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决战部署(1 / 1)

国策 闪烁 3637 字 2023-09-07

第一百一十章 决战部署

原本飞往以色列的运输机群在东地中海上空突然转向,从安塔利亚湾进入土耳其,随后转为向东飞行,直奔迪亚巴克尔。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裴承毅并没感到惊讶,只是让参谋提醒袁晨皓,密切留意迪亚巴克尔方向上的美土联军动向,做好迎接美军第三支增援部队的准备工作。

杜奇威的这一轮调兵遣将并没超出裴承毅的预料。

随着第7步兵师“转投”北方战场,战场形势逐渐明朗,采取针对性行动前,裴承毅必须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在南方战场上有所取舍。

把原本计划派往以色列的第7步兵师派往迪亚巴克尔,足以表明杜奇威开始重视北方战线上的巨大漏洞,以及对安卡拉的高度担忧。虽然无法断定杜奇威会不会在北方战线上发起主动进攻,但是从这一调整可以断定,稳住北方战线之前,杜奇威不会在南方战线上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也就是说,短期内,双方都把主力放在了北方战场上。

对裴承毅来说,这是件好事。

随着杜奇威把重点放到北方战场,在2个战斗单位的支持下,苏劲辉负责的南方战线不会遇到太大的挑战。站在裴承毅的立场上,无疑更希望在北方战线上进行决战。原因很简单,在不愿意卷入更多国家的情况下,叙利亚大马士革南面的沙漠过于狭窄,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甚至无法让太多的部队展开,也就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虽然土耳其南部地区地形复杂、山路崎岖,不适合装甲部队活动,但是在不依靠地面进攻的情况下,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崇山峻岭反而是共和国军队的理想战场。

在必须要速战速决的情况下,就得放开部队的手脚。

收到美军第7步兵师到达迪亚巴克尔的消息后,裴承毅召开了网络视频会议,让包括两位前线指挥官与6位战斗单位指挥官在内的主要将领,以及协助作战的各军兵种将领参加了会议。

话题只有一个,即杜奇威打算在北面干什么。

因为参会人员都非常了解裴承毅的指挥风格,知道他在这个时候召开会议,肯定是在为决战做准备,所以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大家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裴承毅,就连袁晨皓与苏劲辉都以听为主,很少发表意见。

裴承毅也没有积极征求他人的意见。

提到第7步兵师到达迪亚巴克尔之后,裴承毅就对杜奇威的这一部署做了分析。

在他看来,美军把最擅长打防御战的步兵师派往迪亚巴克尔,肯定不是为了解救被围困在锡尔特的第1装甲师与第3步兵师,而是为了填补从迪亚巴克尔到加济安泰普之间的巨大空隙,稳住长度接近300千米的战线。照此分析,第7步兵师到达迪亚巴克尔之后,除了主力部队会在东面布防、提防第十战斗单位之外,肯定会分出接近一半的作战部队,分别进驻锡韦雷克、马尔丁、维兰谢希尔、尚勒乌法尔、安德亚曼、尼济普与加济安泰普等大中城市与军事重镇,布设一道宽度在260千米左右、纵深在150千米左右,覆盖了托罗斯山脉以南的两河上游地区的大纵深防区。

裴承毅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将军都认为胜券在握了。

布设面积大约6万平方千米的防区,1个师的兵力肯定不够。虽然托罗斯山脉以南地区的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坦,但是受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影响,该地区不但有交错的河流,还有阿塔图尔克水库、代韦盖吉迪水库等几座大型水库,加上该地区直接面向叙利亚,属于土耳其南部最南防御的地区,所以交通基础设施并不发达。保守估计,美军要想守住这片区域,至少需要投入3到4个师的兵力。

由此可以大致估算出,就算美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群再接再厉,以相同的速度运送其他作战部队,也需要大约1周才能把另外2个师送过来。因为战略运输机的出动率远不如战术运输机,在高强度飞行之后,必须进行全面检修,所以美军最多只能在1周之内向前线运送1个师,而且是第101突击师这样的“轻型师”(在美国陆军中,步兵师与装甲师都是重型师,只是后者多了一个装甲旅,前者者多了一个步兵旅)。要想空运2个师,美军至少得花上20天。如此一来,空运效率反而不如海运。从美国本土东海岸的港口出发,平均航行速度超过45节的快速运输船队只需要4天就能穿越北大西洋到达东地中海,并且在第5天把部队送到土耳其的港口。

军情局也提供了相关的情报。

除了第82战略师(标准的战略反应部队,也是轻型部队)还在美国本土的空军基地待命之外,其他几支主力部队,比如第10步兵师、第1步兵师(有名的大红一师)、第2步兵师、第1骑兵师,以及部分完成了动员的国民警卫队均以到达美国东海岸的港口,其中的第1步兵师与第1骑兵师已经在4日夜间搭乘第二支快速运输船队出发,预计在9日夜间到达土耳其的伊斯肯德伦,最快能在11日夜间或者12日凌晨到达战场。第10步兵师与第2步兵师很可能在8日上午出发,在13日到达土耳其,最快在14日投入战斗。也就是说,美军能在1周之内以海运的方式投送4个重型师。如果算上通过空运投送的第82战略师或者第101突击师,则能在1周之内向前线投送5个师的兵力。再算上被困在锡尔特的第1装甲师与第3步兵师、刚刚到达伊斯肯德伦的第2装甲师与第4步兵师、以及正在陆续到达迪亚巴克尔的第7步兵师,只要杜奇威愿意,就能在土耳其战场上投入10个师的兵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足够强大的部队。

问题是,决战会拖到一周之后吗?

在参会的参谋看来,既然裴承毅在这个时候召开会议,为决战做准备,就不会等到美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后再发起决战。共和国陆军已经在前线投入3支战斗单位,即将投入第4支战斗单位。按照1支战斗单位顶得上1个半美军重型师计算,未来2到4天之内,兵力优势仍然在共和国陆军的手中。只要合理利用4个战斗单位,不但能够歼灭锡尔特的2个美军师,还能打下迪亚巴克尔,改变战场态势,甚至迫使杜奇威放弃反击的想法,用增援部队来构筑新的防线。

出于这种考虑,除了袁晨皓之外,包括苏劲辉在内的众多将军都认为应该立即决战。

果真如此的话,裴承毅就不用召开这次会议了。

显然,袁晨皓更加了解裴承毅。

会议开始的时候,他就预感到,裴承毅召开会议的目的不是统一规划决战行动,因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只有在裴承毅不满足歼灭3个美军师的时候,才会召集所有人开会,讨论作战行动。

说直接一点,裴承毅盯上了美军的增援部队。

当然,如此重大的事情,裴承毅不会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

介绍完情况后,裴承毅首先询问了南线的作战情况。

因为最先到达的第7步兵师去了迪亚巴克尔,所以美以联军的攻势有所缓和,在叙利亚陆军的配合下,傅卫民的第九战斗单位已经稳住了防线,还发动了几次战术反击,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因为防线上的压力不是很大,而且没有太好的大规模反击机会,所以苏劲辉没有让罗少鹏的第二战斗单位投入战斗。

似乎预料到裴承毅在打南线战场的主意,苏劲辉在介绍情况的时候,格外强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第7步兵师被派往迪亚巴克尔之后,达扬肯定会提出抗议,而杜奇威要想安抚以色列,就得立即向以色列增兵。也就是说,杜奇威很有可能把第二批海运部队,也就是第1步兵师与第1骑兵师派往以色列。因为还无法确定杜奇威有没有把重点转移到北方,所以也就不能肯定南面的战斗不会出现变化。

在苏劲辉看来,就算杜奇威打算在北方战线上取胜之后再来收拾叙利亚,也应该把第1步兵师与第1骑兵师派往以色列。原因很简单,“大红一师”是美军有名的王牌部队,非常擅长打恶仗,如果北方战线上进行决战,杜奇威就得提防南面出问题,也就得在南面留下一支擅长打防御战的部队;第1骑兵师则是美军中唯一的骑兵师,而作为介于步兵师与装甲师之间的重型部队,骑兵师最擅长侧翼突击,也就是战役反击。

按照苏劲辉的估计,北线决战开始后,美军将在南线由攻转守,或者在进攻的时候留下足够的防守兵力。如果美军在北面打得顺利,杜奇威会在南面提前发起进攻,让第1步兵师与第1骑兵师担当主力,即便不能一口气打到大马士革,也能逼近大马士革。如果美军在北面打得不顺利,杜奇威就会用第1步兵师守住防线,用第1骑兵师打反击,遏制共和国军队的进攻,为美以联军调整防御部署争取时间。

总而言制,在苏劲辉看来,杜奇威不会忽视南方战线。

事实上,裴承毅也没有忽视南方战线。

搞清楚情况之后,裴承毅问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那就是,在北线决战开始后,能不能用2个战斗部队发起进攻,并且突破美以联军的防线?虽然裴承毅没有提到攻打戈兰高地,但是意思还是表达了出来,能够打上戈兰高地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直到这个时候,苏劲辉才明白了裴承毅的意思。

其他将领也在这个时候反应了过来。

与袁晨皓的猜测一样,裴承毅看上的不是已经到达战场的美军,而是还没有到达战场的美军。

也就是说,裴承毅打算一口气吃掉所有美军!

一时之间,众多将领都对裴承毅的胆略佩服不已,同时也万分担心。

美军能够动员10个师的兵力,算上陆战队,就是足足12个主力师,如果算上已经动员的几个国民警卫队师,美军地面部队的总兵力很有可能超过40万,而共和国陆军最多动员20万地面部队。因为必须留下几支战斗单位镇守大后方,所以共和国陆军顶满天只能再动员2个战斗单位,总兵力16万。即便按照1个战斗单位顶1个半美军师计算,也无法确保兵力优势。

更重要的是,美军可以依靠以色列国防军。

不管怎么说,20多万以色列陆军,特别是其中的几支精锐部队都不是吃素的,战斗力绝对不在美军之下,甚至不比共和国陆军差多少。

共和国却没有这么幸运,不管是伊朗陆军、还是叙利亚陆军,战斗力都非常有限。

要在兵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重创对手,就得依靠高超的指挥艺术。

如果不是裴承毅在指挥这场战争,恐怕没有哪个将军认为共和国能够取胜。

当然,表示怀疑的仍然大有人在。

在回答裴承毅的问题时,苏劲辉就提到。如果美国不增兵,而且以色列没有进行全面战争动员(以色列全民皆兵,男女青年都得服兵役,甚至每个成年公民都有一支步枪,如果进行全面战争动员的话,至少能够武装近300万作战人员,而且这些人都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在预备役期间,每年还要进行大约2个月的军事训练,战斗力不比正规军差多少),用2个战斗单位发起反击的问题还不大,如果能够得到足够的火力支援,甚至有希望打上戈兰高地。问题是,只要美国向以色列增兵,或者以色列进行动员、哪怕是小规模动员,反击行动就很难取胜,而且有可能导致防线空虚,最终被对手反扑。

按照苏劲辉的说法,以色列比土耳其重要得多,就算杜奇威打算在北方战线上有所作为,也不会抛弃以色列,只要南方战线上的战斗打响,杜奇威就会调整部署,迅速向以色列增兵。

谈到最后,裴承毅也给出了明确答复,即尽快为南方战线增派1支战斗单位。更加重要的是,南方战线上的反击行动均以牵制美以联军、特别是美军为主,不对是否打回戈兰高地,或者是否夺回美以联军占领区为首要任务。这次,裴承毅把话说得非常明白,那就是在北方战线决战的时候,南方战线要起到牵制敌军、逼迫敌人分兵的关键作用。不管杜奇威向以色列增派多少美军,苏劲辉都要坚持到北方战线决战结束之后。

既然裴承毅把话说明了,苏劲辉也没含糊,提出了几个问题。得到裴承毅的一一答复与保证之后,苏劲辉也做出了保证,即在只有3个战斗单位的情况下,以坚决果断的战术反击牵制美以联军,为北方战线决战提供帮助。

搞定了苏劲辉,裴承毅才把焦点转向袁晨皓。

因为在讨论南线作战行动的时候,裴承毅已经说明了战役企图,所以袁晨皓没有多费口水,保证在现有兵力的基础上,尽快歼灭锡尔特的残余美军,并且让第十战斗单位向西推进,缠住到达迪亚巴克尔的第7步兵师,为决战争取机会。只是在后期作战行动中,袁晨皓非常直接的提到,如果不能给北方战线增派兵力,就得让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在战役期间得到充足休整,既至少要让2个战斗单位停歇24小时。当然,要是能为北方战线增派1个战斗单位那就再好不过了。

袁晨皓没有直接提增兵,因为他知道裴承毅手里没有多少增援力量了。

不管怎么说,8个战斗单位中的最后1个肯定得留在中部地区,担任战役总预备队的重要职责。

有了袁晨皓的配合,裴承毅把问题也说得很直接。

北方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歼灭锡尔特的2个美军师的残余部队,如果不能迅速歼灭,则要把围歼美军的重任交给伊朗陆军、以及已经参战的伊拉克陆军。因为伊朗陆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遭受重创,所以裴承毅建议尽量使用伊拉克陆军。关键还是向西进军,即攻打迪亚巴克尔。虽然美军第7步兵师以防守顽强出名,在半岛战争中就给共和国陆军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但是裴承毅的要求仍然非常直接,即不能让迪亚巴克尔变成第二个锡尔特,必须一鼓作气拿下这座军事重镇,并且歼灭第7步兵师。用裴承毅的话来说,只要能够迅速打下迪亚巴克尔,就能用战略运输机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从而彻底改变北方战线上的局面。

袁晨皓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接受任务的时候非常爽快。

完成了部署后,裴承毅才挑明了他的战役目的。

这次,连袁晨皓都没想到,裴承毅竟然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攻打伊斯肯德伦!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