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大汉烈士陵(1 / 1)

立后的诏书一出,可把陈蕃、胡广、郑玄这帮老臣给高兴坏了。

随后,一帮老臣请命入宫,向太后请下了主持天子大婚的事宜,开始忙碌了起来。

陈蕃、胡广这两位老人,可谓是越老越精神,对于天子大婚的流程,那是布置的面面俱到。

如今朝廷财大气粗,用胡广的话来说,立后大典,关乎天子终身大事,必须往大了办,越大越好。

一向主张勤俭的胡广,这次也是难得的大方了一回。

想要办的大,那就得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才行,随后经过百官与太后的商议,将天子大婚的日子,定在九月十日,足足三个月的准备时间。

而宋玥的母亲也带着府中的女眷进入了皇宫,开始向宋玥传授一些“侍寝”的事宜。

六月二十日。

就在众人各自忙碌之际,在太常卿的主持下,于未央宫前,为天子举行了成人礼。

随后窦妙当着文武百官以及一众宗亲,将传国玉玺亲自交到了刘宏的手中。

“皇帝,从今日起,大汉便真正的由你来做主了。”

看着眼前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的刘宏,窦妙不禁回想起刘宏当初刚入宫时那副孤独、无助的样子,眼中满是欣慰。

“多谢母后这些年来得照拂,儿永远铭记于心。”

郑重的接过传国玉玺,刘宏看向窦妙略微苍老的面颊,眼眶微微一红。

成人礼完成之后,天子正式入主未央宫,随后诏告天下。

正式亲政之后,刘宏召集了袁逢与曹嵩询问了烈士陵园事宜。

得知一切都准备就绪,烈士家属也全都接到了洛阳之后,刘宏遂便下令百官,准备迎北征烈士的遗骸进入烈士陵园。

两日后,刘宏身着天子衮服,亲率文武百官、军中将士,来到了位于城西的烈士陵园。

在他们身后,则是数千名身披孝袍的烈士家属,烈士们的骨灰坛也被他们紧紧的抱在怀中。

陵园周围,此刻也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与年轻学子,所有人都庄严肃穆的站在那里,现场没有半分响动。

一入陵园,首先映入众人眼帘的便是中央那块高约三丈的巨大石碑。

此碑由工学院的工匠,率领大量民夫,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百多块大理石堆砌而成,被刘宏命名为:大汉英魂纪念碑。

纪念碑上书八个大字:护国英魂,永世不朽。

石碑前,一面红底金边的“汉”字大旗,迎风飘扬,似有万千烈士围绕四周。

连同刘宏在内,所有人都目露敬仰的望着那座巍峨的纪念碑。

随后,在礼官的主持下,怀抱亲人骨灰的烈士家属,神情悲痛的来到了一座座的墓碑前。

墓碑上篆刻了烈士们的姓名、籍贯、战死年龄,而后便是他们的战绩与经历的战斗过程。

随即,烈士家属们,将骨灰放入了石碑后方的葬坑之中,一旁的将士们上前进行填埋。

随着填埋完成,陵园内顿时响起阵阵哭喊之声。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双眼含泪的抱着石碑,满是老茧的粗手,不断的摩挲着石碑上的文字。

“我的儿啊,你没有白死,娘为你高兴。”

虽然她不认字,但她知道,这是她儿子存在过的证明,她儿子的名字也将被所有人铭记。

另一边,一名年轻的女子,目光出神的望着自己丈夫的墓碑久久不语,女子身旁,一个七岁大的小男孩儿,轻声抽泣着。

女子伸出手,抚了抚儿子的头顶:“不要哭泣,你的父亲是一个英雄,英雄的儿子,不能流泪....”

“母亲放心,儿不哭,儿长大以后,也要向父亲一样,当一个英雄。”

小男孩儿闻言,当即擦掉了眼角的泪水,目光坚毅的看着自己父亲的墓碑。

周围前来观礼的百姓、学子们,看着烈士墓前,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忍不住潸然泪下。

刘宏遂将此处命名为:青山烈士陵园。

并下令,于青山之前修建一处纪念广场,在广场四周,修建十座学堂,以供烈士子女读书识字。

直至日落,前来祭奠的人们方才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每日前往拜祭的年轻人,也是络绎不绝。

“大丈夫,生当为国死战,死当埋骨青山。”

每个一个拜祭过的年轻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这样一句话。

继英烈祠、忠烈祠之后,烈士陵园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第三个圣地。

此时距离高句丽覆灭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入驻辽州的官员们率领的近百万夫余、高句丽民夫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已经修出了连通大汉与辽州的临时官道,并开始扩建与加固。

曹操、刘备、孙坚、袁绍等人也各自招募了一批士兵,开始返回辽州建设幽辽防线。

迁徙的第一批百姓也陆续到达了辽州,在官员与军士们的帮助下开始建设他们的新家园。

调任承德太守的杨彪,也在第一时间,收拢了大量南乌桓的百姓,派遣官员教授他们耕种的同时,也派人教他们学习汉话。

如今的承德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再加上有了混凝土的支撑,城墙已经大致完工,只需两万守军,便可阻挡鲜卑十万人马的进攻。

赵郡的灾后重建,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受灾的百姓们基本已经住进了新家,并进入那些临时的作坊做工,无数商人、大户也纷纷前往收购商品,当地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

朝廷征召造船工匠的诏书,也传遍了大汉,等了这么久,朝廷终于注意到了他们,江东以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工匠们顿时开心不已,纷纷打点行囊,前往洛阳。

其中最高兴的还是要数江东的陆家、朱家等精通造船的家族,他们敏锐的感觉到,未来的几十年,朝廷一定会大力开展海上建设,于是也开始做着各种准备。

大汉境内,其余各郡县的官员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为今年的秋收做着准备。

御林营也派人前往各地,开始招收新的学员。

就在整个大汉都平稳发展的同时,一支大汉的军队正缓缓行进于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

军队前方,领头的三名将领,正是黄忠、吕布、董卓三人。

军队人数不多,只有一万两千人,可是跟在军队后方的辎重队伍,以及护送辎重的郡国兵,却足足有着三十万人。

这是三十万人都是段颎、荀攸、陶谦、种邵等人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从凉州十郡征召而来的青壮。

这些人除了负责运送粮食、草料、甲胄、箭矢以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于沿途兴建驿置,用来搭建一条敦煌通往鄯善的行商补给线路。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