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震离得最近,所以反应也最快。
虽然他也很懵,但还是第一时间跪伏在地,表情诚惶诚恐。
“微臣有罪,陛下息怒!”
毕竟,皇帝都亲口喊出“皇权不下乡”了。
那你作为皇朝的臣子,岂能没有罪过?
没有也得当成有……
作为礼部尚书的吕震都带头下跪了。
后边负责给皇帝拿耒和鞭子的夏原吉、王贤二人,也没有多做迟疑,迅速齐身跪下。
“……”
“陛下息怒!”
往后,才刚忙活完的三公九卿、各部尚书、文武随行官员,以及还沉浸在“化肥仙方”当中,没搞清楚状况的百姓乡绅们。
上千人就这么沿着山川坛,又跪了一大片。
别说那些百姓了,许多中低品秩的官员,比百姓还要懵逼。
前面的“仙方”圣旨,是陛下给他们提前通过气的,所以他们也都有所准备。
可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怎么陛下不仅不起驾回宫,反而还谈起了“皇权不下乡”这个敏感话题……
皇权不下乡。
这是皇权向地方乡绅的妥协,也是历朝君王、朝廷心知肚明的事情。
陛下在耕耤礼上突然说了这事,还是前脚发了“化肥仙方”,后脚就说了出来。
莫不是要借题发挥,准备对地方乡绅动手了?
这很有可能!
毕竟,朝廷才刚刚在两淮地区强推了“摊赋入亩”的新政改革。
虽然朝廷的理由是先行试点,但这对士绅阶级来说,可是不可忽视的切肤之痛。
更何况,两淮地区的乡绅,听说对此并不配合,反而是有要鼓动愚民,抵抗官府新政的意思。
通常来说,这种情况在江南不说常见,却也是地主乡绅的惯用手法。
当然,在洪武、永乐两朝,取得的效果并不太好。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朱元璋
这句杀气凛然的皇帝诗,说的便是武装抗税的江南豪绅。
在洪武皇帝的屠刀和高压政策下,江南豪绅难以对抗朝廷,所以便选择了暂避锋芒,还把宝都押在了皇孙朱允炆身上。
建文帝朱允炆的三个重臣,齐泰应天(南京)人,黄子澄江西人,方孝孺浙江人。
嗯,都是江浙精华出来的人才,还有江西文脉之地的大儒。
所以,建文朝也成了江南士绅最为怀念的“好时代”,不仅皇帝宽仁,不搞严刑峻法,还在江浙大肆减免赋税,每亩地的赋额不到一斗(按实际情况,起码也要三斗米)。
江南士绅还可掌控王朝的财政、税收。
只可惜,在皇权加持下,建文朝的江南士绅太爽了,结果一不小心就给玩嗨了。
燕军靖难,攻破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这天下短短四年的时间,就从建文到了永乐。
永乐大帝到底像不像他爹朱元璋,江南的士绅最为清楚。
好不容易在永乐二十二年的“残暴”统治下撑过去,这些江南士绅总算又等到了一位“宽厚儒雅”的新皇。
还以为好日子终于又要回来了。
谁能想到,这位“仁厚”新皇,上来就是一刀摊赋入亩。
这可让江南士绅炸锅了。
两淮士绅鼓动愚民百姓,暴力抗税就是一次试探。
他们知道该怎么拿捏一位有着“仁厚”贤名的君王,只要自己这边强硬一些,皇帝和朝廷到时候肯定得服软。
当然,他们也不会太过分。
只要摊赋入亩能够取消,那他们也不是不能老老实实交税。
甚至摊赋入亩也能推行,但得分开推行,作为士绅老爷,他们怎么能够跟一群泥腿子贱民一样,承担徭役和交税呢?
这不是有辱斯文嘛!
嗯,朝廷有没有服软不知道,反正有不少江南籍的官员都才得到消息。
陛下派了太子,调动刚刚平了汉王叛乱的三大营精锐,南下去了两淮。
说是调查一下当地的“百姓抗税”,看看是否另有隐情……
呵呵!
想到此处,这些出身江南,尤其是高品的官员,更是不寒而栗。
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观耕台上坐着的那位新皇,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般“仁慈宽厚”……
是了,真要“仁厚”,怎么可能斗得过汉王?
说不定这次,就是要借题发挥,对江南士绅再下一刀!
不得不说,有这个想法的在场官员,他们的确是猜对了一部分。
如果说摊赋入亩只是切肤之痛的话,那士绅一体纳粮,就是真正地要割肉放血了!
再加上遗产税和分家税,这更是两把剜骨的利刀!
不狠狠地让江南士绅伤筋动骨,那是绝不可能停手的!
朱高炽扫视台下官民,缓缓开口说道。
“林先生告诉朕,都是因为皇权不下乡,所以朝廷才会收不上来税。”
“又因为皇权难下乡,所以这次两淮的摊赋入亩,才会发生地方的土豪劣绅,鼓动愚民抗拒税法一事!”
“……”
这一番话,朱高炽特地加了重音,用以“酝酿”心中的愤懑。
他是真的生气了,只不过作为皇帝,就算怒气值再高,通常情况下也不能随意表现出来。
就跟皇帝也不能经常与臣子开玩笑、唠家常一样,这会容易让臣子心中的敬畏感消失,从而降低了皇权的威严(开国打天下的皇帝除外)。
现在他的“愤懑”,既是真实的情绪表达,也是刻意的借题发挥。
下面跪着的六部尚书、高品官员,也都心知肚明。
陛下要出招了!
关键他们还没办法接招。
因为这次的确是两淮士绅犯错在前,鼓动愚民百姓抗税,这事情往小了说可以算是“民愤”,往大了说那可就是图谋造反……
就算是“民愤”,换到皇权从未式微的螨清,别说是武装抗税了,只是去夫子庙“哭诉”这般地抗税。
到头来的结果就是,金圣叹为首一共十七人,通通被砍了脑袋。
这便是清初著名的“哭庙案”。
案子到底无不无辜,已经不好去说了。
但放到大明,土木堡过后,文臣坐大,万历三十年云南暴动(士绅挑拨),武装抗拒矿税,杀死朝廷税官两百多人,与造反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结果是什么?
“帝为不食者数日。”——《明史》
就是皇帝绝食抗议,跟百官怄气。
因为别的办法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