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兄弟(1 / 1)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616 字 2023-09-17

第四十章兄弟

在很多人眼中,太子是一个伪君子,表明上做得比谁都好,实际上对兄弟下刀子的时候,比谁都狠。

这种情绪,在太子心中迟迟不能过去。

如果他真是伪君子也就罢了。但是他在知道靖难之事前,对所有兄弟都是真心实意的。而且他真心实意换来的是,未来靖难之役对他这一脉赶尽杀绝。而今,他其实什么也没有做。仅仅是尽可能减少动荡,并解除隐患。却没有想到变成这个样子。

将来他很有可能与自己某个兄弟兵戎相见。

不知道,这是一次战事,被后世称为某国之乱,还是靖难,或者清君侧。

好像他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甚至他加剧了这一件事情的到来。

这让太子更是伤心难过。

已然成了心结。

还有一件事情,在太子内心之中反复思量,如果未来不可以改变。他所做的改变,仅仅是改变了靖难之战这一场战事双方胜负,而没有办法消除这战事本身?

那么他是不是快要死了?

毕竟,在历史上,他的寿命也不多了。

他本来就积郁于心,又拼命工作遣怀,心中又存这样的疙瘩。

病倒也不稀奇了。

总体上并不重,只是迟迟不见好转的状态。这让吕氏担心。

于是,朱允炆与朱雄英的之争,也渐渐地浮出水面了。

朱允炆也回想起丁显的话。丁显而今已经是朱允炆暗中的谋主了。

朱允炆回忆起丁显对他说的话。

丁显说道:“太子殿下春秋鼎盛,二殿下想要争,只能蓄而不发。争得太急,让太子殿下不高兴。但是如果不争,那位是嫡长,理当继位。其中分寸最难以掌握了。”

“臣给殿下献计,就是尊礼守孝。以不变应万变。”

朱允炆当时不理解,说道:“这样做有用吗?”

丁显说道;“自然有用。也是最大的用处。殿下可知道,大殿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朱允文说道:“不知道。”

丁显说道:“最大的问题是,大殿下不尊儒术。”于是丁显将朱雄英在营口大学堂的种种都说了出来,最后总结说道:“他支持变法,殿下就只能反对变法了。更何况,何大人与殿下亲近吗?”

何夕与朱雄英的关系不去说。单单说朱雄英与安庆公主之间的关系就行了。谁不知道何夕与安庆公主是有名的恩爱夫妻。何夕几乎已经确定是朱雄英船上的人了。

朱允炆还有选择吗?

朱允文说道:“我需要做什么?”

丁显说道:“什么也不需要做。尊礼守孝即可。因为他们会来找殿下您?”

朱允炆说道:“找我?怎么可能找我,我不是嫡长。”

朱允炆至今还记得丁显的冷笑,丁显说道;“这不重要,殿下真以为天下儒生,对嫡长都非常看重,非此不可?错了,这不过是细枝末节而已。朱雄英与何夕走得太近,不仅仅殿下不满意,天下间有太多人不满意了。只是而今在蛰伏而已。殿下只要给他展示出新的选择,自然会天下归心。”

朱允炆也不是傻子,就问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说道:“变法可是皇祖父定下来的。”

丁显说道:“陛下老了。而殿下日月尚长,陛下过去定下来的东西,之后能够推翻,而今定下的东西,未来就不能推翻了。变法这一件事情,太难了。几乎不可能完成。”

朱允炆说道:“其实我觉得,何大人有些事情做得不错。有些事情做得的确有些过了。”

丁显说道:“这不重要。殿下登基之后,想做什么都可以。只是而今,必须尊礼守孝,学习太子殿下。毕竟,真正能决定储位的,不是陛下,而是太子殿下。肖父,肖祖。殿下要选一个。”

车厢一晃,将朱允炆从沉思之中惊醒,外面市井之中各种叫卖之声传了进来。

朱允炆有些迷茫,心中暗道:“我的选择真的对吗?”

只是朱允炆知道,他其实没有选择?

不是吗?

------

两位皇孙还没有来到宫廷之中,锦衣卫已经将两位皇孙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这些无悲无喜,双眼之间甚至有一些怜悯之意。

太子这一辈很多事情都还没有搞定,孙辈之间,一些事情已经展开了。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唐代。唐代大部分帝位传承都是有问题的。每一次帝位传承,几乎都有一场腥风血雨。

伤了大唐的根基。

因为每一代参与夺嫡的人,几乎都是同辈之中最聪明最有能力,且与皇室最亲近的人。毕竟,不是聪明又能力,又能信任的人。如何能参与进入如此大计。

固然,如果辅佐登基成功,收获是巨大的,但是每一次夺嫡,必然有失败者。而且失败的人很多。

如此一来,很多人就牵扯其间,不能为朝廷效力。

一次两次没有什么?但是大唐帝位传承正常的太少。每一次都有,那里有这么多人才够霍霍了。

朱元璋之所以选嫡长制,这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今这些事情,更让他下定了决心。

太子能不换就不换。

随即又担心起太子的身体了。

历史上太子是洪武二十五年去世的。而今距离洪武二十五年越来越近,而太子的身体也一直不见大好。这让朱元璋也开始担心起来了。

不过,他随即宽慰自己,暗道:“而今的太医院已经今非昔比了。不会出现历史上的情况。”

他没有忘记正事,他叫来徐正,说道:“你亲自去传旨,让皇长孙先去看望太子,然后过来见朕。”

徐正说道:“是。”

皇长孙,这个词汇很玄妙。

似乎在确定朱雄英的地位,但似乎也没有确定,毕竟朱雄英本身就是皇长孙。而皇长孙毕竟不是皇太孙。不过,朱元璋不着急,他会一点点的让外界知道自己的想法的。

只是朱元璋也没有想到。朱允炆在丁显的提醒之下,已经决定有了决断。他这些小动作,并不会骑到什么作用,还会将朱允炆逼得与反对变法一方越来越紧。

他们真下手的时候,是在他死后。

朱元璋能管得了生前的任何事情,但是身后事,却是另说了。

------

不过,朱元璋的办法很是很有效果的,而且徐正也很会办事。徐正并没有早传口谕,也没有晚传,就在朱雄英兄弟两人在宫门前的时候宣布。

宫门是出入宫廷的要地,大部分时候都有官员经过。

所以,徐正这一嗓子,自然让很多官员听得清清楚楚的。

不出数日,就会有大聪明人去揣摩朱元璋的想法。

为什么是皇长孙,为什么一个字也没有提皇次孙等等。

皇帝就是这样,怕有人太揣摩圣意,又怕有人不揣摩圣意。

朱雄英并没有多想,他本来就想去看太子。毕竟是亲生父亲。只是按理来到皇宫第一个要见的人是皇帝才对。皇帝才是一家之主。他本来要先去乾清宫请安之后,才能去看太子。

有了朱元璋这一道口谕,朱雄英就方便多了。

朱雄英领旨谢恩之后,立即向东宫而去,而朱允炆的眼神之中有一丝复杂,但也仅仅是一闪而过,随即就陪同朱雄英去了。一路上朱允炆一直落后朱雄英半个身位,做什么事情都以这位兄长为尊。恭敬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看上去,真是一个懂规矩,非常好的弟弟。而且这两个兄弟之间,真实兄友弟恭。形影不离。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