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些年励精图治,南征北战,又有都城北迁、编撰四库全书、郑和数次下西洋、疏浚运河等大事,坐镇京师的时间并不多。”
“太子监国,兢兢业业。可是前有汉赵二王谋夺储位,现在又见陛下有更立太子之意。做太子的,能不忧心吗?就像陛下这么多年担心朱允炆复辟还朝是一样的。”
永乐皇帝才为去了朱允炆这一块心病而高兴,没想到杨士奇借机提起更立太子这件事。他语气平缓,隐隐还带着一点小心翼翼,但态度是坚决的,就是要力保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永乐皇帝没有发火,杨士奇是股肱大臣,向来持正公允,哪怕意思与皇帝相左,也是谋国之言。
永乐皇帝感到喉头发痒,急忙抓起手边的帕子捂住了嘴,轻咳了两声。
“阁老,你不是皇帝,不知道做皇帝的难啊!”
“朕要的太子,不是一个只能将事做好,却少了进取胆略的太子。”
“大明太大了,周边情势复杂,内部千头万绪,若不能像太祖和朕这样有文治武功的雄才大略,只知道守成,那么朕百年之后,大明的江山便很快会江河日下。”
“就算...就算朝中大臣非议,朕也不会退缩。”
“陛下...”杨士奇想抢着再说几句,为朱高炽说话。
永乐皇帝却立即抬手示意制止了他:“咳咳,阁老,不要多说了。朕是大明之主,朕知道什么人才更适合做太子。你是朕的重臣股肱,朕决定的事,希望你支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士奇也不能再说什么了,只能无奈地就道:“陛下,臣谨遵圣诲。”
此时夜深人静,两人都没说话,永乐皇帝粗重的呼吸声在书房里清清楚楚。
他再度拿起面前朱允炆的信和那枚小印,仔仔细细地看着,口中喃喃道:“是啊,不可以再夜长梦多了。”
“阁老,你来执笔,今夜就替朕拟出更立太子的诏书。”
“是。”听到永乐皇帝这么说,杨士奇知道更立太子的事已经决定了,他走向一边书案的步子有些落寞和颓丧。
这份诏书并不难写,核心内容就是一句话:收回朱高炽太子金印宝册,册立皇四子朱高爔为太子。
其余的内容,无非是夸耀朱高爔(高希)过往的战功政绩,突出他的“贤能”,以加强“立贤”的理由。
还要安抚拥立朱高炽一派的大量文武官员的人心,毕竟废朱高炽太子位的理由并不充分。
更何况,朱高炽是嫡子,是先皇后徐妙云所出,而朱高爔却是庶出。
“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放在哪个中国古代王朝,都会引发一波汹涌的反对浪潮。
杨士奇默默地写着,却听永乐皇帝说道:“阁老,更立太子事大,此为密诏,无朕旨意,不可传诏。”
“是。”
“这些年事多,你们虽然叫高爔四王爷,但他的皇子身份至今未正式恢复。恢复高爔皇子身份的诏书,你也一并拟了吧!”
“是。”
“也不要再拖了,明天就让钦天监就近择一个吉日办了吧!”
“是。”
高希和永乐皇帝父子相认后,虽然已经是事实,但一直没有履行认祖归宗、确认身份的仪式。
如果皇子的身份不确认,那么更立高希为太子,也就无从谈起了。
咯吱,书房的门被人轻轻推开了,刘公公神色紧张地走了进来。
一阵小风吹进来,将灯烛吹动,晃了好久。
永乐皇帝是披着衣服出来的,和杨士奇说了半天话,这时身上感到一阵凉意。
他伸手将身上的衣服拉了拉,却还是咳了起来:“咳咳咳,刘乞,什么事?”
“陛下,兵部尚书方宾来了,在书房外候着,说有紧急军务要禀告陛下。”
永乐皇帝正想叫方宾进来,又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陛下,太子殿下,还有四王爷也来了。方大人说事出紧急,因此也叫了太子殿下和四王爷。”
杨士奇停了笔,知道出了大事,却没忘了拉过一张空白宣纸盖住了墨迹未干草拟的诏书。
众人一进殿,急匆匆地就要行礼,永乐皇帝手一挥:“方宾,有何紧急军务,快说!”
“陛下,宣府急报,阿鲁台进犯兴和。”
兴和,也就是今天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
永乐皇帝一听便怒气上涌:“阿鲁台,不知好歹!”然后,一只手撑着桌案,另一只手仍旧拿帕子捂住嘴咳个不停,刘公公立即上前帮着抚背顺气。
“阿鲁台大胆!上回父皇指挥斩首行动,四弟千里奇袭,数日便从鞑靼大营中将他活捉到大明。父皇仁慈,以边境子民安危为重,恕其大罪。他也表示,要洗心革面,再不与大明为敌。想不到,才回去多久,他就带兵进犯兴和了。如此小人,定要迎头痛击。若再抓住,定斩不饶。”朱高炽很气愤。
不过,永乐皇帝有些奇怪地看着他,突然主张“迎头痛击”、“定斩不饶”,这样的激烈用词和主张,与朱高炽历来宽仁、不愿轻动兵戈的形象不符啊!
再看一旁的高希,今天也一反常态。
照以往来说,他肯定站出来主战,而且要亲自披挂上阵。
可是今天的高希,萎靡不振地坐在一边,不发一言。
“爔儿,你如何看?”
“哦,父皇...”高爔病怏怏地站了起来回话。
众人这才看到高爔面色发白,双眼无神,全无平日的精神头。
“嗯?爔儿你怎么了?”永乐皇帝关切地问道。
“四弟,你...你怎么了?”刚才在门外黑暗中,他也没注意到高希的面色,这时看清楚了,也惊讶不已。
“父皇,大哥...我...我没事,大概是白天吃了生冷的东西,腹泻了好几回。白天已经看这大夫,睡前喝了汤药,这会儿已经好多了。”
“刘公公,传太医。”永乐皇帝说道。
“父皇,阿鲁台进犯兴和,我的意思和大哥一样,上回已经饶了他一回,他却不知悔改,这回定要出兵将其生擒,严加惩治才行。否则,大明国威、父皇的君威何在?儿臣...儿臣愿意带兵出征。”高希说道。
永乐皇帝沉吟片刻,说道:“这个阿鲁台,多少次败在朕的手下。唉,未开化的蛮族,辜负了朕对他的恩典。朕决定,再次御驾北征。”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