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来了个大娘(1 / 1)

阿哲和蛐蛐孙去教育侯三,李向东暂时没有趣掺和,他扽了扽裤腿,蹲下身子抬手拍了两巴掌。

他把围在周围眼神里充满好奇,脸上却露出一副怯懦神情的十来个小孩子都给招呼了过来。

“排好队不要抢,一人一颗,叔叔是来你们村里收银元的,拿了糖以后回家问问家里的大人,想卖银元的话可以过来找叔叔,能换钱也能换票据。”

李向东从挎布包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小孩子们蜂拥上前,排好队伍后开始依次领取。

糖是李向东在家的时候,提前塞进挎布包里准备好的。

来陌生的村子里收银元,有小孩子们帮忙吆喝,要远比他们亲自去上门收的效果好很多。

“叔~我家没有银元,你能给我一颗糖吃吗?”

轮到一位只穿着一条短裤,年纪看上去八九岁,身上脏兮兮的男孩子时,他并没有直接从李向东手里接糖,而是先开口问了一句。

他的话说出口,排在他身后的两名小孩子也探着脑袋向李向东看了过去。

李向东笑着点了点头,“能!家里没有银元也能吃,但是你们吃了糖以后得帮叔叔个忙,去你们家附近的邻居们家里帮叔叔吆喝两嗓子,叔不止收银元,也收一些以前的瓶瓶罐罐,这事能行吧?”

“行呀!”

“没问题。”

“叔~你要是多给我一颗,我满村子去帮你吆喝。”

说这句话的还是刚才那名男孩子,他从李向东手里接过一颗糖后既不吃,也不走,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李向东。

“行啊。”

李向东说着又往他手里塞了一颗糖,“男子汉大丈夫,说到做到啊!”

小男孩嘿嘿一笑,咧着嘴拍了拍胸脯,“叔,你放心吧,我把糖送回家后就去帮你吆喝。”

他说着转身撒丫子就往村里跑,边跑边喊道:“回家给弟弟妹妹吃糖喽~”

小男孩的语气里满是兴奋,引的那些已经在李向东手里领过一块糖的孩子们满眼都是羡慕。

这时,一个胆子稍微大点的孩子开口问道:“叔~我们也帮你去村子里吆喝,你能不能也多给我们一颗糖?”

“可以,都过来排队吧。”

李向东爽快答应,然后又给这些孩子们发了一轮。

一颗水果糖才一分钱,十来个孩子发出去也就两毛钱。

即便他们没有给李向东招揽过来一个卖银元的村民,李向东也不心疼,只当是给这些小孩子们发福利了,他就喜欢看这些笑脸。

“东哥,你可真厉害!”

侯三隐隐约约听到村里传来有人在村口收银元的吆喝声,他蹲在李向东身边竖起一个大拇指!

李向东听到他开口奉承自己,叹口气后摇了摇头。

“侯三,出门在外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软和点,万一把人给惹毛了挨顿打都是轻的,人生地不熟的,你人要是被扣在了村里怎么办?我们仨再回城去搬救兵过来救你不成?”

“东哥,我知道了,我以后一定改。”

侯三讪讪的笑了笑,然后便开始在地上画起了圆圈,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抠的指甲缝里全是土。

李向东瞄了一眼他在地上画的圈,心里直犯嘀咕,狗东西不会是在诅咒他吧?

“东子,来了!”

听到阿哲说有人过来,李向东抬头看了过去,的确是有人过来了,一名中年妇女身边跟着的就是刚才在他这里领过两颗糖的一位小姑娘。

谈价收银元的事情交给蛐蛐孙,李向东把跟着一起过来的小姑娘喊到了身边,随手又塞给他一块水果糖。

小姑娘没想到还能有意外收获,这下她的劲头更大了,手里攥着水果糖,闷头就朝村里跑了回去。

可能是李向东的水果糖威力巨大,后面陆陆续续过来不少村民,有是过来卖银元的,也有的是过来瞧热闹的。

这年头农村的娱乐活动匮乏,知道有外村人来收银元,好几名妇女同志手里拿着装有针线的簸箩,坐在了李向东四人的不远处。

她们手里做着针线活,嘴上扯着东家长西家短的,眼睛也会时不时的瞟过来一眼看热闹。

时间在蛐蛐孙忙忙碌碌,唾沫横飞中缓缓流逝。

日头还没爬到脑袋顶上的时候,那些妇女同志们已经率先回家,下地干活回来的汉子们,路过村口时全都过来问了两嘴。

还是蛐蛐孙负责沟通,当然,李向东三人也没有闲着,8分钱一包的生产足足散出去两包。

“效果不错,有糖开道,烟铺路,咱们爷四个不仅没有被人家村里的民兵队给赶走,而且收获还不少呢。”

蛐蛐孙拿着军用水壶,灌了几口水,感觉冒烟的嗓子熄火后他这才把水壶收好。

“阿哲,等咱们回去了,你从咱们爷四个的钱里支出来十块钱,全都换成生产烟和水果糖,这钱不能让东子一个人来出。”

“知道了孙叔,这事交给我就行。”

阿哲应声答应,这是他后勤大管家的职责。

等那些刚刚下工回家的汉子们,又过来卖了一波银元后李向东四人这才开始吃中午饭。

吃完在早点铺子买的都包子馒头,李向东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都这会功夫了,想卖银元的肯定早来过了,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把时间耗在这个村里。

“孙叔,已经十二点半多了,咱们换下一个村子吧。”

蛐蛐孙点了点头,“走吧,去下个村子,赶着人家上工前,咱们先在他们面前露个脸。”

四人拍拍屁股上的土,动身朝隔壁村子走去。

李向东和蛐蛐孙,一个包里装着钱和票,一个布包里装着上午收来的银元。

至于侯三和阿哲,他们俩手里拎着搂草打兔子,顺带收到的两个花瓶,三个盘子。

东西是清末民窑的物件,一户人家里老辈儿留下来的嫁妆,蛐蛐孙看不上眼,全都归了李向东。

京郊的农村间隔不远,花费二十分左右,李向东四人再次出现在一个村口。

还是熟悉的操作,李向东找到在村口玩的小孩子们,每人两颗糖拿下,然后他们四人便在一处阴凉下坐等客户上门。

只不过,卖银元的没等来,却等来一位头花白,怀里抱着个小娃娃的大娘。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