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年底,洛阳城的宫殿内,气氛压抑而沉闷。
董卓坐在那高高的首座之上,肥胖的身躯几乎占据了整个座位,他皱着眉头,满脸的横肉显得更加狰狞。李儒站在下方,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主公,如今袁绍、袁术兄弟在外面蠢蠢欲动,对主公您可是个不小的威胁啊。”李儒轻声说道。
董卓恼怒地哼了一声:“那袁家兄弟,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妄图与我作对。我真想现在就发兵灭了他们。”
李儒摇了摇头:“主公,现在发兵并非明智之举。袁家在天下的威望颇高,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各地。若是贸然发兵,恐怕会引起各方诸侯的联合抵抗。”
见李儒如此说道,董卓不耐烦地问:“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任由他们发展吧。”
李儒微微一笑:“主公,我们可以采取安抚之策。给他们一些官职,将他们稳住。袁绍可封为渤海太守,那渤海之地虽有潜力,但目前还在韩馥势力范围可控之内;袁术封为宛城太守,宛城也是战略要地,不过只要我们掌控得当,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这样既给了袁家面子,又能让他们为了保住官职,而不敢轻易与主公为敌。”
董卓听后,沉思片刻,然后大笑起来:“哈哈,李儒啊,你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办。”
于是,董卓的使者带着任命诏书,分别前往袁绍和袁术所在之处。当然,他们也告知了洛阳的袁隗。
袁绍此时正在冀州,他听闻董卓封自己为渤海太守,心中冷笑。他对身边的逢纪说:“董卓这老贼,以为给我个渤海太守,就能让我安分守己?他想得太简单了。”
逢纪也笑着说:“主公,这不过是董卓的缓兵之计,我们自然不会被他迷惑。不过,这渤海太守之位我们可以先接受,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渤海扩充势力。”
袁绍点了点头,虎目一瞪:“逢纪先生你说得对。等我们实力足够,定要将董卓那厮从洛阳赶出去。”
另一边,袁术在自己的营帐中接到任命诏书。
他愤怒地将诏书扔在地上,朝着洛阳方向大骂道:“董卓这个逆贼,他以为我袁术是那种贪图小利之人吗?这宛城太守的职位,不过是他的糖衣炮弹。”
他的谋士杨弘赶紧捡起诏书,小心劝说道:“主公,虽然这是董卓的阴谋,但我们不妨先接受。”
“宛城也是个好地方,我们可以在那里积攒粮草,招募士兵。等时机成熟,再与董卓一决高下。”
袁术气呼呼地坐在椅子上,想了一会儿后说:“哼,暂且先听你的。不过这董卓的账,迟早要算。”
董卓以为封了袁绍和袁术官职就能安抚袁家,让他们不再与自己作对。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举动反而让袁家兄弟,更加坚定了讨伐他的决心。
袁绍和袁术在各自的领地开始秘密谋划,他们不断地联络各方诸侯,扩充自己的力量,一场更大规模的针对董卓的风暴,正在悄悄酝酿之中。
。。。。。
袁熙的营帐内,灯火摇曳。袁熙坐在简陋的书桌前,对面坐着他的老师张纮,一旁站着猛将许褚。
张纮和许褚到了后,袁熙面色凝重地说:“老师,如今我们的三千马已安置妥当。但要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父亲的势力必须进一步扩大。”
张纮手抚胡须,点了点头说道:“公子所言极是,扩充势力的关键在于招揽贤才,如今田丰出山成为长史,是个很好的开端。”
袁熙站起身来,来回踱步:“仅仅如此还不够,董卓乱政,天下民不聊生。我们袁家四世三公,理应为天下先。我想劝说父亲首先发难讨伐董卓,这样一来可表明我们袁家的正义立场,二来也能召集更多有志之士。”
许褚听了,兴奋地拍了下桌子:“公子这个主意好啊,俺老许早就想,跟那董卓老儿干上一场了。”
袁熙笑了笑,转身对张纮说:“老师,您觉得如何?”
张纮没有那样乐观,他沉思片刻后:“公子,这是个很有远见的想法。不过,一旦发布讨董声明,就等于与董卓公开为敌,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袁熙坚定地说:“老师放心,我已有打算。只要我们能召集各方正义之士,定能与董卓一较高下。”
于是,袁熙前往袁绍的营帐。
袁绍正与田丰商议粮草之事,看到袁熙进来,便问道:“显奕,你前来可是有要事?”
袁熙行礼后,说道:“父亲,如今董卓在洛阳倒行逆施,秽乱宫廷,百姓苦不堪言。我们袁家世代蒙受皇恩,此时应当站出来,首先发布讨伐董卓的声明。这不仅是为了拯救汉室,也是为了我们袁家的威望。”
袁绍听了,眼中一亮:“显奕,这个想法不错。但这声明需要一篇有力的檄文,才能让天下人响应。”
袁熙赶忙说道:“父亲,可令人起草檄文。”
袁绍审视着袁熙:“显奕,那此事就交给你了。”
袁熙先是一愣,随即应声道,“孩儿领命。”
袁熙回到自己的营帐,开始精心构思檄文。他坐在书桌前,脑海中浮现出董卓的种种恶行:废立皇帝、残害忠良、搜刮民脂民膏。他提起笔,笔锋凌厉地写道: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董卓者,性残忍而不仁,遂恣睢其凶焰,上乱朝堂,下虐百姓。弑君之罪,擢发难数;劫财之恶,罄竹难书。”袁熙越写越激动,他继续写道:。
“吾袁家四世三公,受国厚恩,不忍见汉室倾颓于董贼之手。今袁绍,承祖宗之遗志,顺天下之民心,举义兵以讨董贼。望天下诸侯,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凡有忠义之心者,当速来响应,共诛董卓,恢复汉室之荣光。”
袁熙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然后他将檄文呈给袁绍。袁绍看后,赞不绝口:“我儿显奕,此檄文写得甚好,足以振奋人心。”
袁绍随即命人将檄文抄录多份,发布天下。檄文传至各地,天下震动。许多有志之士看到檄文后,纷纷表示愿意响应袁绍的号召,加入讨董的大军。
在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名叫赵云的年轻壮士,读完这等檄文后,激动地对同伴说:“袁家此举真是大快人心,我定要前往投靠,为讨伐董卓出一份力。”
河东,一位年轻用开山斧的壮士,对着手下的几百号人马说道:“诸位,袁绍发布讨董檄文,此乃正义之举。我们应当支持,这也是我们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随着檄文的传播,袁绍的营帐前,前来投靠的人络绎不绝。袁熙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