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研究所,来自瑞典,德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已经达到三百七十人,这其中有二十七名冶金专家,十名大炮专家和十一名弹药专家。
赵新新带着中国火炮和弹药专家,来到合肥是一九四四年六月七日,他是带着任务来的,这个任务就是设计一门这个时代射程最远的大口径重型火炮。
对于看过现场直播的俄乌战争,赵新新对于重型火炮有着天生的迷恋,再加上我军是大炮兵主义和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癌症晚期,所以这一次希望通过四国专家的联合研究体,生产出一门大口径榴弹炮,口径至少要200毫米以上!
六月九日,所有专家由赵新新带队,乘坐飞机直飞东北火炮生产基地,视察辽造240毫米口径的生产线。
抚摸着这一门辽造一九式240毫米重型榴弹,赵新新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门大炮,口径为240mm,炮管长3892.0 mm ,带护盾整体质量33058 kg ,可以发射爆破弹、化学弹、榴弹,弹丸重量200 Kg ; 炮口初速:387m/s,最大射程10350 m , 炮组人员为9人,是为东北军陆军之绝唱。
这门中国口径最大的重炮,是在1925年制造成功,随即开始生产并装备给当时的东北军炮兵部队。截止至1931年因“九一八”事变而中断生产时,一共生产了72门。
空有重炮却没有开一炮守护这个国家,守护自己的家园,反过来却变成屠杀自己国民的重器,何其悲哀!
所有外国专家在听过介绍,仔细参观过钢铁厂,以及枪支大炮和弹药生产车间。一套流程看完,花了三天,在看过真实的大炮,并且试验了几发炮弹,全部都很惊讶!
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中国在1925年,居然能够制作这样的大炮。
有德国专家问道,“东北有如此完备的军事工业,我不理解国军怎么能不开一枪,直接放弃东北?”
所有随行的中国人,都只能苦笑,没有人可以解释,也没有人能够真的知道那群国府里的文人,政客和军官都是怎么想的?
还是意大利专家什么都敢说,“我只能说,当时统治这个国家的就是一群神经病!”
在军工厂的一个会议室里,所有专家齐聚一堂开始讨论,关于200毫米口径自行火炮的方案。
瑞典也生产150毫米的火炮,瑞典专家首先提出问题,“我们需要知道设计指标,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射程,然后是重量要求!”
德国和意大利的专家也点头,他们其实已经将德国170毫米和意大利210毫米口径的大炮全套设计方案交付给中国。
中国并没有参考这两门火炮开始生产,这就意味着中国方面对这两门火炮都不满意。
意大利人的M35型重榴弹炮,口径210毫米,炮管长4998毫米(倍径23.8倍),全重15885公斤;垂直射界0°~+70°,水平射界左右共75°;最大射程15400米,炮口初速560米每秒,射速每分钟2发;操作人员8人。
而德国人现在大量装备的是170毫米口径的大炮。炮管长度:12800毫米;弹药口径:170毫米;炮口初速:925米/秒,最大射程:29600米,操作人员9人。
这两门炮,在现在这个时空都是惊艳绝伦的存在,意大利人的大炮精度很高,而且威力十足,而德国人的大炮射程极远,精度超高。
赵新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数字,“大于200毫米,60倍径,普通榴弹射程不少于40公里,火箭增程弹不少于60公里!”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看着这些数据,陷入了沉默。
这个数据说明这是一门加农榴弹炮,真正的挑战不是来自于口径,而是来自于倍径。
意大利专家先开口说道,“这门炮需要一个全新的工厂,从钢管的定制,到弹线的制作,最后到炮弹的定制,成本会极其高昂,贵国是否能够承受?”
德国专家站起来,说道,“不要说200毫米倍径的定制弹药,我们德军的170毫米大炮的弹药的成本就已经是一个天价。”
赵新新站起来,双手扶住会议桌说道,“我只问所有在座专家一个问题,我说的这个参数能做出来吗?”
德国专家转身说道,“赵先生,只要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建造全套全新的炮管制造车间,我们肯定能造出来,但我还是希望贵国能直接采用170口径的火炮,这样性价比最高。”
德国人有些老顽固,他在思考大炮和一系列弹药的生产成本,总觉得中国人这么干有些不划算。
赵新新笑了,他说道,“你们只管设计样炮,我们来负责投资。按照协议,德国和意大利能够共享研究成果,至于你们是否制造,那是你们两国政府要思考的问题。”
意大利专家说道,“是否能告知我们,贵国要生产多少门这样的大炮?我们需要提供造价预算表格。”
赵新新说道,“按照初步规划,我们需要生产两百门,以及每门十个基数的榴弹和十个基数的火箭增程弹”。
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都无比巨大。
德古专家说道,“请给我们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这门炮的设计结构。当然这只是炮设计,弹药同样要重新设计,弹药要进行很多试验,时间要的更多。”
赵新新点了点头,说道,“你们需要我提供什么支持?”
瑞典专家说道,“我们需要你们派驻钢铁厂,火炮钢管厂,炮弹工厂的技术人员和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
赵新新对着中国专家说道,“你们要安排好这些”
中国专家组点头。
一九四四年七月底,三份设计稿到了赵新新手里,一共三种炮管的设计,分别是,“200毫米,203毫米,210毫米”三种大炮的设计稿。
同时中方工程人员,基于三种大炮都设计了基于59D坦克底盘的履带式行走部分。同时设计出了一套对接一部履带式弹药车的自动装弹设备。
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一门炮,由两个59D底盘构成,第一个底盘上就是一门大炮,而第二个底盘上是一辆履带式弹药车,带有自动装弹设备。
由于炮弹非常沉重,由人力装填的速度太慢,所以赵新新强调要自动装填,所以这门大炮发射时,两辆装甲车将对接在一起,进行由人工辅助的半自动弹药装填和发射。
最快发射速度,能达到每分钟2.5发到3发,要看最后的实际效果。
大炮的设计部分交给外国专家,但履带行进部分和弹药装填车交给中国专家负责。
这辆装填车带有夏期期的计算机,这是人类在这个时空,第一次将基于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作为控制主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用于重型弹药装填系统。
同时,这台计算机还带有无线电信号接收系统,会给出反炮兵雷达给出的数据,士兵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展示,快速调整炮击的方位和角度,以及拣选发射药包。
同时发射药包,也采用了定量发射药包,可以选择装填一份,还是两份,这同样由计算机负责计算,人员只要会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最后,经过一系列讨论,火炮的口径被确定在203毫米,弹药被分为三种,轻型弹药,重型弹药和火箭增程弹药。
一九四四年八月,整个计划开始全面展开,这是一次从炼钢厂开始的全系统重构。
数量极为庞大的各类先进设备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被重新投入到生产线上,它们以极高的效率运转着,仿佛是一群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而那独具特色的 59D 的底盘,更是在专门的区域里进行着细致入微的重新改装工作。设计师们全神贯注地构思着如何巧妙地设计并精准地安装那威力巨大的炮射驻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与验证;同时,技术人员们也在全力以赴地设计和制造那高效可靠的半自动装弹系统,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都符合最高的质量标准。
整个中国炮兵工业体系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这款堪称杰作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淬炼。上百家规模宏大的工厂,宛如一座座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工人们昼夜不停地忙碌着,他们仿佛是一群坚守岗位的钢铁卫士。所有的生产线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运作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它们始终保持着七天二十四小时的高强度运行状态。从原材料的输入到成品的输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生产线上的工人们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生产操作,质检员们则如同一双双犀利的眼睛,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件产品的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返工,对产品进行重新构建一个细微的瑕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返工,对产品进行重新构建。
野火看过生产报告以后,说了一句话,“这简直是在制造工艺品,两百门都无法分摊成本,除非我们制造上千门这样的大炮,才有可能拉低成本”
沈莹也是第一次看到制造现代半自动自行火炮的成本,她的眉头皱的老深,原来赵新新的炮可以手搓,可今天这门大炮的制作,才让她深切感知到,国防究竟有多么花钱。。。简直就是吞金兽!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