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孙策的要求,虞翻将丹阳世家也纳入考虑之中,拟了一个名单。孙策看了一下,比起吴会,丹阳的世家数量明显偏少,吴会世家占了八成。
“仲翔,丹阳人这么少?”
“将军有所不知,丹阳虽在江东,但是隔着太湖,与吴会民风不太一样。吴会人既向东看海,又向北看江,丹阳人则更多的看江。且丹阳民风剽悍,与山越混居,喜应募为兵,不乐经商学文,所以有实力的世家并不多。”
“那就带上豫章郡,总之不能让这件事成为吴会人的事,局度太小。”
虞翻倒也不坚持,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又商讨了一下流程,看看要召集哪些人讨论,商量哪些事务,虞翻这才起身离开。他走了一会儿,郭嘉领着妻子钟氏走了进来。孙策很惊讶,连忙请钟氏入座。
“夫人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不敢。”钟氏躬身致意。“只是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将军成全。”
孙策眨眨眼睛,不知道钟氏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按说她有什么要求并不需要亲自出现,既可通过郭嘉之口,也可以通过袁权。这次亲自上阵又是为什么事?难道是为她儿子郭奕讨公道而来,听说郭奕被三妹孙尚香欺负得不轻,都成御用受气包了。
“近日到太湖,饱览美景,品尝美食,不虚此行,只不过美景美食不能与挚友分享,还要看着挚友不得自由,实在心疼,所以斗胆来求将军厘清公私,好让袁夫人解脱,有暇共游,而不是整天陪着唉声叹气的杨公。作为子弟,她已经陪得很久了,也不见效,是不是该换别人试试?”
孙策哑然失笑。他点点头。“惭愧,惭愧,耽误你们同乐了。这样吧,请夫人再宽限我两天,我把手头事情忙完了,再和杨公谈一谈,打发他回长安。如何?”
“那就多谢将军了。”钟氏笑嘻嘻的行了一礼,转身出舱。郭嘉将她送下船,转身回来,重新入座,摇摇羽扇笑道:“看来杨公是真的急了。”
孙策挠挠头。“奉孝,我该怎么对付这种老臣?既不能失礼,又不能让步,我现在也是进退两难啊。”
郭嘉胸有成竹。“将军,刚才仲翔来,是不是说吴会世家筹资建船出海的事?”
“对。”孙策把情况简略的说了一遍。
“连虞仲翔都觉得麻烦,可见利之动人,可使懦夫所向无前。杨公久经仕宦,明知将军没有退路,依然从豫章追来,不过是想尽力而为,既然不能劝将军拱手交出兵权,也希望将军能照顾朝廷一点面子,多少缴些赋税。既然如此,将军何不让他与吴会世家面对面,看看民心所在,看看将军的鸿图远志?”
孙策有些疑惑,不明白郭嘉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将军,杨公是忠臣,但他不是愚忠,只是认为将军革命未必就能更好。他可能认为将军可以做的,天子也可以做,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关中推行新政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那只是限于关中的人口、赋税不足,如果将军能够尊奉朝廷,天下一统,由天子来推行新政,将军执牛耳,荀彧、张纮为辅,太平可期。将军不打破他的这种看法,他是不会死心的。”
“那我让他和吴会世家会面,就能打破他的成见?”
郭嘉神秘的笑笑。“杨家有怼皇帝的传统,他们秉持儒门传统,坚持不与民争利,以相权制衡皇权,与将军的志向非常接近,只不过他身份使然,不能跳出既有的立场。虽说一路走来,看了不少,他也只是走马观花,徒见新政之表,未必真的理解将军的良苦用心,充其量说将军有仁义,爱民而已。让他和吴会世家见见面,甚至参与这件事的商讨,让他有机会明白将军与天子的不同,他的顽固自然不攻自破。”
孙策仔细想了想,觉得有理。其实很多老臣并不是顽固,只是他们对他不了解,一旦了解了他的志向,他们未必会继续反对。朱儁不就改变了态度,黄琬虽然没有完全改变,在某些观点上也是赞同他的,就连何颙那样的老党人后来的态度都有些不同。虽说汉代的读书人有点自以为是,经学也走入谶纬的歧视,但汉儒毕竟不是程朱理学家,面对现实,他们还是有勇气自我革新的。今古文斗了那么多年,在汉末一统,又迅速演化出魏晋玄学这样的学问,至少说明读书人还有活力,只是方向错了而已。
况且杨彪身份特殊,如果能让他改变立场,意义不亚于攻克一州。
攻城易,攻心难。打天下容易,得人心难。如果不能得人心,一味以利诱人或者以势逼人,太平必然不能持久。司马氏就是一个近在咫尺的例子,为了篡位,司马氏一手拉拢世家,以利益诱惑,一手杀戮异己,搞得人人自危,最后西晋只维持了短短的几十年就分崩离析了,还将华夏拖进了五胡乱华的深渊。
——
两天后,孙策到达太湖东岸,吴郡太守府的掾吏大部分回城,吴会世家却没有走,继续讨论造船出海的事,与此同时,信使已经赶向江东诸郡,通知更多的世家来参加会议。
孙策进驻大雷山大营,特地将杨彪夫妇安排在附近的一座小院,离得不远,却又不在大营之内,比较安静。傍晚时分,他和张纮来到杨彪住的小院,进了门,未语先笑。苦笑。
“失礼,失礼,这两天百事缠身,怠慢姑父了。”
“无妨。”杨彪打量了孙策一眼,微微欠身致意。得到钟氏传过来的话,知道孙策会见他,他已经安心了不少。现在刚刚离舟登岸,孙策便来拜访,可见诚意是有的,他已经很满足了。“将军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太劳累了?”
“身体不累,心累。”孙策叹了一口气。“今天来,一是问安,二是向姑父求援。”
“求援?”杨彪警惕起来。有上次的教训在先,他不敢再有任何大意。他追到吴郡来,是希望孙策能够退一步的,孙策反过来向他求援,这未免诡异。不会又是什么坑吧?
不仅杨彪警惕,就连袁夫人都心中不安,从内室走了出来。孙策向袁夫人行了礼,又和袁权交换了一个眼神。袁权心中有数,郭嘉已经通过钟夫人转达了计划,只是为了不让杨彪生疑,孙策才没有亲自前来通报。袁权冰雪聪明,一听这个计划就知道孙策有意劝降杨彪,她当然乐见其成,口气非常紧,一点消息也没透露,此刻见到孙策,也是一脸茫然不知的模样。
孙策入座,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经过几年试航,海船的优势非常明显,现在吴会世家想筹集资金,再造几艘海船做海路生意,但他们只看到利益,低估了风险,急于求成。他为了降低风险,不得不召集更多的世家商讨,希望能寻找一个更稳妥的办法。
杨彪有些狐疑。“既然出海风险这么大,为什么还要耗费巨资出海?大战之后,中原凋弊,集中财力、物力解决眼前的困难,恢复太平,不是更好吗?”
孙策给张纮使了个眼色。张纮接过了话题,解释出海的必要性。“吴会世家出海经商的积极性这么高当然是有利可图,没有利润,没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可是除了牟利之外,出海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一是开拓眼界,了解海外的情况;一是寻找金铜,解决货币不足的危机。
对后一个问题,杨彪不难理解,货币不足不是什么新鲜问题,已经困扰了大汉几十年了,董卓铸小钱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适得其反,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加速了经济的崩溃。可是对前一个问题,杨彪有不同意见。“开拓眼界自然是好事,却非急务,眼下难道不应该先着眼于内吗?”
张纮笑了笑。“文先兄,若天下不安,你想独善其身,能行吗?”
“是啊,所以我觉得应该先安天下,不要急着出海。”
孙策和张纮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袁权也笑了,解释道:“姑父,你说的天下和张长史说的天下不是一回事。他说的天下包括海外之国,你说的天下只是大汉。”
杨彪有点尴尬。这些天他也看了一些文章,了解了不少以前不清楚的事,但他考虑问题还是习惯性的着眼于中原,对海外诸国没什么感觉。“惭愧,学识不足,贻笑大方。不过,海外虽有国,也不过是一些蛮夷小国,能对大汉有多少影响?”
张纮摇摇头。“文先兄,海外是有不少小国,但大国也不少,不可等闲视之。譬若西域之西,便有贵霜、安息,安息之西,更有大秦,其国以海为内湖,其大不亚于大汉。在大秦之前,又有希腊之国,其君主曾远征万里,到达葱岭以西。若非葱岭阻挡,说不定他就会一路东进,与我华夏交兵了。”
杨彪惊骇不已。这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他肯定不信,可是从张纮嘴里说出来,他不能不信。
“若说影响,最近的事就有一件。文先兄还记得灵帝朝的几次大疫吗?”
杨彪神情一凛。“怎么,这也和海外之国有关?”
“不是海外之国,而是西域之国。经过南阳本草堂胡汉医师的交流验证,现在基本可以确定疫情是由西域来的使者引发的,从时间到症状,都能佐证这一点。如果当时能够有所了解,对症下药,伤亡至少可以减少一半。文先兄,天下并非只有大汉,善恶也难以判断,闭门自守、掩耳盗铃是不行的,只能迎难而上,知己知彼,多做准备,以免意外之灾。”
杨彪震惊不已,一时无语。张纮喝了口水,给杨彪一个思考的时间,等他面色渐渐平静下来,才接着说道:“出海风险大,将军建木学堂,集结才智之士,研究海船,就是想尽可能的减小风险。但研发海船不是小事,无法一蹴而就,急不来。这两年海船没有出事,只是运气,不代表将来就不会出事。一艘海船价值五六千金,货物也相当,更有水手、商人数百,一旦倾覆,损失惨重。再者,有限的财力都流向海船,也不得于整体发展,万一关中再发生去年那样的旱灾,将军想支援都无能为力。”
一提到朝廷,杨彪再次警惕起来。“将军除了救灾之外,似乎还有其他应该交付朝廷的东西吧?”
孙策笑道:“姑父说得对,如果朝廷认定袁绍矫诏的事实,承认我击败他的功劳,我所领的五州当然要交纳赋税,这次来与姑父商量,赋税也是议题之一。该不该交的事以后再说,我现在先要准备钱,我想交,也得有钱交,你说对吧?我总不能把欠的债交到朝廷,让朝廷帮我还债。”
杨彪语塞。袁夫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杨彪叹了一口气,知道这终究是个麻烦。孙策欠债是因为迎战袁绍。要孙策交赋税,朝廷首先要对对袁绍盖棺论定,否则无从谈起,他现在也只能置而不论。
“那我能帮你什么?”
“文先兄久经仕宦,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政绩斐然,是举世皆知的能臣。与文先兄相比,我们都望尘莫及。是以,将军想请文先兄襄助,共同与吴会世家商议这出海的计划,借助文先兄的经验,拟定一个切实可行,风险与利益均衡的部署,争取早日还清债务,将来袁绍的问题解决,也能及时上缴赋税,为朝廷分忧。文先兄,于公,你这是为朝廷,于私,你这是为将军。公私两便,你应该不会推辞吧?”
杨彪听了,有点无语。他是来和孙策谈判的,孙策却要他帮忙,这算怎么回事?不过张纮有理有据,让他无法拒绝,答应也不对,不答应也不对,这可如何是好?袁夫人也看出了孙策的用意,转头看了袁权一眼,似笑非笑。袁权眨眨眼睛,凑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姑母,该你说话了。”
袁夫人说道:“文先,长史说得对,这是公私两便的事,你就帮伯符一回吧。”
杨彪很勉强地点点头。“那我就先去听听吧,也算是长长见识。这样的事我也是第一次参与。”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