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改变策略(1 / 1)

布衣小书生 残血凌伤 1432 字 2023-10-22

画面一转,凌云出现在了李承佑的书房。

这次见到李承佑,没有之前的激动与喜悦,有的是浮在脸上的凝重。

“老师,可是出了什么事?”望着李承佑一脸愁容,凌云关心道。

李承佑回头,脸上泛着疲惫之意,无奈地叹气道,“海禁一事,可能要搁置了。”

凌云微微一愣,很快反应过来,原来李承佑在为这件事忧愁。

汗,他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其实海禁能否开启,得看乾熙帝的决心多大。

现如今李承佑既然这么说,那就证明乾熙帝决心还不够,至少没有力排众议的魄力,也没有想改变大乾国库空虚的决心,又或者是大乾还不知道到冒险一试的地步。

可是不管怎么说,对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影响,顶多就是俸禄扣着发不下来。

李承佑犯得着这般焦虑?

“老师,海禁只是一个开源的法子,是否成功开启皆看陛下得意思,既然陛下没有力排众议的决心,此事搁置也未必是坏事。”凌云看得非常开,并没有因为海禁一事做不成而感到难过。

“你懂什么?”李承佑突然大声说话,语气隐隐不服气。

凌云一连愕然地望着他,实在也是没有想到李承佑将这事看得这般重要。

若是凌云想到今日,当时就算是看着李承佑唉声叹气,他也不会将海禁一事道出。

“老师,稍安勿躁,陛下那边不点头,即使我们想做也做不下去...”事已至此,只能好生开导一番,好让李承佑不再消沉难过。

李承佑沉默了好久才道,“说到底也不算陛下不支持。”

凌云愣住,错愕不解地望向李承佑,心下想能不能不要大喘气,一下子讲话说完不行?

李承佑就是这样子,有时直爽到一下子能将整件事说完,有时又变得吞吞吐吐,半天都不吱一声,或是话说一半,让人摸不着头脑。

“陛下两天前召见了何玉山,今日又单独召见了为师和东方和。陛下称让何玉山不在这件事上掺和,这原本是件好事,没有何玉山掺和,为师与东方和一定能将此事办成,正当我两人要将施行计划道出时,陛下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李承佑迟疑片刻,将事情大致意思道出。

凌云没有插话,耐心听着李承佑的陈述。

李承佑停顿片刻,又继续道,“总之陛下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海禁一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倘若失败,为师与东方和以及支持开海禁的官员都会遭到清算...”

凌云听完所有的细节,对乾熙帝的话有了清晰认知。

无非就是怕失败,届时如果真的失败,那么就要有人站出来背锅...

李承佑是提出此政策之人,势必会遭到清算,东方和是第一个在朝上表示支持的人,也会是同样的结果。

而且李承佑刚刚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清算并不代表杀头,而是要远离权力中心。

也就是说,海禁一旦失败,李承佑这一帮支持开海禁的官员都会被贬至地方为官,而且贬的地方不会太好...

难怪何玉山不愿插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们,让李承佑他们去闹。

等闹完了,失败了,届时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们都踢出朝堂。

...

胡庆山为了能够登上工部尚书之位,这段时间不知道私底下来了几次何府。

“相爷为何在朝堂上对海禁一事的态度模棱两可?”胡庆山不解地道。

胡庆山之所以这么问,是想知道何玉山真是的态度和想法,只因在朝上他一直是扮演反对开海禁的角色,然而今日乾熙帝就这一事询问何玉山的态度时,他以为何玉山会果断反对,万万没有想到何玉山的态度模棱两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让他一下子就急了。

散了朝匆匆到此,只为了确认何玉山的真实想法。

何玉山盯着他,笑道,“庆山,你一直都是自己人,你应该明白现如今在朝上,我们的声音处在弱势。”

胡庆山闻言愤慨道,“相爷,这只是暂时,只要相爷坐上左相的位置,晾那群家伙也不敢阳奉阴违,表面一套,暗地里又是一套。”

“不不不,你还不明白!”何玉山听见他的话,微微摇了摇头。

胡庆山愈发不解。

何玉山继续道,“帝王之术,意在平衡,显然陛下不想我们一家独大。”

胡庆山默然,因为他知道这是真的。

顿了顿,追问道,“难道陛下要针对相爷?”

何玉山再度轻轻摇头,理解透彻道,“这倒也不是,只是陛下有意扶持太子一系官员,意在打压秦王。”

“既然如此,相爷我们该怎么办?”胡庆山扮演起打手的角色。

只要何玉山示下,不管怎样,他都要硬着头皮往上冲。

谁让他是何玉山扶持起来的人,在众多官员心中,尤其在乾熙帝眼里,他就是何玉山的人。

因此只能和何玉山靠在一起。

事实证明,他也没有选错。

他原只是一个进士三甲出身,以他三甲的出身,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能做到侍郎一职,怕做到郎中就已经顶天。

事实也是如此,与他同是三甲出身的同年,没有一个能做到他这一步,哪怕是一甲二甲,也是屈指可数,原先嘲讽他攀权附势的同年,现在无不在阿谀奉承自己。

只是当年看不起自己的他们,如今他又如何看得起他们?

昨日你看我不起,今日又岂能入我法眼?

“之前在堂上让你反对海禁,其实是想试探陛下对开海禁的决心,如今本相大致已经知晓陛下的心意,接下来陛下很有可能会召你进宫,届时你必须表现出支持开海禁的态度。”何玉山经过这些天的揣摩,大概已经知道乾熙帝的态度,是以他要改变相应的策略。

熟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既然已经摸清楚乾熙帝对开海禁的态度,那么他也不会与乾熙帝硬刚。

何玉山此时服软,主要是现在左相一职空缺,而乾熙帝又迟迟不肯确认左相人选。

为了坐上左相之位,他只能先服软,一切等左相一职的人选真正确定下来再进行反击。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