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武怀玉又回来了(1 / 2)

在洛阳东城过完小年,

武怀玉便奉旨返京,他的两处伤口已经愈合,恢复的很好。

年终岁末,纷飞风雪中,武怀玉在儿子的陪同下,东出洛阳西奔长安。

足足八百禁军护卫随从,

十二路轻骑前出数十里探路,确保这一路上的安全。

皇帝希望武怀玉能够出现在贞观十六年的正旦大朝会上,让这次风波就此结束,绝不想再旁生枝节。

经过改装过的大马车乘坐的很舒适,跑起来还快。

宽大的车厢里,布置的很舒适,既保暖还宽敞,可以直接躺着睡觉休息,也能坐着围炉煮茶,或是看书写字都不耽误。

承嗣磨墨,武怀玉提笔在写字。

辞表。

武怀玉已经不知道是在第几次辞谢皇帝的封赏了,

“陛下既然坚持要加封阿耶,阿耶何不接下?儿子觉得阿耶的功绩,足够了。”

武怀玉停下笔,看了眼儿子。

“你真觉得我该接下这太尉、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主持门下省事这些?”

“这是阿耶应得的。”

武怀玉摇了摇头。

太尉、太子太师,这原本是国舅长孙无忌的官职,而现在因为他遇刺案,长孙无忌受到了牵连,被迫向皇帝请辞职了太尉、太子太师两职。

在几天前,皇帝正式接受了长孙无忌的请辞,然后过了两天,又拜他为司徒、太子太傅。

这就很有意思了,太尉太子太师,这原是长孙无忌的官职,甚至长孙无忌原来还兼过扬州大都督。

而武怀玉原先是司徒,安西回来后拜太子太傅,等他贬出京,房玄龄也拜太子太傅,但皇帝却也并没有因此免掉武怀玉这个太子太傅,

现在长孙无忌跟他两人的三公、太子三师的官衔调换了。

如果长孙无忌真跟刺武案有关,那他请辞,皇帝接受是必然的,但他又拜司徒、太子太傅,就说明皇帝已经认定刺武案跟长孙无忌没太大关系。

那没关系却又要贬降长孙无忌的官衔,还偏偏是跟武怀玉对调,这就像是武怀玉踩着长孙无忌上去的。

武怀玉有理由怀疑,皇帝这样做,一是给武怀玉加封官职,以示安抚。二来就是要故意制造他跟长孙无忌间的间隙。

一石二鸟。

没安好心。

不过这也算是正常不过的帝王术了,在朝中大臣中故意制造一些对立,分化大臣,也是有效的平衡手段,避免皇权被架空,尤其是现在武怀玉和长孙无忌还都是东宫太子党的重要人物,

太子已经做了十六年太子了,不小了。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辞职,这么一个死要权力,一心想当宰相的人,现在却主动辞去太尉和太子太师职,

也是完全不得已,

洛阳刺武案,许洛仁咬着个杨光武不放,皇帝因此召见了长孙无忌问询情况,虽说许洛仁也没查出杨光武跟刺武案有多大关系,但皇帝只是一次召见问话,其实就已经是表态了,

长孙无忌只得担责,请辞。

他若不主动请辞,那皇帝要是不满,他就会很不体面。

长孙无忌明显是不想担上刺武嫌疑的,就只好无奈请辞了,他这边辞,李世民那边就同意了,然后下旨加封武怀玉太尉、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主持门下省事务,遥领扬州大都督。

上一次,皇帝要封赏武怀玉,要赐姓封王,拜中书令兼吏部尚书等,政事堂商量了几天几夜也没通过,

但这一次,皇帝直接把政事堂宰相召到延英殿,

皇帝的意愿直接就通过了。

听说现在长孙无忌闭门谢客,在家反省,反省什么?反省他都督了五年的洛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反省他大力提拔上来的杨光武严重失职,

反省这五年,他在洛阳提拔的许多官员,都不称职。

总之,长孙无忌虽然还是三公之司徒,也还加太子太傅,但他却是大受打击。

车队一路向西,

武怀玉跟承嗣坐在舒适的车厢里,倒也有难得的充足时间可以谈话,

承嗣终究还是缺少历练,有点天真,虽然他跟别的十六岁少年相比,已经相当优秀了,

承嗣还看不到武家如今兴盛之下的隐忧,还觉得父亲拜相那是理所当然众望所归。

“大郎啊,等年后你成婚后,要不要考虑来洛阳?”

“来洛阳?”

“先做一任县令,”

洛阳城现在虽没升格为都,但已经在计划中,洛阳跟长安一样,也是一城两县,洛阳城既是洛州治所,也是管辖洛郑诸州军事的洛州都督府治所。

很快,洛阳将升格为东都,

洛州也要升格为河南府,会设府尹、少尹等官,而洛阳城里的河南、洛阳两县,自然也要升格为京县,县令是正五品。

承嗣现在是都水使者,正五品上,

还是驸马都尉、千牛备身、柱国、朝议大夫,押领百骑左营北门长上。

还有个太原郡开国公的爵位。

他有这些官衔,主要因为他是武怀玉的儿子,然后是李世民的女婿兼学生。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功劳政绩啥的,都水使者更仅是挂個名,他并不负责都水监的具体事务。

像承嗣这样的贵族勋戚子弟,年纪轻轻就高官厚爵其实不少。

“洛阳马上就是东都了,以后也会越来越重要的,你结婚后也就是真正的大人了,我觉得你外放历练历练下很有必要,洛阳县令品级也不低,重要的是一县之尊,管理事务很多,比较能锻炼。”

承嗣从没有想过这些。

“你到时可以把公主一起接到洛阳住,相信陛下也会同意的。”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