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君臣对(一)(1 / 1)

东厂督公 碑塔城主 2035 字 2023-09-09

秦书淮嘴里鼓鼓囊囊的,差点被噎住,赶紧拿起茶盏咕咚咕咚灌了一盏茶,这才咽了下去。

也是一笑,对来人打趣道,“莫非兄台也是来偷吃的?”

少年哈哈一笑,道,“这种枣花糕有什么好吃的?要说好吃,江南一品堂的桂花枣泥才是好吃呢,只可惜此物只能保鲜不到二十个时辰,且不可用冰镇之。江南离此两千余里,自从朝廷裁撤驿站之后,就再也吃不到啦。”

秦书淮说道,“这有何难?只要有钱,快马加鞭,有的是办法给你送到,商品经济嘛!”

“商品经济?这倒是新鲜。”少年苦笑一声,又道,“可惜,别的富家公子可以这般,我却不行。”

秦书淮说道,“有什么不行?我看你也不像缺钱的嘛。难不成是你爸……哦不,令尊大人不给你钱花?”

少年笑道,“秦兄说话真是风趣。桂花枣泥虽好,在江南也不贵,但运到京城可就是奢靡无比了。你可知这一路快马加鞭,在二十个时辰之内运到京城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奢靡误国,我等有志之士怎可带头开此风气呢?”

秦书淮却摇摇头,说道,“兄台此言差矣。奢靡可以误国,却也可以利国。”

少年眉间微微一挑,沉吟了下,说道,“兄台此话怎讲?”

秦书淮说道,“有人奢靡,就有人赚钱。就以这桂花枣泥为例,我们算算有多少人能赚到钱。首先,要在二十个时辰内将桂花枣泥从江南送到京城,至少需要二十匹快马接力,那么养马的人首先赚了钱。而要养二十匹快马,至少需要一个小型马场,一个小型马场至少需要十个工人,那么又有十个工人赚了钱。另外,一路上至少需要十个骑马的,这就又多了十个人能赚到钱。骑马的出远门要在当地吃饭、住宿吧?客栈的老板和小厮又赚到了钱。要是桂花枣泥在京城销量好,一品堂不但会雇佣更多的工人,而且还会加大原材料的采购。这么一来,种桂花的、种枣的就都能赚到钱。有钱赚就有饭吃,所以你看,单单是桂花枣泥的生意就能养活多少人?”

少年眉头一皱,若有所思。

秦书淮又道,“桂花枣泥是如此,其他东西更是如此。我大明物产丰富,若能充分流通,自由交易,能养活的人何止千万?兄台试想,如今我大明有多少农民无地可耕?这部分人若是长期游荡,必然心生异端,恐为大明之祸。”

事实上,现在的大明因为空前绝后的土地兼并,导致大量耕地全部集中在少数藩王勋戚、地主豪强手里。农民无田可耕,早已民变四起了。就是这些农民最终将崇祯逼上了煤山。如果朝廷没有合适的办法去引导,让这些农民有事做,那么历史还会重演。

而要让农民有事做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发展工商业,大量吸收失地农民,二是让那些藩王勋戚、地主豪强把地还给农民。显然,第二点现在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说了第一点。

少年沉吟了会,说道,“兄台此话莫不是想重商而抑农?农为国之本,若是人人皆商贾,皆游食,国岂非更无耕作之农了?”

秦书淮又道,“兄台又错了。农民不愿意耕作并非重商的结果,而是地都集中到了藩王勋戚、地主豪强的手里,是他们不愿意耕作。别的不说,就说当年先皇赏赐给了福王两百万亩土地,福王可愿意悉心照料?这两百万亩,福王只需雇人耕作十万亩便衣食无忧了。剩下的一百九十万亩呢?就这么荒废着。地是福王的,他不愿意耕作别人就不能耕作。这只是福王一家,大明朝有多少土地都是这么闲着的?即便那些江南地主,愿意耕作名下土地的,其给予佃农的抽成也是少的可怜,佃农饭都吃不饱,自然会去想其他营生!朝堂上那些所谓的士大夫大谈什么民皆逐末,去农而游食,放屁!要是有田种,哪来那么些人离乡背井去讨生活!他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少年的脸色有些难看,沉吟了一会,勉强一笑,道,“秦兄所言,倒是真让人大开眼界。”

正说着,忽然从门外传来一阵朗笑。

“哈哈哈,老远就听到书淮小友又在骂人了呢!”

秦书淮一看,见门口进来两人。一人是个无须男子,约五六十岁,微胖。另一个则正是孙承宗。

秦书淮立即像孙承宗作揖行礼,“小子拜见稚绳先生。”

却惊见孙承宗朝那少年深深一拜!

“老夫参见皇上!”

我擦!什么情况?

秦书淮当场石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小子就是崇祯?!

孙承宗身边的无须男子见秦书淮半晌不动,便尖声尖气地说道,“大胆,见了皇上还不下跪行礼?”

看来是个太监,只是没穿太监服而已。

秦书淮立即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磕了个响头,说道,“草民秦书淮,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呵呵一笑,说道,“书淮兄弟,不必多礼。”

秦书淮仍不起来,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状,说道,“草民方才胡言乱语,冲撞圣上,请圣上饶恕草民死罪!”

崇祯亲自起身扶起了秦书淮道,“秦兄所言句句中肯,让朕茅塞顿开,又何罪之有?快快起来吧!”

说罢,又颇为扫兴的看了孙承宗一眼,道,“老师来的可真不是时候,我与秦兄聊得正欢呢。”

此时的崇祯,谦恭俭让、求贤若渴且意气风发,看上去确实像一代明主!

孙承宗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如此,老夫便再出去兜一圈便是。”

说罢便转身出门。

崇祯对太监说道,“王司礼,你也出去吧。守着外边,没朕的旨意,谁都不许进来。”

太监欠了欠身,说道,“是,皇上。”

秦书淮看了看那个太监,心想这人应该就是王德化了吧?现在的司礼监秉笔、御马监掌印,全权掌管紫禁城的安全防卫。也就是他,最后开门迎接李自成进城的。

见门关上了,崇祯拿了一盘糕点,拉着秦书淮席地而坐,说道,“来来来,朕好些时候没听过真话了。秦兄,你再与朕说会儿实话。”

从崇祯的眼神里,秦书淮看到的是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一个志在大明中兴的英主,而并非一个生性多疑、自毁长城的亡国之君。当年崇祯曾说,朕非亡国之君,然臣皆亡国之臣,或许也有点道理。

崇祯见秦书淮发愣,又道,“秦兄不必多虑,若是你也与朝中那班大臣一般,那也太没趣了。朕要你说实话,朕想听实话。秦兄,可否?”

崇祯像个极普通的少年,席地而坐,口称秦书淮为秦兄,情真而意切,让秦书淮倍感意外和震惊。

他想到了当年雍正与年羹尧坐在金銮殿的台阶上闲聊的场景。

只是为雍正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年羹尧,最终也没有好下场。

秦书淮内心波涛翻滚,踌躇许久,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皇上,说真话不难,听真话才难,您真的要听真话吗?”

(一个大时代就要拉开帷幕了!诸位多多投票哇!求票,求收藏!)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