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余德 杨千总 瓜异(1 / 1)

1.余德

明朝末年,武昌之地,尹图南家中坐拥一处别院。那别院虽不算奢华至极,却也清幽雅致,别有一番韵味。一日,尹图南将这别院租给了一位秀才居住。时光悠悠,半年的光阴悄然流逝,尹图南平日里琐事繁多,竟从未过问过秀才的情况。直至某一日,尹图南恰好经过别院门口,机缘巧合之下,与这位秀才偶然相遇。?但见那秀才年纪轻轻,面容如玉,眉眼间透着一股子英气,身着一袭华美的服饰,身姿挺拔地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举手投足间,尽显风度翩翩之态,周身气质超凡脱俗,令人眼前一亮。尹图南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好奇,不禁上前与他交谈。那秀才言辞之间极为含蓄,态度温和谦逊,每一句话都像是潺潺的溪流,温润地流淌进尹图南的心里,让人越发觉得喜爱。?尹图南回到家中,脑海中还一直浮现着秀才的模样,心中暗自诧异不已,便和妻子说起了此事。妻子本就是个好奇心极重的女子,听闻之后,立刻派了身边的婢女前去别院,借口送些东西,实则是想窥探一番秀才屋内的情况。婢女领命而去,过了许久才匆匆回来禀报。婢女一脸惊讶地说道,屋内有一位美丽非凡的女子,那容颜之美,实乃世间罕见,寻常女子与之相比,皆黯然失色。屋内摆放的花卉,皆是些珍稀品种,形态各异,散发着奇异的芬芳;奇石玲珑剔透,纹理独特,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奇妙奥秘;衣物质地精良,绣工精美绝伦,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奢华;古玩更是件件珍贵,皆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稀罕物件。尹图南听后,心中的好奇之火愈发旺盛,这秀才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有如此不凡的生活?于是,他决定登门拜访,一探究竟。?不巧的是,当尹图南来到别院时,秀才刚好外出。尹图南满心遗憾,只能无奈返回。?第二天,秀才得知尹图南昨日来访,便前来回拜。尹图南展开他递来的名帖,才知晓秀才姓余名德。二人交谈之中,尹图南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细细询问秀才的身世和门第。然而,余德言辞闪烁,总是巧妙地避开这些话题,不愿过多谈及。尹图南见状,心中更加疑惑,再三追问。余德见无法回避,微微叹了口气,无奈说道:“既然想要与您结交往来,我自然不敢自绝于您。您只需知道我并非作奸犯科、逃亡在外之人,又何必非要知晓我的来历呢?” 尹图南听他如此说,也不好再勉强,只好作罢。?尹图南设下丰盛的酒宴款待余德,席间,二人谈古论今,从诗词歌赋到世间百态,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便到了傍晚时分。此时,只见远处走来几个昆仑奴,他们牵着马,挑着灯,身姿矫健,步伐整齐,径直来到余德面前,恭敬地将他接走。?次日,余德回请尹图南。尹图南应邀来到余德家中,踏入屋内,便觉眼前一亮。屋内的墙壁都用明光纸裱糊,那纸光滑平整,洁净如镜,能清晰地映照出人的身影。金狻猊香炉中焚烧着奇异的香料,袅袅青烟升腾而起,散发出阵阵幽香,弥漫在整个房间,让人闻之身心愉悦。一个碧玉瓶中插着两根凤尾孔雀羽,每根都有二尺多长,那羽毛色泽艳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光芒;一个水晶瓶中浸着一棵粉花树,此树模样奇特,尹图南从未见过,也不知其名。那树同样有二尺多高,垂落的枝条轻柔地覆盖在几案之外,叶子稀疏却透着一股灵动之气,花朵密集地簇拥在一起,含苞待放,仿佛一个个娇羞的少女。那花朵的形状如同湿漉漉的蝴蝶收起翅膀,花蒂就像蝴蝶的触须,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宴席之上,菜肴摆放得整整齐齐,不过八道菜,却每一道都精致无比,色香味俱全,丰盛美味得超乎想象。余德随即命童子击鼓,以催花为酒令。随着鼓声响起,水晶瓶中的花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开始微微颤动,那纤细的花枝似乎不堪重负,仿佛下一秒就要折断。不一会儿,蝴蝶般的花瓣渐渐张开,先是露出一点点粉嫩的花蕊,而后花瓣缓缓舒展,如同蝴蝶缓缓展开翅膀。接着,鼓声停歇,只听 “渊然” 一声,花蒂和触须顿时掉落,化作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轻盈地飞到了尹图南的衣服上。余德见状,笑着端起一个大酒杯,仰头一饮而尽,那蝴蝶似乎受到了感应,随即振翅飞走。?片刻之后,鼓声再次响起,两只蝴蝶飞落在余德的帽子上。余德看着帽子上的蝴蝶,笑着自嘲道:“这可真是作法自毙啊。” 说罢,也连饮两杯。三轮鼓响过后,花朵纷纷坠落,如同下了一场花雨,那些花儿化作一只只蝴蝶,在众人身边翩翩飞舞,沾惹在众人的衣袖和衣襟上。击鼓的童子笑着过来数筹,尹图南得了九筹,余德得了四筹。尹图南此时已有几分醉意,看着眼前的美酒,实在无法喝完所有筹数对应的酒,只能勉强喝了三杯后,便离席告辞。经此一事,尹图南对余德越发觉得惊奇,心中对他的身份更加充满了疑惑。?然而,余德为人不喜与人交往,平日里常常闭门独居,深居简出。当地有各种喜庆吊唁之事,他也从不参与,不与众人互通往来。尹图南逢人便夸赞余德的奇异之处,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便传开了。听闻此事的人都对余德充满了好奇,争相想要与他结交。一时间,余德家门外车水马龙,访客络绎不绝,每日前来拜访的人将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余德对此颇为厌烦,这种热闹的场面与他的性格格格不入。忽然有一天,他来到尹图南家中,向他告辞,而后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别院。?余德走后,尹图南心中满是好奇,忍不住进入他的房间查看。只见空荡荡的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青阶下烛泪堆积如山,那是曾经烛光摇曳留下的痕迹。窗台上残留着零碎的布帛和断了的丝绵,上面的指印清晰可见,仿佛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只有房舍后面遗留着一个小白石缸,那石缸不大,大约能装下一石左右的东西。尹图南看着这石缸,心中一动,便将它带回家中,用来蓄水养红鱼。奇怪的是,过了一年,缸里的水依然清澈如初,没有丝毫浑浊,仿佛时间在这缸水中静止了一般。后来,一个仆人在搬动石头时,不小心碰倒了石缸,只听 “咔嚓” 一声,石缸被打碎了。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缸里的水却没有倾泻出来。尹图南走近仔细一看,石缸仿佛还在那里,保持着原来的形状,伸手去摸,却感觉虚无柔软,如同触摸到了一团空气。手伸进缸里,水便顺着手指流出来,把手拿出来,石缸又恢复原状,而且在寒冬腊月,这缸里的水也不会结冰,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的状态。?一天夜里,石缸里的水忽然结成了冰,那冰晶莹剔透,如同一块巨大的水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鱼儿却依然在冰中游动,它们的身姿在冰层中若隐若现,仿佛丝毫不受寒冷的影响。尹图南害怕此事被别人知晓,心中隐隐觉得这石缸太过奇异,若是被他人得知,恐怕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他常常将石缸放置在密室之中,若非自己的女婿,绝不轻易示人。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时间一长,此事还是渐渐传了出去,前来索要观赏的人络绎不绝。腊月的一天,石缸里的冰忽然又融化成水,那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迅速蔓延开来,阴湿了满地,而缸里的鱼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原来石缸的残片,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神秘故事。?忽然有一天,一个道士登门求见尹图南,声称想要看看石缸。尹图南见道士神情诚恳,便拿出石缸残片给道士看。道士接过残片,仔细端详了许久,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说道:“这是龙宫用来蓄水的器具。” 尹图南听后,心中一惊,连忙讲述了石缸破碎却不泄水的奇异之事。道士微微点头,说道:“这是石缸的魂魄。” 而后,道士殷切地请求尹图南给他一点石缸的碎片。尹图南心中疑惑,问他有什么用。道士神秘一笑,说道:“将碎片研磨成粉末,用来配药,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尹图南听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给了道士一片。道士接过碎片,欢喜地道谢后,便转身离去,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2.杨千总

杨花麟的箭与无礼之人的遭遇

明朝末年,朝廷局势波谲云诡,边患频仍,洮岷之地战略地位陡然凸显,急需得力官员整饬军备。毕民部公本已退居家中,却在这危难之际,受朝廷紧急征召,获命前往洮岷出任备兵之职,肩负起稳固边防、抵御外敌的重任。?离京那日,天色微明,毕民部公率领的队伍便已浩浩荡荡启程。官员们身着华服,头戴官帽,冠盖在蜿蜒道路上连绵起伏,在日光下闪耀着威严的光泽,彰显着朝廷的权威与气势。一路之上,马蹄声声,车轮辘辘,士兵们步伐整齐,神色肃穆,引得沿途百姓纷纷侧目,或敬畏,或好奇。?一日,队伍行至一处旷野,四下开阔,唯有几株稀疏的树木点缀其间。千总杨花麟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一马当先,在前开道。他身披黑色披风,腰佩长刀,身姿矫健挺拔,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队伍前列。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时刻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行至半路,杨花麟不经意间将目光投向路旁,竟瞧见一人正旁若无人地在路边解手。彼时,官道之上,官员队伍往来频繁,这般行为无疑是对朝廷威严的公然冒犯,在杨花麟看来,简直是目无尊长、胆大妄为至极。刹那间,杨花麟只觉一股怒火 “噌” 地从心底蹿起,直冲脑门,双手不由自主地紧握缰绳,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只见他迅速伸出右手,一把拽过挂在马鞍旁的硬弓,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紧接着,左手从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稳稳搭在弓弦之上,手臂微微后拉,弓身被拉成满月状,箭尖直指那无礼之人,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仿佛下一秒就要让这无礼之徒付出惨痛代价。?就在这千钧一发、箭即将离弦的危急时刻,坐在轿中的毕民部公恰好掀开轿帘透气,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心中一惊,深知杨花麟脾气火爆,行事冲动,若这一箭射出,极有可能酿成大祸。毕民部公来不及多想,当即提高音量,大声呵斥道:“杨花麟,不可胡来,速速住手!” 声音穿透嘈杂的队伍,清晰地传入杨花麟耳中。?杨花麟听到命令,浑身一震,犹如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瞬间清醒了几分。他心中虽满是不甘,握着弓的手微微颤抖,仿佛仍在与内心的冲动做着激烈斗争,但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对毕民部公的敬重,还是让他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杨花麟一脸委屈,催马来到毕民部公轿前,拱手解释道:“大人,此人实在太过无礼,在这堂堂朝廷队伍面前,竟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不严加惩戒,怎能维护我等威严?我本想小小地吓唬他一下,让他知晓厉害。” 说罢,杨花麟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他挺直腰杆,对着那仍在路边解手、浑然不知大祸临头的人大声喊道:“那位在路边方便的,我奉送你一股会稽藤簪用来绾发髻。” 声音雄浑有力,在旷野中回荡不绝。那人听到这般莫名其妙的话语,先是一愣,下意识地抬起头,一脸茫然地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就在他抬头的瞬间,杨花麟猛地松开弓弦,“嗖” 的一声,手中的箭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裹挟着凌厉的风声,划破长空,朝着那人直射而去。这一箭,仿佛被神灵指引,不偏不倚,正中那人的发髻。原本随意散落的头发,瞬间被箭杆穿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那人正沉浸在自己的行为中,毫无防备,冷不防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箭吓得肝胆俱裂。他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嘴巴大张,却发不出半点声音,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死死扼住了喉咙。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他顾不上整理凌乱的头发,也来不及处理未完成的事情,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慌乱之中,他手脚并用地爬起身来,连裤子都没来得及提好,便拔腿朝着远处拼命逃窜。由于太过慌张,脚步踉跄,他的便液洒了一地,在身后留下一道湿漉漉、脏兮兮的痕迹,狼狈不堪。?杨花麟看着那人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心中的怒火也随之稍稍平息。他心想,这次也算给了这个无礼之徒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而毕民部公则微微皱眉,透过轿帘,看着杨花麟,眼神中既有对他冲动行为的无奈,又觉得此事颇为好笑。毕民部公深知杨花麟性格直爽,犹如一把未经打磨的利刃,行事虽然鲁莽,但对自己却是忠心耿耿,在战场上更是奋勇杀敌,立下不少战功。?队伍继续前行,扬起一片尘土。这件小小的插曲,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众人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士兵们私下里纷纷交头接耳,对杨花麟那精湛绝伦的箭术赞不绝口,谈论间满是钦佩之情。“杨千总这箭术,当真是神了,说射中发髻,就绝不含糊!”“可不是嘛,那无礼之人也算是倒霉,碰上杨千总这么个急性子。” 同时,他们也对那个无礼之人的遭遇感到可笑,有人甚至模仿起那人惊慌失措逃窜的模样,引得周围人一阵哄笑。?经此一事,杨花麟也仿佛被敲响了警钟。在后续的行程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克制脾气,不再轻易被怒火冲昏头脑。每当遇到类似情况,他都会想起毕民部公的呵斥,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更加谨慎、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开道职责。而那个无礼之人,想必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惊吓,余生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日后再面对官员队伍时,定会将敬畏之心刻入骨髓,懂得收敛与规矩,不敢再有丝毫的放肆与无礼。

3.瓜异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赤日炎炎,似火般炙烤着大地,邑西村民的菜园里却一片葱郁,尽显勃勃生机。一日清晨,曙光初照,一位村民如往常一样,脚步轻快地踏入菜园巡视。当他踱步至黄瓜架旁时,整个人猛地定住,眼睛瞬间瞪得滚圆,脸上满是难以掩饰的惊愕之色。只见那翠绿欲滴、蜿蜒缠绕的黄瓜藤蔓之上,竟毫无征兆地生出一条崭新的蔓藤,在新蔓的尽头,一枚西瓜静静悬垂,足有碗口那般大小。在阳光的倾洒之下,西瓜表皮闪烁着奇异而温润的光泽,仿佛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这一离奇消息恰似长了翅膀,借助人们奔走相告的口风,以极快的速度在村子里传播开来。村民们听闻后,纷纷撂下手中尚未完成的农活,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朝着菜园涌来。一时间,菜园里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人群将那黄瓜架围得水泄不通。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声此起彼伏。有的村民满脸惊喜,双手合十,笃定这是天降祥瑞之兆,预示着村子即将迎来鸿运,往后日子必定顺遂无忧;也有部分村民眉头紧锁,神色忧虑,暗自思忖此等超乎寻常之事,恐怕并非吉兆,心中隐隐生出不安之感。?彼时,马骥正与孩子们于庭院之中,专注地读书识字。朗朗书声在庭院里回荡,满是求知的热忱。听闻菜园中出现这般奇事,马骥心中猛地泛起一丝涟漪,往昔在大罗刹国和龙宫的种种惊险奇遇,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迅速闪过。他不禁暗自揣测,莫非这世间又将上演一段奇妙非凡的故事?怀揣着这样的念头,马骥搁下手中书卷,带着孩子们快步朝着菜园赶去。?孩子们一路上蹦蹦跳跳,满心期待。待抵达菜园,看到那黄瓜藤蔓上结出的西瓜时,兴奋得小脸通红,欢呼雀跃,双脚不停地蹦跳着,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马骥则神色凝重,目光紧紧盯着那奇异的瓜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就在此时,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老朽活了大半辈子,历经风雨,却从未见过这般稀奇古怪之事。莫不是那海外的仙人,又在施展什么高深莫测的法术了?” 此言一出,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众人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马骥,毕竟他曾亲身经历过海外的奇幻冒险,在众人眼中,他对这类奇异之事定是知晓一二。?马骥微微皱起眉头,抬手轻抚下巴,沉思良久后,缓缓开口说道:“世间万物,皆遵循其固有规律,这般奇异之事的出现,或许当真与那未知的神秘力量有所关联。” 话音刚落,原本晴朗的天空中,忽然飘来一朵五彩斑斓的祥云,云团缓缓飘动,最终稳稳地落在菜园上空。祥云绚丽夺目,光芒四射,引得众人皆惊。村民们见状,纷纷惶恐地跪地,心中认定这定是仙人降临,不敢有丝毫懈怠。?随着祥云逐渐散开,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仙子悠然现身。只见她身姿婀娜,衣袂飘飘,正是马骥日思夜想的龙女。龙女嘴角挂着一抹温柔的笑意,莲步轻移,朝着马骥款款走来,眼中满是深情与眷恋。她轻声说道:“相公,这黄瓜生出西瓜之事,乃是我特意施展法术所为,只为给你和孩子们一个惊喜。我在龙宫的日子里,日夜思念你们,这份思念愈发浓烈,便借此机会前来与你们相见。”?马骥又惊又喜,眼眶瞬间湿润,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紧紧握住龙女的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因太过激动而一时说不出话来。孩子们见状,欢呼着扑进母亲的怀抱,紧紧搂住龙女,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笑声在空气中回荡。龙女环顾四周,看到村民们满脸惊讶、不知所措的神情,不禁莞尔一笑,轻声说道:“各位乡亲莫要惊慌,此乃我与相公之间的一点小心意。这奇异的瓜果,内里蕴含着天地灵气,食用之后,可保各位身体康健,免受病痛侵扰。”?说罢,龙女轻轻抬手,施展仙法,将那西瓜摘下。她手法娴熟,动作优雅,将西瓜分成若干小块,一一分发给周围的村民。村民们怀着敬畏之心,双手颤抖着接过西瓜,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品尝。刹那间,一股甘甜清凉的汁水在口中散开,顺着喉咙滑下,身体瞬间变得轻盈舒畅,仿佛卸下了长久以来的疲惫。众人纷纷对龙女感恩戴德,口中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龙女与马骥和孩子们一同度过了一段无比欢乐的时光。她耐心地教孩子们仙法,手把手地传授口诀与招式。闲暇之时,带着孩子们在云端穿梭嬉戏,孩子们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响彻云霄。村子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一片祥和。而那黄瓜生西瓜的奇事,也在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村子里代代延续的佳话。往后每当人们谈及此事,总会满怀感慨地说起,在那个炎热似火的夏日,仙人降临,为村子带来了神奇与美好,让这份奇妙的记忆,深深烙印在每一代人的心中。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