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全面部署
史塔克确实猜中了。
8月5日夜间,在西里古里驻扎了5天的第153空降旅在李东石的率领下,搭乘战术运输机出发,在6日凌晨1点左右,空降到伯尼哈尔山口,接替在此驻守10多个小时的第663步兵旅的官兵。
因为行动突然,所以李东石只带来了6个战斗营与2个工程营。
让李东石感到不解的是,第153旅的任务既不是北上配合66军歼灭蛮军a集团军,也不是南下攻打伯坦果德,而是守卫伯尼哈尔山口,协助工程部队修建1条足以供y-14c战术运输机起降的简易跑道。
天亮之前,y-16a大型运输机向空降153旅空投了大型工程设备。
与军长不同,作为旅长,李东石考虑的不是为什么要完成任务,而是如何完成任务。
虽然全旅官兵都有点不满,在西里古里,空降153旅的首要任务也是修跑道,到了伯尼哈尔山口,还是修跑道。甚至有很多官兵开玩笑的说,空降153旅已经不是共和国最精锐的空降部队,而是最称职的工程部队。
不管怎么说,李东石没有让手下的官兵闲得骂娘。
因为没有建设野战机场的设备,而且只要求供战术运输机起降,所以除了留守防御阵地的作战部队之外,全旅官兵都参加了修建跑道的工作。
空降153旅的举动没有秘密可言,美军的侦察卫星很快发现了伯尼哈尔山口的异常。
作战部队不参战,忙着修跑道,肯定不正常。
别说史塔克与蛮军将领,就连远在华盛顿的杜奇威都认为,华国军队在伯尼哈尔山口修建简易跑道的目的是为了向西线战场大举增兵。
这个判断本身没有错,因为制约华国军队在西线战场上作战的主要问题就是基础设施。
斯利那加的巴军野战机场只能供战术运输机与垂直起降运输机使用,在战争期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显然不现实,华国军队要想扭转西线战场上的局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更多的野战机场,利用强大的军事空运能力。
根据这一情况,美蛮双方均断定华国军队正在调整军队部署。
6日凌晨,美蛮军队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随着重型工程设备到达伯尼哈尔山口,空降153旅加快了施工速度。更重要的是,原先部署在山南地区的16军、17军、21军、24军、27军都已离开前线进攻阵地,前往最近的机场与空军基地。
换句话说,东线战场上的华国主力军团即将赶往西线战场。
最初的时候,杜奇威还警告过史塔克,要提防华国军队采取“声西击东”的策略,不要忽视东线战场上的异常情况。随着华国空军的战略空运力量在6日上午向伯尼哈尔山口与斯利那加投送作战物资,杜奇威打消了这个疑虑。
以华国军队的空运能力,平均24小时就能将1个军运送到2500千米之外。
换句话说,华国军队的战略转移能力非常惊人。
如果裴承毅首先出动16军与17军,像攻打西里古里那样,攻占蛮度西北地区的大型空军基地、或者大型民用机场,就可以通过空运、而不是空投的方式运送作战力量,而且能够动用更多的战略运输机。如此一来,不但能在24小时之内空运1个军的全部人员与作战装备,还能运送上万吨的作战物资。
如此强大的空运能力,裴承毅完全有资本在西线战场上发起战略进攻。
判断出华国军队的意图之后,杜奇威让史塔克向蛮度军方发出了警告。
也就在这个时候,裴承毅正忙着做一件看上去无关紧要的事情:兵棋推演。
似乎对战略欺骗行动有十足的把握,裴承毅根本没有理会蛮度军队的调动情况,6日上午一大早,就让袁晨皓组织了几十名参谋,利用前线指挥部的中央计算机,对即将开打的东线战争进行全面推演。
此时,集结在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与西孟加拉邦的蛮军已经超过80万!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蛮军东部集团军群分成3个集团军,分别是总部设在巴特拉的第一集团军、总部设在波卡罗钢城的第二集团军、总部设在加尔各答的第三集团军。3个集团军中:第一集团军辖4个装甲师(分别是第51、第53、第54与第56装甲师)、5个机步师(分别是第41、第42、第44、第45与第47步兵师)、7个步兵师(分别是第311、第313、第314、第315、第317、第318与第319步兵师),总兵力32万;第二集团军辖2个装甲师(分别是第52与第55装甲师)、2个机步师(分别是第43与第46步兵师)、4个步兵师(分别是第312、第316、第321与第322步兵师),总兵力14万,第三集团军辖3个装甲师(分别是第57、第58与第59装甲师)、4个机步师(分别是第48、第49、第61与第62步兵师)、11个步兵师(分别是第320、第323、第324、第326、第327、第329、第331、第333、第334、第335与第337步兵师),总兵力34万。除此之外,在西里古里的蛮度军队被整编为东北集团军群,总部设在因帕尔,辖3个装甲师(分别是第71、第75与第77装甲师)、5个机步师(分别是第63、第64、第65、第68与第69步兵师)、4个山地步兵师(分别是第201、第203、第205与第207步兵师)、5个步兵师(分别为第325、第328、第330、第332与第336步兵师),总兵力33万。在这些部队中,装甲师、机步师、山地步兵师均为蛮军一线主力部队,而以3开头的步兵师均为二线部队、或者预备队。由此可以大致得出,在总共113万的蛮军中,主力部队不到40万。
在裴承毅看来,重要的不是蛮军兵力,而是蛮军部署。
懂点军事的人都能从蛮军在东线战场上的部署看出蛮军的战役企图。
第一集团军盘踞在比哈尔邦,直面吉申根杰,集中了9个主力师,拥有东部集团军群中最强大的装甲力量。由此可以断定,蛮军会在战役开始之后猛攻吉申根杰,利用当地比较平坦的地理环境,与叛军在吉申根杰的77军打装甲会战,力争歼灭77军,打开前往蛮度东部地区的通道。
第二集团军在第一集团军的右后方,只有4个主力师,兵力在三个集团军中最少。由此可以断定,第二集团军是东部集团军群的战略预备队,主要任务是随同第一集团军向吉申根杰推进,控制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之间的空隙地带,拱卫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的侧翼,在必要的时候参与前线作战行动。
第三集团军部署在从英吉利巴扎尔到加尔各答的广阔地带。如果仅仅是为了防御,34万的兵力明显太多了。由此可以断定,集中了7个主力师的第三集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第一集团军成功牵制住了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部队之后,向东进入孟加拉国境内,打通前往东部地区的地面通道。
为了达到牵制对手的目的,蛮军提升了东部地区军队的地位,组建东北集团军群,并且集中了该地区的12个主力师。战役开始后,东北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进入蛮度东部地区的共和国军队制造麻烦,在第一集团军攻打吉申根杰的时候,围困西里古里,然后协助第一集团军群攻打西里古里。
很庞大,也很全面的战役部署,只不过不是没有漏洞。
进行兵棋推演的时候,裴承毅首先计算了77军守住吉申根杰的可能性。
根据77军在半岛战争期间的战斗表现,推演的最终结果是,77军守住吉申根杰的可能性不超过5%。
这个结果没让裴承毅感到惊讶,要知道,77军面对的是一个集团军!
兵力不到3万的77军迎战的是总兵力超过32万,而且还能得到14万大军支援的蛮度第一集团军,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别说凌云霄骁勇善战,就算他有三头六臂,77军的官兵个个都是天兵天将,也打不过这么多的敌人。落实到装备数据上,77军与蛮度第一集团军的主战坦克数量为1比7.1、步兵战车为1比6.4、炮兵为1比9.3、航空平台为1比4.2,没有一项占优势。
守不住吉申根杰,后面的战斗就别打了。
针对这一情况,裴承毅让留在西里古里的54军将第541与第542装甲旅、第547炮兵旅派往吉申根杰,由凌云霄直接指挥。36军的第365炮兵旅、37军的第375炮兵旅、以及17军的第173低空打击旅做好前往吉申根杰的准备。得到加强之后,77军的战斗旅增加到了5个、炮兵旅增加到了4个、航空旅增加到2个,总兵力翻番,火力提高1.5倍,突击能力增强1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安排空中支援的时候,裴承毅让袁晨皓重点照顾吉申根杰,满足77军的所有要求。
用裴承毅的话来说,如果凌云霄守不住吉申根杰,就把共和国第一战将的位置让出来。
守住吉申根杰只是开头,因为蛮军的部署做了调整,所以裴承毅也得调整作战计划。
按照兵棋推演的结果,蛮军第三集团军将在第一集团军包围了吉申根杰,成功牵制住共和国主力军团之后进军孟加拉国,随后蛮度东北集团军群将在东部地区发起反攻,重点攻打西里古里,迫使进入战区的共和国军队死守西里古里,无法南下阻击蛮军第三集团军。在此情况下,裴承毅不但要围歼蛮军第三集团军,还得优先解决蛮军第一集团军。因为得到了蛮军第二集团军的支持,所以围歼第一集团军的难度非常大。
修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袁晨皓提出优先解决第二集团军。
看上去,这么做的风险非常大;实际上,袁晨皓抓住了关键点。
在蛮军的部署中,第二集团军的位置非常关键,不但是第一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还填补了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之间的空白。更重要的是,第二集团军跟随第一集团军向吉申根杰挺进之后,还能阻挡共和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向南突击,替第三集团军守住了撤回蛮度的通道。
一口气吃掉蛮度东部集团军群肯定不现实。
以裴承毅手里的兵力,就算投入所有作战部队,也很难同时歼灭三个集团军。
无法同时歼灭,就只能采取围一打一的战术。
为此,必须从一开始就切断蛮军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的联系,也就得优先解决第二集团军。
干掉第二集团军之后,在先打谁的问题上,裴承毅与袁晨皓出现了分歧。
按照裴承毅的想法,肯定应该先打第一集团军,替吉申根杰的77军解围,让驻守吉申根杰的主力部队得到解放,再集中兵力歼灭第三集团军。这么打的好处非常明显,即可以用最少的部队完成作战行动,而且能够减少伤亡,缩短战役时间。
袁晨皓的意见完全相反,认为应该首先歼灭第三集团军,再围歼第一集团军。按照他的分析,77军在得到全面加强之后,只要凌云霄有点脑子,别拿官兵不当回事,守住吉申根杰的问题就不大。利用吉申根杰牵制第一集团军,只要蛮军认为有希望打下吉申根杰,就不会放弃进攻,第三集团军也就不会提前撤退,从而为歼灭第三集团军创造了机会。在提出建议的同时,袁晨皓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首先歼灭第一集团军,很有可能迫使第三集团军撤离孟加拉国,甚至使第三集团军放弃进入孟加拉国的行动,失去围歼第三集团军的机会。
权衡利弊之后,裴承毅最终采纳了袁晨皓的建议。
用计算机进行兵棋推演之后,不但验证了袁晨皓的判断,还证明了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在战役开始之后,如果迅速向吉申根杰增兵,让蛮军认为无法攻占吉申根杰,第三集团军很有可能北上,参加围攻吉申根杰的行动。
虽然推演不是实战,但是与裴承毅的判断基本一致。
可以说,攻打吉申根杰将是这场战役的第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蛮军进军孟加拉国的前提条件。虽然蛮军第三集团军很有可能在第一集团军占领吉申根杰之前进入孟加拉国,但是只要蛮军发现无法攻占吉申根杰,就不会冒险扩大战争规模。原因很简单,打不下吉申根杰,就无法牵制共和国的主力部队,也就无法确保第三集团军顺利到达东部地区,从而使第三集团军借道孟加拉国的行动不但没有正面意义,反而给蛮度带来第三个敌国。不管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军事角度考虑,在第一集团军攻打吉申根杰受挫的情况下,第三集团军都会转向北上,支援第一集团军。
实际上,蛮军的部署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果第三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借道孟加拉国前往东部地区,就应该把兵力集中在加尔各答以北,而不是摆出一条长蛇阵,把34万大军分布在长达300多千米的战线上。将部队靠北部署的主要目的就是增援第一集团军,在必要的时候参加攻打吉申根杰的作战行动。
看清楚这一点,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虽然裴承毅已经命令作战部队向机场与空军基地集结,但是要不要把这些部队派往西线战场,那就得看裴承毅的决定了。
实际上,动员的不仅仅是16军、17军、21军、24军与27军。
当时,面向东线战场部署的另外几个军,即36军、37军、38军与39军都接到了作战命令。只是38军与39军是重装甲军,对空运的压力非常大,所以裴承毅暂时没有动用这两个王牌军的打算。
进行兵棋推演的时候,裴承毅重新安排了各部队的作战任务。
15军、16军与17军的任务不变,仍然是切断蛮军第三集团军的撤退路线,在战役开始之后空降与机降到西孟加拉邦西部地区,夺取交通要点与军事要塞。36军与37军的主要任务是协助77军守卫吉申根杰,充当77军的战役预备队。27军的主要任务是在战役开始之后,前往西里古里,顶替54军向东推进,攻占蛮军第三集团军从孟加拉国进入蛮度东部地区的地面通道。21军随同27军作战,负责对蛮度东北集团军群的各大防区进行切割,阻止蛮度东北集团军群阻击27军。24军是战役总预备队,最后前往战场,协助54军守卫西里古里。
除了38军与39军,裴承毅投入了所有作战部队。
最大的问题不是兵力,而是投送能力。
经过袁晨皓的计算,必须集中使用支援航空兵与陆航的战术空运力量,才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兵力投送任务。
不用袁晨皓计算,裴承毅都知道投送问题很严重。
当天下午,裴承毅就联系了空军司令章忠宪,要求获得空军支援航空兵空运部队的调动权。因为项铤辉早就给章忠宪打了预防针,而且裴承毅的前线总指挥是由元首确定的,所以章忠宪没有给裴承毅制造麻烦,非常爽快的答应了裴承毅的要求,并且表示可以应前线指挥部的要求,提供所有援助。
搞定了空军,裴承毅才去找陆航的麻烦。
与空军不同,陆航的主要力量都分配在各军之中,陆航司令部只有行政管辖权,没有兵力调动权。
跟陆航司令部打了招呼之后,裴承毅就召开了军长级网络视频会议。
不管各军军长有多么牛比,都得给裴承毅面子。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