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八章 巴蜀问题(1 / 2)

这天的朝会,吏部递送上来一件有趣的奏报。

建安郡南安县城,一个叫何蛮的海师,每逢春天和秋天,天静风轻的时候,他朝海的对面望去,发现有绵延千里的烟雾之气,他认为海对面应该有人居住。

于是告诉了县令,县令告诉了郡守,郡守上报朝廷。

海师,就是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

朝中官员,不乏见识高明之辈,别看有些人压根没去过多少地方,但是人家有书,从书里,人家就能知道很多事情。

苏威道:“此渔民口中所述,大约便是夷洲,东吴人氏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有记载,吴君孙权曾派卫温与诸葛直率兵登陆夷洲,岛上确实有夷民。”

建安郡属于福建,南安县就是福建泉州,跟福建隔了一片海的还能有谁呢?

但是建安郡没有水师,水师在江都,想要跨海需要江都调拨大型海船。

杨铭朝苏威笑道:“房国公在哪里见过《临海水土志》?”

苏威嘴角一抽,老实道:“臣家中所藏,不过却是誊本。”

杨铭又看向秘书监柳抃,道:“秘书省有没有?”

“没有,”柳抃摇头。

苏威赶紧主动道:“下晌臣会派人送至秘书省誊抄。”

有眼力,杨铭笑道:“既然孙权都去过,我大隋没理由不去,着令江都水师,拨船五十搜,交给襄阳骠骑将军周仲牟,从南安县出,以海师何蛮为向导,跨海求访异俗。”

兵部尚书段文振道:“海的对面究竟有没有夷岛,尚未可知,吴国久远,仅凭一些古籍似乎不足以确定。臣以为,先派遣三五艘船出海探访为宜。”

你不确定我确定,杨铭抬手道:“海东有倭国,海南当然也会有夷人所居,夷洲古地,汉时文献便有记载,不会错的,就这么定了。”

古代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书籍,但是书籍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几乎各家都收藏有大量的孤本,对于研究历史来说,意义非凡。

当下的大隋,你能知道多少,完全取决于你家里有多少书,因为别家的书伱看不到,秘书省的你更看不到。

所以人们的所知所想,非常有局限性。

苏威要不是看过《临海水土志》,他也不知道。

而杨铭知道的知识,是后世将所有文献古籍统筹汇总之后的全方位详解,所以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远超在座的各位,但是论心机城府,权谋手段,他就未必能斗得过这些人了。

台湾眼下叫流求国,这地方生活的夷民,就是几千年来陆陆续续从大陆泛海过去的,他们的基因等位与华南地区是完全一样的。

杨铭不可能不把流求拿下来,多大代价都得拿,当然了,也不需要多大代价。

周仲牟一直在襄阳,帮着杨铭经营着襄阳水师,这个任务交给他,杨铭是放心的,而周仲牟的父亲周罗睺,前几年也去世了,被送回九江老家安葬,周仲牟处于军中要职,自然被夺情。

五十条船,也就是大概两千多人,灭了流求不可能,但初步试探完全足够了。

杨广同志在张掖的招商引资,成效巨大,眼下已经有数不清的西域商队进入大兴,有的已经直接去了洛阳。

大隋历来卖给西方的货物,主要是粮食、纺织品和手工品。

其中丝、麻、茶、瓷器是大头,眼下大隋缺粮,而粮食又是战略资源,所以这次不卖。

那么大隋从西方买什么呢?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牧业产品,两边基本上算是互补长短了,因为大隋是农耕文明,农耕最缺的就是可以代替劳动力的牲畜。

鸿胪寺这段时间最忙,因为他们要给入境的胡人办理通关文牒,好让他们可以去大隋各地收购商品。

而胡人的主要货币,是金银,所以大量的金银随之流入大隋,而大隋再用这些金银购买他们的东西。

因为华夏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大隋完全是贸易顺差,铁赚。

所以说,杨广这次西巡,杨铭压根就没有劝,因为他知道西巡的意义在哪里,这和修运河可不一样,一个是花钱,一个是赚钱。

大隋最牛逼的两种瓷器,是白釉瓷和绿瓷。

绿瓷其实就是青瓷,大隋青瓷工艺还没有唐朝那么牛逼,但是白釉瓷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这玩意杨铭有很多,一点不夸张说,后世烧出来的精品白釉,也就是这个水平了,高也高不到哪去。

瓷器这种东西很奇怪,古代很多精品佳作,后世依赖发达的科技竟然都烧不出来。

朝会结束之后,杨铭在东宫召见了一个人。

太府寺丞何稠,这个人是大隋最牛逼的瓷器专家。

“最大的白窑在哪?”杨铭请对方坐下后,问道。

何稠道:“回太子,在襄国郡的内丘县与赵郡的房子县之间,窑场有十多处,因当地有大量的粘土、矾土、水玉(石英)等矿土,所以适宜烧制。”

那就是魏征老家那一片了,杨铭点头道:“你是烧制瓷陶的大匠,如今白釉工艺已至极限,你有没有想过怎么添彩?”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