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只在长坤宫留了一会,然后便又离开回勤政殿去了。
他走的时候静悄悄的,连瑞公主都不知道,事后跟林嫤嘟着嘴碎碎念抱怨道:“父皇走了怎么不告诉我!”
而林嫤也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发了半天的呆,小半天之后,才将慕枝叫过来,道:“本宫写封信,你帮本宫送回国公府,将信交给本宫的外祖母看,然后再将信送给庄家。”
慕枝道了声是。
林嫤将信写好后,加上自己的小印,将信火封好,交给了慕枝。
等慕枝走后,林嫤坐在榻上,嘴角慢慢的翘了起来。
这大梁最富的是宣国公府,若是能趁此机会让吴家掉一层皮就好了。
林嫤又叫来穆清,低声交代了她几句。
穆清有些不解,看着林嫤道:“娘娘,您这是打算做什么?”
林嫤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抬了抬眼和下巴,看向昭阳宫的方向。
这一次,就看吴氏和宣国公府能不能上当。
穆清也并不多问,微垂下头道:“奴婢明白,奴婢会按娘娘的吩咐办好的。”
过了几天,昭阳宫里吴氏便听到了皇帝想要修建南北直道,但苦于朝廷银子不足,皇后向皇上提出了向商贾募捐的主意,将主动表示愿意说服江南庄家首先献白银百万两的消息。
吴氏听到消息后凝眉沉思了一下,然后将二皇子叫进了宫里来,将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二皇子,然后与二皇子谈起道:“你说这消息是真是假?皇上是真的打算修建南北直道。”
二皇子越长大,在朝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之后,吴氏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依赖二皇子的意见。
二皇子道:“修建南北直道倒是父皇一直以来的心愿,最近上朝时也多少透漏了这个心思。儿臣看这个消息,恐怕未必是空穴来风。”
吴氏忍不住抱怨了一句,道:“这皇上也真是的,开埠的事情还吵得闹翻天呢,现在又想修直道。现在户部是空荡荡的,哪里来的银子。”
现在的户部尚书是吴氏的父亲宣国公,所以吴氏自然清楚。
二皇子又道:“母妃再着人打听清楚一些,倘若皇后那边真的打算借助庄家献上这百万两的银子,那吴家也不可不献,且要比庄家更早行动,献得更多。修建直道是惠民之事,献银必能加大吴家和儿臣在朝中的名望。儿臣不占嫡不占长,想要与太子一较高下,惟有在‘贤’字和民心上下功夫。倘若这件事让太子那边占了个先,那只会让太子的名声压过儿臣。”
到时候太子既是长又是嫡还有名声,他这个二皇子还怎么跟他争。
二皇子再道:“儿臣等会也去趟外祖家,与外祖父和舅舅们商量此事。皇后若要做成这件事,必会通过武国公府和庄家,儿臣会让舅舅好好留意宫外的武国公府和庄二爷府上,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行动。”
吴氏点了点头,道:“宫里你不用操心,我会着人好好打听皇后那边的动向。“
说着心里哼了一声,皇后想用银子讨好皇上,帮太子挣名声,要比银子,就是庄家也比不上吴家。
一百万两银子虽然数额不小,但吴家也不是拿不出来。不,庄家献一百万两,那吴家就献两百万两。
吴氏看向二皇子,心里骄傲起来。
林宪当年在上头压了她半辈子,好不容易死了,林嫤一个小丫头又压着她。但那又怎样,林嫤至今还没能生下个儿子,而林宪生的太子却不如她生的儿子优秀,现在外面说一声二皇子,谁不称赞一声“贤德”,反倒是太子,因为早年辱骂王婕妤和忤逆皇帝之事,现在还留着一个暴躁易怒的名声。
吴氏越看儿子越发满意起来,握了握他的手臂,又道:“好好干,做几件事出来,让你父皇好好看看,谁才适合当太子。”说着又想到了什么,问道:“上次你说服了王首辅支持开埠之事,皇上有对你刮目相看吧?”
王首辅同意支持开埠之事,二皇子至今一直觉得他同意得颇为蹊跷。他虽多次找过王首辅,但王首辅不是拒之不见,就是请了他进来却左右而言他,他虽言辞诚恳,但并不觉得王首辅又被他说服的样子。
后面王首辅突然表态站到支持的阵营中,朝中传出是他说服了王首辅,王首辅既未否认,他便也将这份功劳默认了下来。
二皇子不想与吴氏谈论这件事,拱手对她道:“母妃,儿臣还要赶着时间去外祖家,儿臣先告退了。”
吴氏这才想了起来,与吴家商量这件事宜早不宜迟,连忙点了点头,道:“你去吧,好好跟你外祖父和舅舅们商量。”
说着想到了什么,又道:“若是你外祖父和舅舅们不想出这大笔的银子,你跟母妃说,母妃去劝他们。”
二皇子并未说话,倘若他不能说服吴家的话,母妃就更说服不了。
说来吴家其实未必能有多疼爱母妃这个女儿,如今依旧看重母妃,不过是因为有他这个二皇子,为了家族利益罢了。
二皇子走后,吴氏站着沉思了一会,然后叫来玉簟,吩咐她仔细打听着长坤宫的动向。
然后打听到皇后确实让人传信给了庄家,林嫤还召见了庄二夫人,在长坤宫说了许久的话,使她越发确信了皇后说服庄家献银这件事。
时间到了八月,朝中关于开埠的讨论,终于达到了一个鼎沸的状态,而此时,反对一派和支持一派相互对峙的局面也终于变成了支持之声超过了反对之声。
随着另一位没有开声的陈阁老也表示了支持,反对最强烈的甘阁老愤而上折致仕,而皇帝准了他的乞骸之后,开埠之事终于成了铁板子钉钉的事。
八月中旬,镇守东南沿海的崔家的族长,太子妃之父,渤海都指挥使崔琦奉召回京。
皇帝在勤政殿内与几位内阁大臣及崔琦整整相谈了一天,崔琦奉述了崔家军在海岸的布防,海军操练,与倭寇这几年的战事等等。
后皇帝下旨,赐封崔琦为“镇海侯”,命崔家继续镇守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未完待续。)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