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偶遇(1 / 1)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294 字 2023-09-17

第九十九章偶遇

张明迷茫的看着周围,一辆马车从他身边过去,不知道怎么了。马忽然惊了,长嘶一声,就要乱奔而出,带着马车乱跑。

张明下意思,一把抓住缰绳,立马沉腰,大喝一声,想要拖着惊马。却不想这马的力气极大,张明的布鞋踩着地面,几乎要磨出火花,都没有听下来。

眼看这马车就要撞人了,张明身子一晃,大喝一声,整个人猛地靠在马身一侧。

却见这马长嘶一声,顿时跌倒在地面之上。

张明这才长出一口气。

这一招,而今还没有名目。但是如果有后世武术家来看,自然能看出是八极拳的路数。只是这个年头,很多打法都会不成熟。或者说没有总结。

只是随即张明也是一惊。

却见这疯马,口中流血,眼见就不成了。

虽然说,大明对北方几次大胜,让马价跌了下来,但是即便再跌下来,也不是寻常百姓能够赔得起来的。

“多谢,这位兄台。”一个少年从马车之中探出头来说道。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宗德。

只是此刻的张宗德,已经不复当初在辽松运河畔少年样子了。

这几年对张宗德变化很大。

他已经是营口大学堂的毕业生了。

何夕与燕王与张宗德的一面,对于何夕与燕王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张宗德来说,却是人生之中不容错过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知道张宗德有过这样的际遇。

于是,张宗德很轻松有了营口大学名额,再加上张宗德争气,在四书五经上天分有限。但是在科学上,却很有想法。在营口大学堂之中,成绩非常好。

是以,这个时候才来京师。

前文说过,何夕将营口大学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招到京师来,但是张宗德不在此列。

并不是张宗德太差,恰恰相反,张宗德太优秀了。

在很多方面的优秀。

营口大学堂其实想留张宗德任教的,所以,何夕第一批招收的时候,张宗德根本没有到。只是而今却不一样了。因为何夕要建立北京国子监。这是对照南京国子监,大明最高学府之一。速赢小说

也是何夕要将自然学科难入大雅之堂的举措。

所以,在北京国子监师资上,何夕是不遗余力。将能招来的人都招来了。营口大学堂,太平工理学院,等等,何夕建立的这几所学院之中,最出色的老师与学生,有一个算一个,几乎一扫而空。

可以说,何夕在大明十年间培养出来的人才,几乎都在此间了。

北京国子监自然是何夕一派的大本营了。真正大本营,与南京国子监师完全不一样的局面。

张宗德此来,虽然没有任官,但是北京国子监建立之后,张宗德定然会有一个官职,虽然很有可能是八品,或者九品的小官。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清贵官职。

是以,张宗德此刻的经济条件,也不在乎一匹马。

一匹驮马,最多十两银子而已。

哪里比得上救命之恩。

只是张明不知道。

张明见状,已经起了抽身之心,没有怎么寒暄,转身就要走。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

张宗德心中一动,看出了张明的窘境,说道:“这位兄台,你是刚刚到京师的灾民吗?”

张明说道:“正是。”

张宗德说道:“还没有找到去处?”

张明说道:“正是。”

张宗德说道:“我有一个去处?你可有意?”

张明说道:“你不怪伤了一匹马?”

张宗德说道:“区区一匹马,哪里比得上我的命。北京国子监刚刚修建,而今校园都没有建成,只有几间房子,但是各地的老师都已经到了。需要很多打杂的人员。晚上看门守户,我看你身手不错,我可以带你过去,当然了,给不了你太多工钱。但是有一点,却是最重要的。国子监有很多书籍,你如果有意,可以读书学习。你的子孙,读书更容易一点。”

这一点倒是不假。

何夕其实有意普及教育,但是这一件事情要做成,太难了。不管是从经费,师资上,都有极大的困难。但是何夕不放弃每一个机会,比如这种营口大学堂下面办小学堂,钱很好解决,仅仅一所小学堂而已,师资也很要解决,不用老师,仅仅让学生去上课就行了。

于是,这个模式也就推行开来了。

中国人是最看重教育的,这种小学堂,对于很多大学堂的老师来说,其实不算什么。

因为古代有一个东西叫做家学。在宋元明之间,战事频频,一片混乱。很多学问都失传了。很多传承下来,都是有家学的。而且很多世家大族也有自己的私塾,可比学校的小学堂好太多了。

但是对于,一些与学校要关系的人。比如当地商人,与学校职工很多人都没有这些人条件,这个小学堂就是一个极好的去处。

张明一听,说道:“此言当真。”

张宗德说道:“自然当真,我就在国子监任教,不会骗你的。”

张明一下子信了张宗德,毕竟普通百姓对读书人都有一种盲目的信任。而张宗德这几年也是一直在读书,身上有一种寻常百姓身上没有的书卷气,这也是看得出来的。

张明也就有了选择,说道:“那就多谢张大人了。”

张明之所以这样选,一方面,就是因为国子监这个明头,张明其实不知道国子监是什么,听张宗德说,好像是一个学校。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府衙门。

小老百姓太知道,在官府之中有太多隐形权力的。这与发多少钱没有关系。

另外一方面,就是读书。

张明粗识的几个大字,是父亲教授的。他父亲也不认识多少字,但是他将自己所认识的字,全部交给了儿子。这就是中国百姓对知识的渴望。张明并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那个条件。

但同样的,张明而今还没有孩子,但是他愿意给孩子一个读书的希望。

如他父亲对他一样。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