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长孙传讯擒颉利,风雪难阻归乡情(1 / 2)

郑善果以身体原因递交了辞呈,并大力推荐大理少卿孙伏伽这位状元郎接替自己。

朝堂之上无人反对,毕竟孙伏伽这首位状元之名在大唐无人不知,而且审案水平也是一流。

李世民心中有些纠结,未置可否,追封了杜如晦为莱国公,其子杜构继承国公的爵位并世袭密州刺史。

接下来又任命李孝恭为扬州都督,又将张亮从怀州召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郑善果的推荐则只字未提。

朝堂上又讨论了一番东突厥的战报,听闻萧后和杨政道已在押送的路上,气氛顿时又变得热烈起来。

孙伏伽躲在角落,心知肚明没能升迁定是与高阳之事有关,内心一时有些哀叹,低调至极。

导致本想上奏的事也因为怕陛下误解自己的心思而未敢奏明。

下了朝后,两仪殿中,房玄龄有些不解:“陛下,孙伏伽是难得的人才,况又是我大唐的第一位状元,陛下为何犹豫不决?”

魏征撇嘴揶揄:“听闻孙伏伽查办高阳殿下玉枕失窃一案,结案信息颇为潦草,陛下怕不是因为此事吧?”

李世民憋着气不发一言,长孙无忌开口打圆场:“克明刚刚过世,陛下心情不佳,任免官员又不是急在一时,众位就少说两句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不是朕不同意,朕在想克明突然过世,兵部尚书的人选,

药师快回京了,可药师毕竟年岁大了,又北征劳累,而兵部事务繁多,朕想任命千里担任此职,不知众位有何意见?”

魏征直接反对:“陛下,侯君集性格刚烈,臣觉得他不胜任此职。”

李世民气道:“理由呢,哪个将领性格不刚烈?如何便不适合?”

“微臣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陛下坚持,微臣也无异议。”

“玄成,你是故意气朕吗?”

“微臣觉得孙伏伽这等心思缜密之人都要思虑重重,候君集就更应无比慎重。”

李世民看了眼房玄龄和大舅哥,见二人都不言语,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长呼出一口气:“传旨,任命孙伏伽为大理寺卿、候君集为兵部尚书。玄成,这下你可满意了?”

魏征毫无惧色:“陛下,圣君不会做威胁臣子之事,微臣满意与否并不影响其人能否为大唐尽心尽力,

微臣只是就事论事,若陛下觉得微臣说话不中听,尽可罢了微臣的官职便是。”

李世民喘着粗气,无奈至极:“行了,今日散了吧,本来挺高兴的,非得让朕堵心。”

魏征站起身抱了抱拳:“陛下,微臣也不想让陛下生气,只是忠言直谏乃是臣子的本分,光拣好听的谁不会说,但那有何意义?微臣告退。”

众人尴尬至极只好起身,纷纷抱拳跟着退下。

李世民在殿中吹胡子瞪眼,心中怒气无处发泄,抬眼见高福看着自己又连忙躲开,顿时火冒三丈。

“高福,你是不是背着朕做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心虚?”

高福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陛下,老奴冤枉啊,老奴见陛下生气,只是不敢面对龙颜,这才有些躲闪的。”

见高福的可怜模样,李世民长呼一口气:“唉,起来吧,是朕心中有气,不该对你发火的。”

高福心中诧异,有些受宠若惊,陛下今日还真心胸开阔,连忙开口:“陛下,老奴遇到刘瑾,与老奴说起一事,

娘娘昨日从桃源庄回来后十分高兴,不若陛下去看看有什么好事?”

李世民双眼一亮:“可是带回来了什么好东西?”

高福一愣:“那倒没有,听说是看了一封信,然后开始翻找陛下曾给娘娘写过的信对比。”

李世民有些不解:“这算什么高兴的事,走,去瞧瞧。”

步入寝宫,见长孙跪伏在地翻着一个大木箱,姿势有些不雅。

李世民奇道:“观音婢这是在找什么?”

长孙一屁股坐在地上,有些生气:“我记得二郎曾经给臣妾写过一封书信,信中也有些甜蜜之语的,可是找了许久,竟然找不到了。”

李世民上前一把将长孙抱到榻上:“什么书信?写的什么内容?这多少年了,观音婢竟然还能记得?”

长孙有些羞涩,小声道:“就是我们成亲之前,你给我写过的那封书信。”

李世民顿时满脸囧色:“那时候年岁尚小,说的都是些轻浮之语,观音婢寻它做甚。”

“我就是想看看嘛,昨日丽质给我看了正则的家书,我深受感动,正则写的是亲爱的丽质,瞧瞧人家。”

李世民差点没吐,有些皱眉:“太酸了吧,这等无耻的话居然也写在信中。”

长孙嗔道:“你懂什么,不发自肺腑写不出那等文字,难道你当初写的都是欺骗于我的吗?”

李世民连忙求饶:“那怎么可能,只是当时确实还不成熟而已,信中就没说点别的?”

长孙白了李世民一眼:“二郎,年轻之时你惯会甜言蜜语的,如今一点都不解风情了,

有件大事,正则不想让丽质说,可丽质不想有事瞒着她的父皇,你坐稳了,千万别吓我一跳。”

李世民不以为然:“说呗,还能有什么更酸的话不成?”

“颉利被抓住了,正则抓的。”

“抓就抓呗。”

“谁?”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