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当代》再次发表林朝阳的长篇小说《梵高之死》。
如果说《赖子的夏天》打开了查海升对于意识流文学的认识,那么《梵高之死》则打开了他对于小说创作的认识。
他从来没想过,竟然可以有人这样写小说。
一部《梵高之死》二十二万字,他看完花了两天半时间,还是在期末考试前。
这不是他不重视期末考试,杂志买回来的那天,他本来只是想随便看几页,打算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故事就放下,然后专心复习,没想到这一看就再没放下。
这部小说仿佛有一股强大的魔力,能够牢牢的抓住读者的眼球和心神。
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查海升完全忘了身外的世界,他的思绪跟随作者的笔墨徜徉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沉浸在亚伦与梵高的时空之旅中,难以自拔。
看完小说之后也是久久不能平静,他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小说。
论故事性,它比他看过的所有武侠小说都要精彩,仅仅是一个魂穿十九世纪欧洲的创意就足够让人惊艳,更别提小说结合真实历史与悬疑元素的写法。
将梵高的生平经历与穿越者亚伦的经历完美融合,创造出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世界。
论文学性,它同样不输那些让他曾经击节赞叹的名家之作。
提起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这种抽象的词汇,一般人总是感觉难以理解。但其实如果简单理解的话,文学性就是构成作品独特品质的方方面面。
修辞方法的使用、文本的结构、叙事技巧的独特性、通过情节和人物的构建探讨深刻的命题,这些都是文学性的内容。
《梵高之死》拥有独特的叙事结构,文本中大量使用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心理描写精湛,尤其是对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梵高的描写,堪称精彩。
小说的文字精巧,美感十足,这都是他在文学性方面的独到之处。
论思想性,查海升觉得这部小说所探讨的话题更是超越了他以前看过的当代文学作品。
小说开篇,就是极端环保组织的暴乱分子纵火焚烧名画和亚伦为了救画舍身,周围看客旁边的情节。
作者以三千字的篇幅描述了极端环保组织的产生原因和他们的行事逻辑,小说中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是作者借围观者的口说出的话——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我们。
当时在看到这句话时,查海升感觉自己一下子都被击中了,简直是太通透、太精辟了。
在写到围观看客的表现时,小说里说人人都在哭泣、呐喊,却无一人行动,短短两三百字的描写便将人类的虚伪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作品,它的思想性已经是绝大多数作品难以企及的了。
在期末考试前看完了小说,考试期间查海升仍有些心不在焉,脑海里闪过的全都是关于小说的文字和各种画面。
虽然因为看《梵高之死》影响了考试,但查海升却丝毫没有后悔。
对他来说,能够有幸阅读这样一部杰作是充满幸福的事。
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开始离校,查海升也在打包行囊。
可到临走的时候,他又想到了《梵高之死》,这部小说的后劲儿实在太大,即便是看完好几天之后,他仍旧心心念念。
查海升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他想去再看看许灵均。
来到图书馆,因为生性腼腆,他不敢凑过去跟许灵均搭话,就隔着远远的距离看着。
他年纪小,个子也小,脸圆圆的,尚未脱去稚气,从入学便被班里的男生们起了个“冬子”的爱称。
再加上天气冷穿得多,还戴了顶雷锋帽。从远处看,像个移动的肉团子,很是醒目。
查海升正张望的时候,却瞧见对面的人突然起身朝他这边走了过来,他有些紧张的站在原地。
“同学,你是要借书?”林朝阳看着眼前的肉团子问道。
“我不借书。”
查海升个子只有一米六,面对身高一米八的林朝阳只能微微仰视,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这位作家。
“那是跟家里人来看书的?”
家里人?
查海升闻言先是一愣,然后瞬间便明白了林朝阳的意思,他稚嫩的脸庞黑了下来,刚才见到偶像的兴奋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这个年代大家营养普遍都跟不上,很多人都是高中时期才进入了青春期发育阶段。
查海升15岁上大学,个子本身就矮,发育的还晚。在许多成年人眼里,就跟初中生没区别。
他是79级的,班级里有不少二十多岁的大哥大姐,男生管他叫“冬子”,女生管他叫“小查”,反正就是拿他当小孩子来看待。
虽然大家并无恶意,而且平时对他还颇多照顾,但这却让查海升很是不爽。
大家都是大学生,摆什么老资格?
因此,他最不喜欢别人在身高、年龄上对他有俯视感。
林朝阳上来就问他是不是跟家里人来看书的,显然是把他当成了初高中生。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