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三击,李世民有些傻眼,没想到反对之声这么剧烈,眉头微皱,看向了长孙无忌,关键时刻还得大舅哥出马。
长孙无忌本欲反对秦浩的提议,见李世民望向自己,分明是求助的眼神,内心一叹,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发行国债虽为险棋,却亦是良机。
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诸多事务皆需财帛支撑。国债之举,可聚民间之财为国家所用。
我大唐百姓众多,其间不乏殷实之家,若能妥善引导,使其自愿将闲钱投入国债,朝廷便可有充足资金解当下之困。”
杜如晦目光坚定,上前一步道:“陛下,此乃高瞻远瞩之举。国债于国家,犹如血脉之于身躯,能输送养分。
当下大唐欲展宏图,无论是开辟商路,促进商贸流通,还是扶持工坊,发展手工业,皆需大量资金。
国债可吸引各方财富,为这些宏伟计划提供动力。且通过国债发行与兑付,能让百姓与朝廷休戚与共,更增大唐凝聚力。
只要朝廷信誉卓着,管理有方,发行国债定会功在千秋,臣举双手赞同。”
魏征最后出列,行礼后朗声道:“陛下,臣思忖再三,亦赞同发行国债。
然臣以为关键在于取信于民。国债之事,务必公开透明,用途明细皆要公示,让百姓知晓所出之财用在何处,如何使大唐更加强盛。
同时,监督机制需严密,不可使国债之财被贪墨挥霍。
若能如此,百姓定会踊跃参与,此乃全民助力大唐崛起之善策。
陛下心怀天下,此议若成,大唐定能在经济之途开辟新径,臣亦全力支持。”
三比三打平,李世民给了长孙无忌一个满意的眼神,看得长孙无忌一个哆嗦,身子有点发冷,唉,行,你高兴就成。
“众卿家各抒己见,均各有道理,凡事皆有一利有一弊,不能单一的看待问题,如今国库空虚,诸多急迫之事便要搁置,不利国家发展,故才有国债一事的产生,居然赞成与反对大致相当,朕想听听玄龄的看法。”
房玄龄微微点头:“陛下,国债之发行,可解燃眉之急且惠泽长远。
观当今之势,若仅靠赋税,难以满足国家大规模建设与发展之需。
发行国债,实则是将民间游资盘活,使其参与到国家建设大业之中。
譬如,可将所得资金用于整军经武,强军方能保大唐疆土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只要制定详尽且合理的规则,把控好国债的规模、利率与期限,必能使国债顺利推行,成为推动大唐繁荣的助力,臣附议赞同。”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认真倾听各方言论,心中权衡利弊。
最终,李世民目光坚定,开口道:“朕以为,发行国债虽有风险,但利大于弊。
诸卿所忧,亦当重视。责令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人会同户部、刑部制定详尽周密之国债发行章程。
务必做到公开透明、监管得力、风险可控。
若能如此,国债发行之事,便依议试水推行,望众卿齐心协力,共助大唐繁荣昌盛。”
-----------------
下朝之后,三品官员齐聚朱雀门,房玄龄带队,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桃源庄而去。
路上杜如晦与房玄龄同乘一辆马车,看着这又大又平稳的车厢,羡慕道:“玄龄,你这徒弟收得可是真值,啥好东西你都是头一份,这马车好像还没开售吧?”
房玄龄笑道:“徒儿说这叫广告代言,让我出行必须要乘车。”
杜如晦羡慕道:“我也代言行不行?”
“克明,你呀,正则说了,等最新的技术攻克,便会有比这辆更加先进的马车问世,到时候关系亲近的都会赠送一辆,你莫急。唉,估计正则应当快要到朔州了吧。”
杜如晦摇头道:“玄龄,军事上你还是外行了,依我看,正则如今怕不是已经到了北楼关了,当初我听说他去绛州扫墓,那一来一回的速度可是快如疾风。”
“那能一样吗?这回可是三百人的队伍还是步行。”
“放心,我猜得准没错,依我看,半个多月便能到达,现如今日子正好差不多。”
队伍来到庄口,所有官员下了马车,都被眼前的一幕震得有点眼晕。
这是庄子还是一座小城?还他娘的有围墙,这得多大的工程。
魏征见儿子亲来庄口迎接自己,颔首捋须的随着魏叔玉而去。
房遗玉陪着父亲走在最前面,朝着新墓地缓步而行。
身后的官员们左右看着那些冒烟的工坊,都有些傻眼。
怪不得崔家迫不及待的出大招呢,感情原因在这儿,看来长安将要一场大商战了。
“父亲,阿兄也在庄上,但是没来迎你。”
房玄龄顿时不开心了,这儿子算是白养了,“他在做什么紧急之事?”
“嗯,父亲猜对了,阿兄忙得很,阿兄日日围着孙神医身边,的杜娘子。”
房玄龄被女儿的大喘气闪了下腰,左右看看,小声道:“他不怕招来闲言碎语的吗?”
房遗玉大方回道:“这种事在外面可能不行,桃源庄上可不稀奇。
师兄说,男女都要互相熟悉,否则面都没见过入了洞房,万一发现是之前在大街上调戏过的女子,那就成了一出狗血大戏了。”
一根胡子被房玄龄一下子扯了下来,嘶了一声。
房玄龄笑骂道:“你师兄那是玩笑话,玩笑话,呵呵。不过你阿兄那笨样,还能靠自己成功是咋地。”
“父亲,你可别说,武柔写了本西厢记,阿兄看了大受启发,决定扮演张生。
不过那书不是好书,那二人是偷情在先的。”
房玄龄瞪大眼睛,又是几根胡子随风飘去......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