火枪。

首先就从称谓上避开了《大明律》上的写得清清楚楚的那些违禁品。

其次,这厮在那老朱来到上海县实地调研过之后,就已然暗戳戳地又去信写给了自己亲爱的姐夫哥朱标。

告诉朱标,你爹来到了我这里之后,对我所做的一切都十分高兴。

并且鼓励我大起胆子,迈开大步,继续深化变革。

努力将上海县打造成大明帝国改革开放的典范县城。

再有就是,上海烟花爆竹厂的各种烟花弹同样得到了你亲爹的欣赏和赞美。

认可了烟花弹这玩意可以军民两用,只要能够保证军方的供应。

同时又还能够惠及千家万户,提高老百姓们的烟花欣赏水平,提振国民情绪很有好处。

还有就是上海县钢铁制品厂的烟花发射器,获得了你爹还有信国公的一致好评。

认可了这种重量轻便,移动迅速,还能够发射威力巨大的炮弹的火炮。

再有就是,你爹已经走了,但是我又有了一个灵感,我准备花自己的钱,用自己的脑子和手艺。

设计一种物美价廉,利国利民的单兵制式火药武器。

被常老二的一通马屁拍得面红耳赤。

再加上一向都很信任常老二能力的朱标,自然也就毫不犹豫地点了脑袋。

告诉常老二,你只管搞,搞好了,搞出成绩了,我来为你向我爹请功。

正是有了这位大明常务副皇帝陛下的鼎力支持。

常老二才敢直接对上海钢铁制品厂下达了开始进行火枪流水线生产的命令。

反正天塌下来有太子爷顶着,而且那三百支火枪,常老二在出厂之前,就已经让人拿了十杆火枪,派出了几位老手送往京师。

算算日子,也该到了京师,不知道姐夫哥看到那些燧发枪老手的演示之后,会不会激动到尿了。

不过考虑到姐夫哥这样的斯文人对于战争并不怎么感冒。

但是随同那些枪一起送过去的亲笔信,全细致地告诉姐夫哥。

当这种单兵武器能够大规模成批量的在大明的军队中装备之后。

再配合火炮,大明的军队,将会无敌于这个时代,嗯,而且还是遥遥领先的那种无敌。

。。。

“上位,今年咱们的科举,可谓是深得人心啊。”

“您瞧瞧,这份是四川的,还有这份是陕西的……”

“各地方上的那些读书人,对于朝廷此番改革之后的科举,可谓是赞喻有加啊……”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尽聚天下士子向朝廷之心,诸地的士绅百姓,也皆颂上位之英明神武。”

老朱此刻正缓缓漫步于皇宫之中,此刻身边的则是李善长,还有徐达、汤和等几位重臣。

李善长这位大明太师,如今已然不再掌实权。

再加上上位罢了那中书省,不再设立宰相之后。

大权几乎尽归于皇帝,而那内阁,如今完完全全是臣服于皇帝陛下的意志。

如此一来,李善长现如今这位空筒子太师,反倒松了口气。

毕竟老朱已经将权柄全部抓在了手中,不再认为他们会对皇权有威胁之后。

对待李善长等这些老臣,明显显得优容了不少。

甚至还会时不时召李善长入宫问政,让他帮忙调教那些内阁官吏。

总而言之,已经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的李善长现如今就是含饴弄孙。

不时入宫奏对,拍拍上位的马屁,日子过得可谓轻松惬意。

至于这一次的科举改革,说实话,朝中江西、直隶,以及那些过去的科举强省的官员和读书人强烈表达他们的反对。

可是,谁让他们偏偏就遇上了老朱这样的开国天子。

这些人的反对,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

在未来,无法在朝堂里边,形容最为强大的几股力量。

可这,自然是作为天子最乐意见到的,所以,你们反对得越起劲。

就越说明咱做对了,所以,铁血而又手段暴戾的大明开国天子毫不犹豫地诏告天下,推行改革。

当得以推行之后,虽然大明的科举殿试,每个省也都会分设状元、榜眼、探花,以标出各省的前三以示嘉许。

如此一来,曾经的一国状元,变成了省状元。

极大地降低了科举名人效应,但至少回归了科举录取人才的本真。

而且这一次科举所录取的进士,全部都分派到地方上去担任官吏。

不再像过去一般,直接科举结束就将那些一甲、二甲官员直接留在朝中。

至少从根基上明确了,所有的进士,都必须要参与到实务,而且都要下基层。

没有这样的工作经验,未来不得担任诸部主官,以及入任内阁成员。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