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骤闻甲第天伦窘,初识龙庭国祚危(2 / 2)

李治挺直身子,有条不紊:“回父皇,儿臣亲赴治水一线,张亮调度有方。百姓们有序参与,河道疏浚进展顺利。

此次治水,还得益于秦都护献的堤防修筑技术,大大提升了堤坝的稳固性,阻挡了洪水侵袭,减少了不少损失。”

李世民微微点头,“嗯,秦浩此举倒是有功。那洛州如今的灾情究竟如何?百姓安置可妥当?”

李治详细描述:“目前大部分灾民已得到妥善安置,搭建了临时居所,发放了救灾物资。

只是仍有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物资送达稍显迟缓。

儿臣已督促地方官员加快进度,务必保证每个灾民都能得到救助。”

稍作停顿,李治略带犹豫:“儿臣在洛州所见所闻,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皆是夸赞张亮治水之功,百姓们对张亮极为拥戴。”

李世民若有所思,轻轻点了点头,神色却并未有太大波澜,显然对民间歌谣之事并不十分在意。

李治见状,斟酌开口:“此次洛州水患,各方皆有出力。儿臣听闻,四哥捐赠了大批物资,解了燃眉之急。”

话毕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李世民的表情。

李世民目光一闪,语气平淡:“魏王有心了。他向来关心民生,此次捐赠倒也符合他的性子。太子平常也要多学学魏王的行事,补己之短。”

李治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揣测着李世民对李泰此举的真实想法,表面上却恭敬应和。

政事聊完,气氛稍缓。

李治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笑着开口:“父皇,儿臣在洛州还发现一件趣事。

许多灾民都在吃一种名为武大郎炊饼的食物,价格低廉,虽是粗食,却实实在在地帮了大忙。

儿臣听闻,这炊饼是应国公武家的武元庆所开店铺售卖的。”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稚奴亲口吃了?日后不可随意进食不明之物知道吗?

武元庆?他竟做起了这营生。朕记得武士彟丧期满后他申请袭爵,朕并未应允,如今竟然沦落到了卖炊饼的地步?”

李治面露疑惑:“儿臣也觉奇怪。以武家的底蕴,本不应如此。

父皇,杜构袭爵去了密州,为何未允武元庆袭爵,父皇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李世民神色一凛:“岂可相提并论?据百骑司禀报,武士彟的死因成谜,与他这两个儿子或许脱不了干系。

而且,此二人先投李元昌,后投李佑,最后又依附承乾,虽说脱离得倒是及时,可所投之人皆未有好下场。

朕若让他袭了国公之位,难保不会对大唐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是没想到,他二人竟落魄至此。那武曌难道没有帮衬她这两个兄长?”

“听二姐说过此事,似是因为武元庆兄弟二人对杨氏及武曌姐妹极为不善。

应国公一死,便将她们母女四人赶出了家门。武曌之前倒是分给过他们茶田的生意,至于为何如今这般境况,儿臣也不太清楚。”

李世民长叹一声:“真是扶不起的阿斗。这袭爵之事,暂且不必再提。待你日后掌管天下之时,再自行决定吧,太子妃还未有孕吗?”

李治脸色一垮:“父,父皇,儿臣自亢阳之象好了之后,便总是无欲无求,儿臣似是,似是失去了兴趣。”

李世民眉头紧皱:“秦浩离京前如何交待的?”

“姐夫说,可能已有损伤到根本,让儿臣抓住一切王氏的生理危险期,尽快怀上子嗣,可母后丧期未过,儿臣怎能?”

李世民霍然起身:“竟然如此严重?朕忙于朝政,竟然忽略了此事,为何不早说于朕知?”

“儿臣,儿臣......”

李世民叹了口气,缓缓坐下:“稚奴如今也懂得了一些权谋了,可是怕因此失去太子之位啊?”

李治有些惶恐,刚要跪下,李世民摇了摇头:“罢了,朕不是怪你,而是不该将如此重要之事向朕隐瞒。”

低头沉思片刻,沉声开口:“此事不可小觑,你母后已离世十三月,朕明日下旨,改皇室丧期为十三月,

另去岁奏请的兰陵萧氏女,由詹事府尽快纳采,选为侧妃,

晋王府之前的宫人,身体适当时亦要多多宠幸,尽快诞下子嗣,可过继到皇后名下便名正言顺。”

李治双膝跪地,声音动容:“儿臣谢父皇。”

-----------------

夜晚,贾氏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秦琼气道:“我可是未打呼噜啊!折腾什么呢?”

贾氏脸色通红,长叹口气:“离得这般远了,居然还能听见声音,正则怎地一点都不注意影响啊?”

秦琼笑道:“又不是正则的声音,怎能怪到他的头上?”

贾氏气道:“那还不是他搞的怪?像是望月那小丫头的声音。”

“男欢女爱,人之常情,你这话说得太没道理了吧?”

“总之听着这声音我便睡不着,也不知道杨大姐日日是如何过的。”

秦琼撇嘴:“戌时便睡下了,此时怕不是早已睡熟了,能听到个什么?”

“那怎么办,妾身是真的睡不着嘛。”

秦琼看着贾氏薄纱中的内衣轮廓,有些意动:“夫人,我们也运动运动?”

贾氏抿着嘴唇:“你还成吗?我怕正则又要责怪于我。”

秦琼嘴角扯了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别什么都往外说成不成?”

“那妾身去打点水来。”

“打什么水,被人发现了怎么办?趁敌不备,突袭才是硬道理。”

“呀,妾身这是新作的,轻着点扯。”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