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八卦乱飞(1 / 1)

香港小亨 香港大亨 1991 字 2023-09-07

“呵呵,少杰,你小子也不老实啊。不声不响的,用《大唐》的出版、漫画改编授权,换了玉郎机构的5%股权,这生意做的真划算!”胡波爽朗的笑道。

张少杰闻言,小心道:“胡哥,是你啊!这件事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

张少杰开始噼里啪啦的如同豆子一般倒出来。

昨曰因为见到黄玉郎这等大名人,张少见不禁有点震惊。

接着,黄玉郎的说服力也非常惊人,所以他稀里糊涂的就答应把实体书出版授权,以及漫画改编授权,出售给黄玉郎。

当然了,黄玉郎的价钱确实比较高......

“这哪里是比较高,根本就是天价!”胡波笑道,“玉郎机构现在发展势头,我是知道的。五年前,玉郎机构一年销售额仅仅有300万元,只要是靠黄玉郎本人的漫画。而现在,仅仅用了5年时间,这家公司年销售额就达到3000万。5年增长10倍,这让的高速增长速度,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张少杰试探的问道,这件鲁莽的交易,是不是给胡波带来了麻烦。

“呵呵,麻烦?没有的事情!”胡波说道。

“那.......金老爷子的反应......”张少杰再次试探道。

“你还知道担心金老爷子的反应?”胡波奇道。

张少杰提心吊胆,自己这么大胆私自接触黄玉郎,对于金老爷子看来,简直是叛逆,会不会被封杀?

他知道,老一辈的娱乐文化产业中的掌门人,都喜欢家长制读才。比如,香港影视行业最具权威的邵逸夫,他的tvb旗下再大牌的艺人,如果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邵逸夫都是封杀、冷藏没有商量!

“金大侠知道你和黄玉郎合作之后,开始意识到你不是一个没有门路的新作者!而他又知道你和我的私交不错,所以,金大侠对我更重视了!”胡波自信笑道,“当然了,金老爷子也是忌惮我那位姑姑!”

胡波出身报业豪门,这一点在金庸眼里是公开的秘密。

事实上星岛集团的那位女掌门胡仙,多次邀请胡波前往星岛集团担任重要职务。

不过,胡波因为在《武侠与历史》这个报社干的比较惬意,而星岛公司的武侠小说出版并不是强项,所以就拒绝返回家族企业。

要是明报真的排挤胡波,那么回到星岛集团,显然是他的最有可能的选择。而以胡波与张少杰关系,到时候,张少杰可真的会跳槽星岛报业了。

胡波这番解释之后,让张少杰松了一口气。

——————

关于张少杰与黄玉郎之间的合作,就这样过去了。

虽然,一些报纸上流传八卦新闻,称:“《明报》旗下当红作家张少杰,私自与黄玉郎合作,金庸大侠勃然大怒!”

这一番的八卦消息,惹起《武侠与历史》的读者们搔动。

不少的读者,纷纷担心《大唐双龙传》的连载,会不会因此夭折。也有不少张少杰的铁杆粉丝,关心张少杰的个人前途。

据不靠谱八卦消息,一名豪门小姐,写信给《明报》:“张少杰的《大唐》是我家老爷子喜欢看的小说,哪怕你是金庸,如果敢封杀张少杰,就等着我们联合其他报社封杀《明报》吧!”金庸接到威胁之后,连忙拨通某电话,去解释.......

市面上八卦消息乱飞,市民们有了可以闲暇时候的谈资。

不过,实际上作为当事人,这件事已经过场了。

明报集团既没有封杀冷藏张少杰,也没有给胡波小鞋穿。

事实上,金庸虽然在同等级报刊中是以“小气”闻名。不过,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至少比普通商人更在乎廉耻。

像tvb电视台那样动不动封杀、冷藏艺人的行为,《明报》一般是不会去做的。

事实上,明报旗下最著名的小说家亦舒、倪匡等人,实体书出版也是与明报之外的公司合作。

张少杰这样与黄玉郎之间的版权合作,虽然没有与《明报》通过气。不过,这已经是行业的常态。

所以,金庸也犯不着为了这个,去“惩罚”旗下这名最红的武侠小说作者!

事实上,到了80年代,在经济上金庸已经非常的富有了。此时的金庸也超脱了普通商人的在财富上的追求!

金庸晚年的追求,更多是在于史上留名,或者是得到更多的承认!

金庸早年的理想,是想要去新中国谋求外交官职业。因为,金庸年轻的时候,是在国民党开办的学校读过外交专业,因为得罪学校里面有权势的同学,而被开除。之后的金庸,在《大公报》等等报纸上当过翻译,当过编辑。

《大公报》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的时候,金庸一度担任过副主编的高位。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前金庸的好友,在外交部担任官员。所以,金庸闻讯后大感振奋,孤身前往燕京,希望能够谋求一官半职。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哪怕是金庸的好友奔走,甚至金庸还在燕京认识了周总理。但是,最终周总理遗憾的告诉金庸,因为他的出身地主家庭,并且以前是在国.民党的外交学校读过书,所以共和国的外交部,不能聘用他。

心灰意冷的金庸,返回香港。

这番的经历,无疑说明,金庸的人生最大理想是做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共和国的外交官,才使得他回到香港重新打拼,成为了一名报社老板。

成为《明报》老板后,金庸开辟“北望神州”等等栏目,不断的写社会评论。其实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内地政斧高层的注意。

金庸通过迂回的方式,实现了被内地政斧高层注意的目标。

这么多年来,《明报》不但成为香港市民了解内地政治动向的窗口。也成为了内地政斧了解香港舆论动态的重要参考刊物。

而到82年时候,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密集。金庸多次奔赴内地,受到邓首长、[***]等人的接见。连香港起草基本法,金庸也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小组负责人之一。

金庸的一生,追求有两大件——第一是名,第二是利!归根结底,传统文人教育,使得他更重视名一些!

金庸知道,人的名誉,不但决定于公众、官方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文人对于自己的看法。

张少杰怎么说,也算是作家。作家在这个时代,也是拿笔杆子的文人。

为了“名”,金庸一般是不愿与任何拿笔杆子的人结仇!

——————

ps:感谢“武侠vs仙侠”、“霞飞双颊”慷慨打赏。更非常感谢霞飞双颊在书评区写下的长篇评论。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