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东线之变(第一更)(1 / 1)

靖康八年八月初四,宗望的精锐前军,遭到了沧州军的重创。

金军战死者和受伤人数超过六千人。

宗望企图快速攻下沧州的计划在此战中遭到了强烈的反击。

无疑,这给宗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在八月初五这一天,宗望主力大军还是来到了沧州城下。

这位沉着、冷静,充满了智慧的金军统帅,已经瞄准了沧州的虚弱,并且在途中布下了骑兵准备对河间府前来支援的宋军进行围点打援战术。

上午,金军开始在沧州城周围驻扎,将沧州城围起来,开始金军最经典的锁城战术。

至于骑兵,则潜伏在了从河间到沧州的要道,并且辐射方圆数十里。

也就是说,无论宋军是直线南下,还是迂回绕道,只要金军的斥候侦查到,拐子马都可以立刻采取行动,在宋军抵达沧州城之前,对正在行军中的宋军进行打击。

众所周知,军队在行军中无法布阵,是最容易被突袭的。

这也是为什么掌握了高机动性兵种的一方,在采取围点打援的时候,屡试不爽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金国对大宋,还是后来的鞑清对大明,在这方面都战果丰厚。

初五中午,沧州军报送到河间城,摆在了张宪的桌案上。

压力直接给到了张宪这边。

张宪手中有两万步兵,击败婆卢火后,还有两千精锐骑兵。

当初岳飞北伐并没有给他这一路配置步兵,这些步兵几乎全部是李纲支援出来的。

如果现在他张宪对沧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别说他自己不答应,恐怕从沧州过来的那批将士们也不答应。

可眼下局面已经浮现出来,张宪怎么会不知道金军会埋伏,围点打援呢?

而且张宪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完颜银术可在河间城。

完颜银术可手里只有三千骑兵是精锐,其余的两万人中即便只有两千步兵能打,即便银术可只是充当了障眼法。

可张宪却不可能对金军的底细一清二楚。

这才是考验统帅的时候。

要不然任何一个笔杆子站在上帝视野,岂不是都可以统帅大军了?

河间城的高层们争论了一下午,终于还是决定立刻向沧州派兵。

一万步兵,两千骑兵,全部派往沧州。

这等于东线的主力战场,直接转移到了沧州。

金军主力大军的倾巢而出,沧州之危,无疑让大宋再一次回到了当年金军全面南下的恐惧中。

那是全民恐惧,军队望风而逃的几年,朝堂上更是愁云惨淡,风声鹤唳。

北方山河破碎,无数人失去家园,家人被满载而归的金军俘虏到北方。

那种举国的惊恐,如同无边无际的铁幕,将半个大宋江山笼罩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

然而,现在已经不是靖康元年。

至少金军主力南下,在沧州城外,就遇到了第一根铁桩!

张宪出的援兵,也说明了宋军整体上已经不再对金军感到恐惧。

为了能成功离开河间府,宋军先是用骑兵拖住了完颜银术可,随后步兵连夜赶路。

每一个人都很疲惫,但每一个人都在坚持。

为了避开金军斥候,以及在黄河边的阻拦,宋军走的西南方向,抵达滹沱河与黄河北支流交界的地方。

先是有十几个骑兵提前抵达,在那里动员民众。

天没有亮,民众就集体出动,在那一带铺设浮桥。

等到大军在清晨抵达的时候,已经可以分批过河了。

晨雾中的民夫们,满身是泥,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这里。

原本宋军军官还准备来说一些感谢的官话,众人也没有心情听了。

好在大军在上午的时候,渡过了这段不算宽的黄河分支。

步兵军团并未立刻采取行动,而是等待骑兵南下做策应。

不过,在八月初九的这一天,宋军成功渡河,意味着沧州战场的扩大化。

宗望即便折损了数千,但他手里依然还有两万多兵马,而且精锐至少还有万人规模,其余兵马也能征善战。

宋军派遣来的一万二千兵马,在人数上面显然是占据劣势的。

初十,宗望接到了宋军渡过黄河的消息。

“殿下,河间有银术可的数千骑兵在,宋军要出河间府并不容易,宋军能成功渡河南下,必然是有骑兵的掩护。”刘彦宗说道,“而宋军骑兵与银术可纠缠,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渡河的,现在是对宋军出兵的最佳时机!”

刘彦宗显然说的是正确的,宗望当机立断,他立刻派遣了两千铁骑,火速朝宋军渡河的方向冲去。

这两千铁骑的任务不是击溃宋军。

宋军有一万步兵,在宋军驻扎或列阵的情况下,仅凭两千骑兵想击溃一万宋军是几乎不可能的。

当然,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宋军带来压力。

站在宋军的角度,只要金军骑兵一出现,就意味着金军发现了他们。

并且宋军无法肯定金军来了多少兵马,是否有持续的兵马朝不同方向来。

而接下来几天,金军骑兵对宋军展开了不间断的袭扰。

营造出一种不断进攻的氛围。

这就相当于将宋军堵在了黄河边上。

就如同靖康元年,完颜娄室将二十万从陕西过来的勤王大军堵在潼关之外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能堵?

因为暂时没有骑兵。

没有骑兵只有步兵的部队,在行军过程中,缺乏机动,也无法列阵,就很容易被对方骑兵快速攻击。

如果己方有骑兵做掩护,就能做到在骑兵与骑兵厮杀的时候,步兵列好阵型,与骑兵打配合。

金军虽然不断进攻,但宋军就是坚守不战,等待骑兵的到来。

这一连几天,宗望都派人去沧州城下喊话。

喊话只给沧州守军传达一个意思:宋军的援军已经全军覆没。

一连好几天听到这个消息,沧州城内的一部分人不淡定了,天天愁眉苦脸。

甚至有人说着沧州城是守不住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

从东线传来的紧急军报,送到了河北制置使岳飞的手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