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扫松间堂(1 / 1)

眼看着庆典结束,南京城里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反对派们也偃旗息鼓。

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三人这段时间一直跟在朝臣队伍里参加各种仪式,接着参加各种会议。其实他们早就想逃离南京,但他们知道身边不乏监视者,没办法甩开这些耳目。

但是,他们仨毕竟早就在南直隶一带混了,南京城里还是有点熟悉的。

三个人之间也没有联络,就连在下榻的驿站里都不互相串门。但是在朝堂上互相使了个眼神,晚上便前后分批去了松间堂。

看起来三个男人分别去松间堂,一点毛病没有。毕竟他们此时远离家人,又没有具体的工作要做,每天机械的上朝,晚上出去找点乐子,还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三个敏感的人去同一个地方,本来就是不正常的。再加上这个松间堂,已经是梁兴扬重点监控的场所。

梁兴扬在南京的临时寓所是魏国公徐宏基的一处别院,地处秦淮河边,这里是闹中取静,正门在一处小巷子里,后门外边就是秦淮河,这里已经变成了南京的情报中心。

万世佟如今已经来到了南京,全面主持着情报工作。北方的情报工作如今基本上交给了张靖宇和吴敬明。

梁兴扬正在书房读书,万世佟轻手轻脚地来到书房外,敲了下门道:“四爷。”

“进来吧。”梁兴扬的声音响起,万世佟便推门而入。

梁兴扬手上的书没有放下,万世佟看到是一本《资治通鉴》,便走近了给梁兴扬茶杯里添了点水,继续道:“黄、刘、高三人去了松间堂。”

“好!”梁兴扬将手中的书放下,满脸喜气道:“正好要探一探这个松间堂是不是龙潭虎穴。点上人马,搞个南京扫黄行动!”

......

南京扫黄打非行动办公室,简称“扫黄打非办”刚成立,就连朝中的很多大臣都不知道这个部门的存在,今晚是第一次行动。

随着命令的下达,巡城御史、五城兵马司、锦衣卫的一些人马被喊到指定地点集合,这里停着一溜的马车,车厢全部是用黑色的幔布覆盖,看不见里面的情形。一帮子东江的老兵穿着全黑色的制服,只有红色的袖章上写着黄色的“特卫”,显得与众不同。

一个首领一样的人,给他们分了队伍,四种人马打乱了分成几组,每组安排了一个组长。每个组各自的职责也很明确,跟着组长行动即可。

这些抽调的人,都上了马车,从里面也看不到外面,这些“特卫”也跟着上了马车。

马车开始移动起来,大量马蹄和车轮在石板街上的声音在夜空里传得很远。毕竟是没有经历过战火,很多百姓还出门围观,但看到全黑色的车队,吓得赶紧回去,毕竟没见识过军事行动,但大半夜的这么一支纯黑色车队,肯定是了不得的行动。

车队在松间堂大门停下。

“特卫”们下车列队,很是整齐,巡城御史、五城兵马司、锦衣卫的人也学着排队,稍微显得稀稀拉拉。

首领给各位组长分配了任务,有的小组将松间堂团团围住,可能的出口统统有人把守,不光是大门、侧门和后门,就连附近的路口都安排了人手;有的小组负责跟随首领行动,但又细分护卫和站岗类的,护卫类的就是跟着首领行动,站岗的进去的任务是占据有利地形,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行动很完美,不管是正在里面买春或只吃饭喝酒没买春的官员,统统被带走,都用黑布蒙着脸,压上了马车。

据说有几位功夫高强的武将从围墙翻了出去,被特制的“渔网”捞了个正着,最厉害的是一位大人,已经跳进秦淮河里,却被水里等候的“水鬼”一下子拿住。

......

这些官员一下子失联了。

第二天,好几个高级别的官员都没有上朝,各个衙门几乎都有几个人瞬间消失,应天府作为地头蛇衙门都有几个胥吏没去点卯,不知去向。

不管是朝堂还是各个衙门,都在议论,究竟是什么情况,怎么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

到了中午,大家都得知了一个消息,是“扫黄打非办”昨晚的行动,很多人都是懵逼状态:啥玩意儿叫“扫黄打非办”,这是哪里的衙门?

消息人士很快简单摸清了一些情况:

“扫黄打非办”是忠武侯爷直属的部门,副总指挥是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钦命军情司指挥使万世佟(万世佟如今升任军情司指挥使,妥妥的一把手)等人,是刚刚成立的机构,本身没什么人,理论上“大明扫黄打非行动”下设的处理日常事物的办公室,整个“大明扫黄打非行动”的最高领导是皇帝本人,梁兴扬是这个办公室的主管。

这个所谓的“扫黄打非办”有什么职能呢?

很简单,也很复杂,就是协调各有关部门,针对官员宿娼嫖妓等违法行为、以及各类非法组织,开着特别行动,目前业务刚刚在南京城开展,也是抽调的有关部门的人员,再加上东江退伍老兵(这些老兵是历次战斗负伤人员,本来安置在了后勤部队,现在终于有了更好的去处)。

敏感的人立刻知道,这支力量是很重要的,它不是部队,动用这支力量不会引起百姓恐慌,也不会引起政敌的反弹,只不过是一支准军事力量,但职责涵盖了监察、治安、反间防谍等范围,很有用。

当然了,这次落网的最大目标是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三人。

但朝堂诸公没有站出来说话的,这三人说简单点便是军阀,平常对这些文官不理不睬的,除了拨付军饷给他们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其他人的面子都不给。

马士英这次也自身难保了。

就在上午大家还在议论纷纷时,圣旨下达,升马士英为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入阁办事,不再担任凤阳总督,毕竟在危机时刻他也维持了三镇,算是护卫了大明南半壁江山,如此封赏也对得住他。

马士英得了升职,自然也不可能再保手下这三员悍将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