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三千年辽泽(1 / 1)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522 字 2023-09-17

第五十七章三千年辽泽

而今就是这样。

在他印象之中的辽河平原根本不存在。

一切的基础都不存在。

不过,何夕用冰冷的辽河水洗把脸之中,又重新开始思考,并请姚广孝过来,请教辽泽的问题。

姚广孝说道:“自古以来辽河下游就是这样,说起来,唐宋以来,辽泽其实是缩小了不少,西辽河干涸了不少。故而西辽河一带,渐渐变成草原,甚至有变成沙漠的倾向。而辽河下游特别是辽西走廊。唐太宗一代令主,攻辽东不克,不是因为高句丽多强,而是数百里辽泽难渡,堪称天险。”

“而辽西走廊能够行车马,其实也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何夕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如果,我说如果。将千里辽泽种稻如何?”

姚广孝顿时愣住了。他罕见的表情失控。好一阵子才说道:“或许可行。”

如果寻常人听了何夕所言,估计当何夕是疯子。但是姚广孝不是寻常人。姚广孝精通百家,连阴阳术数都懂。水利不敢说精通,但决计不陌生。正因为不陌生,他才觉得何夕的计划从水利的角度可行。

他也跟随了何夕探勘了不少处沼泽,身上也是大包小包的。

他发现辽泽大部分地方,其实水并不是太深的。有没有地方,能有好几米深的沼泽。人马陷入,连一个影子都看不见的地方。有,自然是有的。但是就整体来说,却不是这样的。

大部分沼泽比较浅,对于江南百姓来说,这样的湿地改成水田,并不是一个难办的事情。

毕竟,向上几百年,江南的情况比这里好不了太多。就治理难度来说,台湾新靖江出海口附近那一片沼泽与辽泽治理方式是一样的。只是工程量放大了千余倍,甚至更多而已。

这也是姚广孝吃惊的地方。

他根本不知道何夕脑子是怎么长的。就好像现在,人人见了这么大规模的沼泽湿地。各种想法都有,自古以来写辽泽的诗句,有感叹行路难的,有感叹辽泽广阔的。唯独没有人说辽泽改为水田如何?

单单这胆魄,就非寻常人。

只是姚广孝不知道,其实是何夕倒因为果,他知道辽东平原后来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他一时间猜不出来,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的。他估计有三个因素,第一自然演化。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第二,就是清末开边。清末为了开发东北,迁徙了数千万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闯关东。第三,就是开发北大荒。毕竟建国以来这个举动规模也是相当大。

他有些怀念网络。这本来是上网一搜就知道的东西。

不过,他虽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将辽泽给吞没了。但是他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这一件事情是能做到的。这一点尤为重要。智慧如姚广孝,他根本没有想过这一件事情。

何夕问道:“姚先生该怎么做?”

姚广孝说道:“从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问题。无法开沟壑,排积水。低者为塘,高则为田。只是这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大了。以我之见,倾朝廷三十年之国力,未必能做成此事。动用数百万之众,经历十几年之春秋。方有望成功,这还是说我刚刚估算的。具有这个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真不好说。而且穷尽朝廷三十年之人力物力。是决计不可能的。大人,难道不记得前朝殷鉴?”

殷鉴?什么殷鉴?

自然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了。

修黄河的工程浩大吧?但是这个辽泽工程,更是浩大。比贾鲁修黄河的工程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了。这样的工程,真要完成。以封建王朝使用民力的手段,再来一次造反,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位的皇帝。只要不是脑子被驴踢了。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何夕其实也明白,他只是想姚广孝这里听出不一样的策略而已,听姚广孝说这些,有些失望地说道:“真的没有办法吗?”

姚广孝说道:“如果将这一项工程绵延几十年,上百年完成。令百姓代代为之,或许可行。但是”姚广孝苦笑说道:“天下之间,哪里有百年千年之政啊?”速赢小说

其实,辽泽虽然因为自然环境的缘故,渐渐变小,真正让辽泽成为历史的还是,闯关东。无数百姓向沼泽里要田,终于将这些沼泽大体填平了。其实到了现在,这些湿地也不是完全消失了。都成为保护地,或者湿地公园了。

何夕心中暗道:“事情又绕过来。说到底是生产力不足。看来我又要设立一个课题了。”

何夕对姚广孝的判断还是比较相信的。不过,他也知道姚广孝的判断,是建立在这个时代的工程机械上。什么工程机械,寻常农具而已,再加上畜力马车等等。

要完成这么样的大工程。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是何夕要搞来后世的工程机械,宽两百里,长一千里,看上去很多。但是搞来大量工程机械,或许也需要忙活几年。但仅仅几年而已。毕竟要求并不高。这其中的生产力水平相差太大了。

完全用人力,是绝对不行,要提高生产工具的水平。

甚至何夕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力也成问题。

毕竟这是明初,不是明后期。也不是清中后期。

而今北方早就被打烂了。千里无人烟。需要迁徙其他地方的百姓去填充,虽然大明在册六千多万人口,或许有很多脱漏,但是即便上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六千万人,对应大明这么大的国土,总体上是比较缺人的。

想要迁移大量百姓劳作,是不大可能的。

人口即便短缺这个因素,对何夕来说,很难说是好还是坏。

人口短缺,让何夕很多政策都会遇见瓶颈。比如海外封王。新靖江为什么仅仅有数万人。就是因为地方上根本不放人。除非朝廷下令必须迁徙。所以只能将靖江王的三护卫补全。连通家眷一起迁徙过去。

毕竟,明初的时候,整个卫所迁徙还是很常见的时候,毕竟草原上的这些城池。很多不是临时建立一个新的卫所,而是将原来老卫所换一个名字安置在这里。

更不要说,迁都北-京,更是一起迁徙了好多卫所。

而且,朱元璋唯一能做的时间,将靖江王三护卫补全。

很多时候藩王的三护卫是不满编的。不是说藩王有三护卫,这三护卫,就好像满编卫所一样有五千六百人。而是因人而异,很多藩王的三护卫加起来,不足一个满编护卫。

但是另外,这个情况不是没有好处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口增长简直是爆炸一样。而今六千万人。六百年后,就十四亿人了。但是从现实来看,人想成长起来,其实很难的,最少有十几年才能成丁。

这是一个人小半辈子了。

而今何夕想做很多事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生产力。而人口提升又缓慢。人力成本会缓慢上升。那么节省人力的一些机械就会有市场。有空间。

而西方工业革-命,就是此为开端的。

一件事情,有利有弊。就看怎么看了。

只是何夕看着茫茫辽泽,一时间想不出,他需要什么样的工程机械,挖掘机,卡车等等,这些东西,是他而今想都不要想的东西。

“或许是蒸汽抽水机?”何夕满脸愁容,心中暗道。这里课题的方向到底是什么机械?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