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皇帝赐婚之小姐傲娇(1 / 2)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4183 字 2023-11-03

郑和,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好太监”了。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太监很多,但大多都是坏名声,秦朝的赵高、东汉时期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辅国、北宋的童贯、清末的李莲英。

大明朝的坏太监就更多了,王振、刘瑾、魏忠贤……

太监,一个原本值得同情的中国古代职业,却生生被这些“坏太监”弄成了“贬义词”。

郑和,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后世的中国人因为他的功绩,甚至很多时候忘了他的太监身份。

此时的郑和正当壮年,才四十一岁。

或许是因为多年海上航行的关系,他的外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苍老一些,但是肤色很健康,身体看上去很结实、魁梧,目光也很坚定。

后世历史书中的郑和,猛然出现在高希的面前,让他格外兴奋与激动。

当郑和向众人行过礼之后,高希站了起来向郑和恭敬还礼。

众人有些奇怪,一个太监有什么好礼遇的?

郑和也感觉有些诧异,刹那间也很是感动。

自从随燕王起兵靖难,他立下战功无数。

这些年下西洋,风里来、雨里去,为大明披肝沥胆。

可是对于朝臣们来说,郑和听到的,永远是对下西洋、对他的非议。

他是皇帝任命的出使西洋的正使,可是朝臣们看他的眼光永远都带着鄙夷之色。

可是初次相见的这位年轻的大人,却向我行礼……郑和的内心极为感动。

无论古今,受到应有的尊重,是每一个人都期望的。

况且,高希的眼神是如此的清澈与真诚,这一揖没有丝毫的伪装。

郑和看向高希,抱以感激的眼神。

但为什么这些大臣看到郑和进来,反而个个叹气呢?

一个字:钱。

每一次下西洋,船队总人数高达二万七千多人,船只总数超过二百艘,每次海上航行时间长达一两年。

想一想需要备办的瓷器、药材、丝绸、铁器等各色货物,还有造船成本、人员薪酬、伙食开销、兵器弹药等等,就算放到今天,也是一笔极其庞大的开支。

有学者研究统计说,郑和七下西洋的总成本高达六百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平均成本约为八十五万两白银。

今年年底,郑和将要第四次出使西洋。这不,钱又不够了。

永乐皇帝亲自带着郑和来要钱了!

掰一掰手指,前三次下西洋,已经花出去二百五六十万两银子。

有人通过折算估计永乐初期,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1100万两白银。听起来好像还行,支撑一两年才一次的下西洋,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一次八十五万两的开销,已经占到了岁入的77,那不是一般的高,那是相当高啊!

问题是,国家并不是只有“下西洋”一件事,北征、防倭、平乱、赈灾、水利,哪一样不要花钱?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大明的税收以农业税和人头税为主,主要以实物形式缴纳,这岁入1100万两白银是折算出来的,其中真正的白银部分并不是大头。

收税可以收实物,但采办物资必须要用银钱。

不难想象,缺钱,是确凿无疑要发生的事情。

现在又要下西洋了,八十五万两还有相当一部分缺口呢,后面还有不知道多少次“下西洋”,这个无底洞,谁受得了!

“陛下,夏元吉大人来了,在殿外候着。”太监禀报。

“哦,这个夏元吉,倒是消息灵通。平时朕要钱,朕找他都难。一听说议下西洋的事,他就来了,定是与朕打擂台来了。让他进来。”

“父皇,儿臣以为,现在北疆局势不稳,前次已经确定备战的预案,户部正在筹措军需粮草。奴儿干都司(在东北方向)去年新置,经略东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运河疏浚、交趾和贵州局势不稳、东南防倭等几件大事,还有父皇的吉壤(永乐皇帝的陵墓“长陵”)亦在兴建,此次下西洋若能缓一缓,朝廷负担也可小一些。”朱高炽说道。

夏元吉走了进来,正好听到太子所说,他向永乐皇帝行了君臣之礼后,开宗明义。

“陛下,臣一向反对下西洋,并不是反对陛下经略西洋的雄心,而是反对寅吃卯粮。国家行政,和老百姓过日子是一样的,量入为出为要。太子刚才说的几项大头开支,加上日常花销,今年的朝廷开支估计会有两千万两的亏空。”

夏元吉这话并非夸大其辞或空穴来风。《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说,估计永乐时期所有活动的消耗,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倍。

如何应对巨大的财政赤字?不加节制地加征税收,是一个办法,看起来没有成本。

果然,朱高煦毫无顾忌地说道:“这有何难?加税便是了。”

“不可,汉王殿下。”杨士奇立即出声反对,“大明百姓如今的赋税负担已经很大了,过度加税,若激起民变,会危及社稷。”

夏元吉的办法则是,节流。

砍掉那些花销巨大、华而不实的项目,也是他以及文官集团的集体主张。

“陛下,太子殿下与杨阁老的担忧,臣等深以为是。臣等并不反对陛下下西洋,但下西洋并不急在今朝,将钱花在刀刃上才是要务。”金幼孜说道。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