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之势愈演愈烈,双方持续向前线增兵。
而运输物资这件事,没有真正安排过军队的人不知道它的难度。
有铁路线可以减少大量的后勤压力,反观没有铁路线的地方作战,就得先想办法搞定作战所需的弹药。
摆在关东军面前的是物资紧俏,并非是运输距离的问题。
他们的运载能力可以支撑极限250公里作战,意思是这个范围内可以保障物资的运输效率。
光有运输效率没用,你得有足够的物资来运输啊。
光有卡车有屁用,跑空车吗?
所需的燃油、草料、口粮、子弹跟炮弹,都需要一车车的拉到前线,缺一样都不行。
如果开一个天眼,就能看到双方的车辆、人手反复的在一段路上来来回回。
光调遣兵力就用了个把月时间。
趁着关东军精力都在前线,利用这个把月,第一战区再一次稳固了关外的情报网。
遣送的第一批200名特务,目前有一百多人保持着活跃。
随后又让吴敬中、靳洋两人,安排了第二批特务进入关外,同样是200人的规模。
按照甲等军统站点的标志,也就是大型城市的军统站点,一般配备160人。
乙种军统站点只有120人,小型的军统站只有60人。
张宪一口气送了400人到关外,既有小团体安排的,也有零星渗透的,哪怕这些人活下来一半,也足够完成一个甲种军统站点的编制了。
固定由靳洋的特务机构定时联络,部分优秀的特务,可以主动联络。
除了拉拢临澧特训班的特务外,张宪也计划稳定的筹备特训班,为军队提供特务人员。
之前是委托了汉斯的教官培训特务营,陆陆续续也有情报人员毕业。
目前来看远远不够,还需加强投入。
因为第一战区的地盘扩大了,又新增了8个主力师的编制,8个治安师的编制,光兵力提升20多万人。
其余的警备局、警备队零零总总也有不少。
人手多了,必然要强化特务机构,成立对应的通讯处、情报处等。
形成体系化,把执行效率提升上来。
楚云飞的指挥部搬进了四九城,这座城市的城墙坚固,设施完备,更适合作为兵团的指挥所在。
他手上的8个师兵力顺势向燕山、津门、京奉铁路一线逼近,追着鬼子的屁股跑。
清扫残余兵力的同时,也跟冀北的第三军两个师碰面。
当楚云飞提出向燕山猛攻的时候,却遭到了张宪的拒绝。
百思不得其解,楚云飞只能找上门来,求着张宪答疑解惑。
张宪给的答复很模糊,再等等…
此次调动兵力的第一个目的是拿回北平及冀北地区的主动权。
目的已经达到了,歼灭鬼子三四千人,俘虏日伪军差不多5000人,大大完成了心理预期。
继续往山区打得不偿失,山区的道路条件不足以支撑楚云飞麾下的大批重炮、坦克通行。
如果只安排轻步兵带着山炮进山,那不是失去了王牌师重炮的威慑力?自己把自己的优势给葬送了?
接下来有新的策略,让绥远的三个军持续猛攻热河,谁打下来的地盘,地盘就是谁的。
他们本就缺少火炮,以轻步兵为主,也缺乏汽车、坦克这类武器。
出行全靠畜力,在山区作战反而更得心应手。
攻城略地拿地盘,对有野心的人而言,诱惑力十足。
张宪只需要稍微的推波助澜一番,就足够绥远军卖命了。
再向关外发布招安令,向关外的大量伪军、皇协军、土匪发布招安令,用洗白的诱惑力,拉拢一些可用的势力,让他们跟鬼子狗咬狗。
到如今的地位跟实力,越发的明白一个问题,要能够把事情安排下去,由左膀右臂的心腹人员帮你执行,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势力为你卖命。
如果事事都要他张宪本人去做,那估计累半死也做不好。
等待诺门坎机械化大纵深作战的结果,日寇会有一两个师团葬送在那,大大的锐减一下关东军的锐气。
消磨一下鬼子的作战物资。
等双方打完了,打的没脾气了,他再动手猛攻,拿回奉天兵工厂跟周边的工业。
张宪非常愿意给关东军、远东军一个展现的舞台,趁着难得的坐山观虎斗的机会,夯实自己的兵力跟后勤基础,把第一战区军政体系搭建起来。
他目前缺少一位政治上的盟友,亦或者说帮手,为第一战区鼓风。
这个帮手早就有想法,分别是第五战区长官,以及江浙地区的政务省长黄少宏。
前者一同经历了徐州战事,后者一同经历了太源战事,还找他买过飞机,两人都是需要盟友的两位政治上的强劲队友。
若是三方达成政治跟军事上的合作,强强联合,就没有统帅部什么事儿了,完全可以架空统帅。
远可取势,近可争权,根本不需要他张宪自己封司令了。
估计得有人上赶着给他披黄衣服,衣服多的能压死人。
沪城南部已经跟江浙地区连通
老西在沪城混的风生水起,花张宪的钱,搞地方的事业,他拿政绩跟名望,赚麻了。
作为军阀时期的老人,威望还是有一点的,名声也有一点,能吸引到不少商人投奔,联合搞一搞实业。
受张宪的授意,此次单独约黄少宏。两人曾经在第二战区合作抗敌,现在有机会叙叙旧,何乐而不为啊。
况且都有政治价值,老西的邀请,他黄少宏总要给个面子。
老西背后第一战区的邀请,他还是要给个面子。
张宪真是屡屡让人高看一眼,距离采购飞机才多久,从集团军副司令一跃成为战区司令,而且是实权职务,说一不二的那种。
在北部地区,张宪放个屁都比统帅部的命令有用,更具威慑力。
这两人联合邀请,必然是要来一趟沪城的。
一路上颇有感慨,开战之初一路败退,已有亡国的气象。
上下毫无希冀,一入深渊不见天日。
今日前往沪城,却已看到勃勃生机,正在废墟中重新迸发出来。
看到了不可思议之景象。
天朝的穷苦人啊,命如野草,无论多么艰难的局面,只要给它一点点机会,总能逆转生死,令枯草返青,令晦暗复明。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