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霸王硬上弓(1 / 1)

国策 闪烁 4209 字 2023-09-07

第一百三十六章 霸王硬上弓

在凌云霄的鼓动下,77军的官兵嗷叫着踏上战场,远在千里之外的裴承毅却捏了把汗。

发现博帕尔的蛮军出动后,裴承毅先是松了口气,等到参谋送来蛮军兵力情报时,他立即紧张起来。让袁晨皓去盯着法塔赫布尔的战斗后,裴承毅把情报参谋找了过来,让他立即联系军情局,索要美国援助给蛮度的军事物资清单,并且要求军情局立即把重装备的性能数据资料发过来。

早在战争爆发前,裴承毅就从军情局那里了解到,美国已经把全部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送给了蛮度。换句话说,如果美国在战争期间提供军事援助,送往蛮度的就不是美军的淘汰装备,而是美军的主力装备。虽然同样是二手货,但是性能有天壤之别。不管怎么说,美国陆军的主力装备不会差到哪里去。正是如此,第一批军事物资到达孟买后,裴承毅从战力非常紧张的空军中抽调大批力量,对孟买港进行了一次重点轰炸,摧毁了不少没来得及转移的重型装备。虽然轰炸很及时,但是没能摧毁全部重型装备。更要命的是,裴承毅无权命令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悬挂美国国旗的运输船,也就无法摧毁还没有卸到码头上的装备,结果仍然有不少重装备落入蛮军手中。从那时候开始,裴承毅一直在关注这些装备的去向。得知蛮军用这些装备武装南方集团军群之后,裴承毅稍微安心了一点,毕竟对付南方集团军群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只是随着战局变化,几个蛮军主力装甲师与机械化步兵师到达博帕尔后,裴承毅就知道,麻烦来了。

军情局不但发来了美军重装备的资料,还发来了雷达成相卫星拍下的照片。

确实是很大的麻烦,那几个蛮军主力师都是全套新式美械。

也就在这个时候,裴承毅为77军捏了把汗。

5个主力师的主战坦克均是m24a3,步兵战车则是m27a2,均是刚刚从美军的物资仓库里送出来的。因为过于仓促,很多坦克与战车上的美军标志都没来得及抹掉,只是在上面涂了一层蛮度陆军的标志。

毫无疑问,这两种装备对77军的主战装备有很大威胁,特别是m24a3。

m24是美国在半岛战争之后开发的新式主战坦克,立项的时候就明确要求各项战斗性能必须超过共和国陆军的dz-24a(半岛战争中共和国陆军的主力装备),不但最低得超过20%以上,还要为留下足够的改进空间。

针对美国陆军的要求,m24设计的时候就决定采用轨道电磁炮与高强度合金装甲。

问题是,研制m24的时候,轨道电磁炮的小型化技术还不成熟,而且美国在高强度合金装甲上的研制进度远不如共和国。

如果不是dz-24a在半岛战争中将美军的m1系列主战坦克打得落花流水,美国陆军很有可能等上几年,等到技术成熟之后,再研制m24。现实问题是,美国陆军等不了,如果m24不能及时服役,美国陆军就将沦落为三流陆军,连引进了dz-24a的巴基斯坦陆军、伊朗陆军都比不上。

不得已,美国陆军只能降低性能指标,只是明确要求在未来改进时达到初始设计要求。

结果,m24系列主战坦克的第一种型号,也就是m24仍然采用了140毫米电热化学滑膛坦克炮,以及厚达1200毫米的贫铀装甲。虽然基本性能与dz-24a看齐,但是根本没有达到超越dz-24a的设计指标。更重要的是,在m24开始批量生产的时候,dz-24a的全面改进型号,即dz-24b已经服役,性能有了全面提高。

无可奈何之下,美国陆军在接收第一批量产型m24之前,就要求克莱斯勒公司(负责生产m24的是克莱斯勒重型装备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重型装备公司,其前身是属于通用汽车公司的陆军装备子公司,在通用汽车公司倒闭之后,在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贷款援助之后,克莱斯勒公司并购了该子公司,将其改组为克莱斯勒重型装备公司)立即进行全面改进设计,最低要求是达到dz-24b的战斗力。

因为m24的设计周期长达4年,而且性能指标太低,所以克莱斯勒重型装备公司一直在进行改进设计。收到美国陆军的要求之后,仅用半年就推出了m24系列主战坦克的第一种改进型号,也就是m24a1。

与m24相比,m24a1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采用了由新材料制造的坦克炮,使坦克炮的炮口能量提高了50%,在3000米的正常交战距离上,穿甲能力提高20%。受车身结构的限制,m24a1没有换装装甲,只是通过披挂附加装甲(具有双防能力的爆炸式反应装甲)的方式增强防护性能。因为正常战斗质量没有变化,m24a1仍然采用m24的电动机,而在实际作战中,肯定要披挂4到6吨的附加装甲,所以m24a1的实际战术机动能力,以及最大战斗行程都比m24有所降低。

不管怎么说,m24a1满足了美国陆军对火力与装甲的要求,损失点机动能力不算什么。

正是如此,美军大规模装备的不是m24,而是m24a1。

实际上,就连接收的前三批m24也在服役后不久改进为m24a1。

毫无疑问,m24a1仍然不是美国陆军的“理想主战坦克”,不然美国陆军也不会在采购了不到1000辆之后终止了合同。

克莱斯勒重型装备公司早就料到陆军会终止合同,所以在开发m24a1的时候,自酬资金开发了m24a2,希望借此勾起美国陆军的购买欲望。

与m24a1相比,m24a2除了采用最新式的电子设备与观瞄设备之外,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针对m24a1机动性能太差的问题,换装了功率更大的电动机,并且将6级复合蓄电池更换为9级复合蓄电池,使最大战斗形成提高了50%(实际只提高了20%,达到了m24的水平)。

按照外界的评估,m24a2的综合战斗能力与dz-24b旗鼓相当。

问题是,美国陆军并没动心。

不是m24a2不够先进,而是美国陆军买不起。

因为换装了价格昂贵的电子设备与观瞄设备,还用上了当时价格非常高昂的9级复合蓄电池,所以m24a2的“内部批发价”是m24a1的3倍。按照美国陆军的评估,m24a2的综合战斗力只有m24a1的150%,用采购3辆m24a1的价格购买1辆m24a2,明显是很不划算的买卖。

当然,美国陆军没有让制造商完全绝望。

为了鼓励克莱斯勒重型装备公司继续开发更加先进的主战坦克,美国陆军不但支付了m24a2总研发经费的75%,还给予制造商12亿美元的研制合同,要求制造商在m24a1的基础上,在2030年底之前拿出一种领先dz-24b,能够与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dz-31a媲美的主战坦克。更重要的是,美国陆军做出承诺,只要性能达到dz-31a的80%,就会大规模采购,而且不会价格做太大的限制。

由此可见,美国陆军对主战坦克落后华国好几年感到非常不耐烦了。

有了美国陆军的承诺,克莱斯勒重型装备公司决定大干一番。

这次不是小修小改,而是脱胎换骨般的全面改进。用外界的评价来说,简直就是在重新设计一种主战坦克。

2030年12月30日,第一辆m24a3样车下线。

与m24的前三个型号相比,除了基础平台,也就是车架没有太大变化之外,m24a3完全就是一种全新的主战坦克。主炮是一门65毫米轨道电磁炮,装甲全部用高强度合金,电动机功率达到1250千瓦,用16级复合蓄蓄电池为电动机与电磁炮供电,电子设备更是全面换新。

性能确实很先进,甚至不比dz-31a差。

问题是,这么搞,价格将高得让美国陆军无法承受。按照克莱斯勒重型装备公司开出的单价,美国陆军一年的装备采购经费仅能购买50辆m24a3。毫无疑问,如此高昂的价格根本无法让美国陆军接受。

美国陆军只承诺不对价格做太大的限制,而不是不做限制。

按照美国陆军的要求,m24a3的第二辆样车做了全面“降价处理”。

主炮没有换,正面装甲换成了高强度合金与装甲钢组成的新式复合装甲(侧面、尾部与顶部仍然采用贫铀复合装甲),电动机的单台功率降到750千瓦,用8级与16级复合蓄电池分别为电动机与电磁炮供电,电子设备尽量精简。

这么一改,m24a3完全达到了美国陆军的性能指标,及只有dz-31a的80%。

虽然价格还是贵了一点,主要是高强度合金与16级复合蓄电池太贵,美国的生产企业一直没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基本在美国陆军的接受范围内,算上通货膨胀,m24a3的单价大约是m24a1的3.5倍,仅比华而不实的m24a2贵了16.7%。按照战斗力计算,算上装备部队后的持续性投入(维护保养、人员经费、战斗消耗等),采购m24a3比采购m24a1更加划算。

2032年,美国陆军开始大批量采购m24a3。

问题是,之前购买的m24a1怎么处理?

虽然可以按照老方法,把m24a1改进为m24a3,但是美国陆军放弃了改进计划,因为m24a1与m24a3的通用率不到15%,改进费用相当于新车的80%,大部分m24a1已经在美国陆军中服役好几年,只剩下不到70%的使用期限,以及改进对配套设施的要求、对就业产生的拉动效应等等因素,还不如直接采购新车。

当然,近千辆m24a1不可能闲置起来。

因为m24a1还是比较先进的主战坦克,只在美国陆军中服役了几年,用的还是m24的编号,所以美国没有像处理淘汰装备那样,把m24a1“赠送”给友好国家,而是以处理二手装备的方法,卖给了其他国家。

有点难以理解的是,蛮度并没购买m24a1。

也许是蛮度觉得m24a1不够先进,或者是美国的开价太高,或者是德国的“豹3”更有吸引力,蛮度在评估了m24a1与“豹3”之后,选择了“豹3”。受后勤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影响,蛮度最终没有购买“豹3”,而是再次转向美国,打算采购m24a3。由此可见,蛮度放弃购买m24a1,基本上与“豹3”无关,而是蛮度完的花招,想通过购买“豹3”,让美国同意出售m24a3。

战争爆发前,双方已经谈好了合同,就差美国国会批准了。

虽然从坦克分代来看,m24a3与dz-31a不是同一代主战坦克,别的不说,m24a3的战斗全重高达57吨,是标准的主战坦克,而dz-31a的战斗全重不过33吨,标准战斗重量不到30吨,是世界上第一种轻型主战坦克(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战略型坦克,而以往的主战坦克则被称为战术型坦克),两者的战术用途完全不同,但是从性能上看,m24a3确实拥有与dz-31a一较高下的资本。火力上,两者不相上下;因为dz-31a的60毫米轨道电磁炮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所以弥补了口径上的差距;如果考虑到美国不会向蛮度提供最新式的穿甲弹,最多提供美国陆军在2031年装备的第一代电磁炮用穿甲弹,则dz-31a将获得比较明显的火力优势。防护上,dz-31a有优势,但是不明显;在装甲会战中,考验坦克防护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正面装甲厚度;虽然m24a3没有采用纯粹的高强度合金装甲,但是得益于较大的战斗重量,其正面防护不会比dz-31a差多少,只有侧面、背部与顶部的防护能力与dz-31a有明显差距。机动方面,dz-31a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战斗中不见得能够发挥出来;作为轻型主战坦克,dz-31a更加重视战略机动性能,而在实战中,受电子设备与观瞄设备的影响,即便dz-31a比m24a3更加灵活,也很难充分发挥速度优势,特别是在平原战场上,跑得快还要打得准,为了确保打得准,只能跑慢一点;虽然dz-31a的加速性能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双方都具备“动对动”的打击能力的情况下,很少使用“停车开火”战术,加速性能对战斗的影响并不明显。

总而言之,m24a3是dz-31a在现阶段能够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

如果一对一的打,裴承毅还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毕竟dz-31a教训m24a3,就像当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用m1a1教训t-72一样,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

问题是,蛮军拥有明显的兵力优势。

按照蛮度陆军的标准战斗编制,3个装甲师与2个机械化步兵师总共装备主战坦克1600辆,77军的坦克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多一点,基本上是2辆m24a3打1辆dz-31a。如果考虑到77军把1个旅派往法塔赫布尔,另外2个旅以钳形攻势包围蛮军,而蛮军的主力部队在一起行动,那么战场上的坦克数量比将不是2比1,而是6比1,即便在某些局部战斗中,也很有可能是3比1。

3辆m24a3肯定能够打掉1辆dz-31a。

77军有胜算吗?

裴承毅更担心的还是凌云霄的战斗风格。

凌云霄是陆军中出了名的“拼命三郎”,而且从没打过败仗。就算打不过,他也不会选择撤退。

裴承毅的第一反应就是警告凌云霄,随即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凌云霄就是一头狼,打起来,把项铤辉的话都能当成耳边风,还会听裴承毅的警告?

把77军收回来也不可能,不管怎么样,不可能丢下空降163旅,更不可能因为蛮军援兵到达放弃整个作战行动。

不得已,裴承毅只能立即联系24军与空突161旅。

打毛了,最多让这两支在后面缓了几天的部队再次上场。

让很多参谋不明白的是,裴承毅没有考虑空中打击。

毫无疑问,对付装甲部队的最佳力量就是陆军航空兵的低空攻击机。不管m24a3有多先进,在、m4a2没有多大区别,都是挨打的命。就算用来对付其他主战坦克的反坦克导弹打不穿m24a3的正面装甲,攻顶导弹突破不了m24a3的主动防御系统,用250千克以上的炸弹,肯定能把m24a3炸得粉身碎骨,而且至今没有一种战车上的主动防御系统能够拦截这么重的炸弹。别说直接命中,就算在附近几米内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也能将坦克抛个底朝天。如果使用炸弹,别说专门打坦克的的克星。

问题是,战场距离陆航基地与空军基地太远了。

为了阻止两股蛮军会师,获得各个歼灭的机会,必须在占西、班达、穆尔瓦拉与埃达沃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歼灭蛮军主力部队。该区域距离最近的陆航基地750千米,距离空突161旅的基地也超过400千米,而距离最近的空军基地超过1100千米。虽然裴承毅已经让工程兵开始修复占领区内的蛮度空军基地,并且在空突部队驻地建立临时陆航基地,但是这些工程都是针对下一场决战而准备的,修复蛮度空军基地的工程最快也要到9月10日才能完工,而建立临时陆航基地的工程只能在9月20日前完工,赶不上即将爆发的战斗。如果利用空突部队驻地部署陆航的低空攻击机群,攻击部队的战斗力肯定会大受影响,持续作战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战术航空兵可以通过空中加油等方式参加战斗,但是会对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造成影响,让已经疲惫不堪的飞行员继续冒险战斗。

不是不能动用空中支援,只是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空中支援上。

相对而言,裴承毅更加愿意使用方便快捷,而且“价格低廉”的远程炮兵。

出了77军那个规模相当于普通炮兵旅2被的第775炮兵旅之外,战场上还有54军的两个炮兵旅,24军的炮兵旅。如果有必要,还能动用战略空运力量或者铁路运力,从其他部队抽调几个炮兵旅,比如一直在尼泊尔欣赏高原风景的38军的2个炮兵旅。

只要能够集中6个炮兵旅,炮火支援就能顶替空中支援。

虽然动用远程炮兵的麻烦也有很多,但是裴承毅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