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大保帝国里有两大院,也就是军务院和政务院。
而这两个院名义上是个院,但是都没有设立院长或副院长之类的职务,都是徒有虚名而已,和大督察院、大审判院、司法院、翰林院都有掌总的人截然不同。
怎么说呢,大督察院的都御史也才正二品,而工业部等名义上归属政务院的尚书,人家也是正二品呢。
因此工业部和大督察院实际上是平等机构,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同时表面上是罗志学直接管辖两院,但实际上也就等于罗志学继续直辖两院内的十几个部机构。
而再加上其他机构,罗志学直接管理的中央机构就有二十多个了,并且这还是暂时,未来罗志学还打算对工业部等政务院的部进行拆分,准备再设立多几个政务部。
那么未来罗志学直接管理的中央机构可能就能有三十几个。
而目前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目前是各府,未来是各省也直接向罗志学报告。
未来再来十几个省级机构的话,那么罗志学直接管理的机构就得有四十多个左右。
这些机构的所有事务,最后都会汇总到罗志学这里来,而罗志学一个人肯定是没办法处理这么多事务的。
而这就需要罗志学谋划已久的制度来进行减轻自己的工作了,同时又能牢牢把控权力了。
这就是罗志学谋划已久的参务制度。
参务制度,这是罗志学参考了明内阁制度、清军机处制度,综合其优劣后制定的一个制度。
罗志学将会挑选部分臣子,让其‘入宫参赞要务’。
这些臣子连个正式职务名称都没有……只有一个不算差遣的差遣!而形容为参务大臣,只是为了好记……
因为根本就没有参务大臣这个职务,同时也就无品级、无定员、无薪饷,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参务大臣们都是兼职。
来去只需皇帝一句话,用谁也只是皇帝一句话。
此外这些参务大臣之间也没有高下之分,互不统属。
并且每一个参务大臣分管不同方面的事务,免的出现一个文官参务大臣对军务指手画脚。
简单来说,就是罗志学准备找五六个人,让他们各自分管一大片事,并让他们直接对自己负责,让自己的工作轻松一些,同时又严格限制这些人的权限,并能随时收回。
这种制度好坏先不去说,未来会演变为怎么样也不提,但这已经是罗志学目前所能想到最好的一个权力制衡办法了。
毕竟罗志学不打算把权力直接下方,但是自己又忙不过来,同时又担心出现权臣尾大不掉的情况。
最终,选择这种名不正言不顺,来去全凭罗志学一句话的参务大臣就出现了。
九月十七日,罗志学颁发新官制后,下发圣旨,招参谋部部长徐志贤、军政部部长魏开福、工业部尚书袁高峰、税务部尚书陈星凯、吏务部尚书郭全书、大督察院都御史秦高林一共七人随驾参赞军政要务。
而这七人,也被外界称之为参务大臣。
而当百官们详细了解了这个参务大臣负责的具体事务后,一个个很默契的把他们当成了类似明朝阁臣的这种大臣。
因为罗志学下发的圣旨里,已经详细规定了各臣子的分管事务范围,徐志贤分管部队建设、作战、训练等事务,魏开福分管人事、军纪、考核、募兵、军民等事务。
袁高峰除了分管工业部所属的一堆工厂外,还分管民生经济事务,简单来说就是内部发展的事都归他管,这负责的事一大摊子呢。
参务大臣制度的出现,让罗志学能够在直接掌管数十个机构的同时,还能把事情处理的过来。
敲定新官制,推行了参务大臣制度后,罗志学针对新生的大保帝国的政治构架改革也算是初步完成了,后面虽然还有其他诸多事务,不过都可以慢慢。
毕竟框架已经打好,接下来往里头填充内容就行了。
因此敲定这些大框架后,罗志学也就把聚集在汉阳城的各将领们、地方官员们给赶回了驻地。
时局紧张,事情那么多,该滚回去办事就滚回去办事,天天赖在汉阳城干啥。
这众多文武官员相继离去后,汉阳城这边才算是恢复了正常情况,而在九月的十八日,罗志学召开了第一场参务会议。
七个参务大臣全部出席,这一天的会议里,罗志学也没和他们讨论太多的东西,不外乎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完善而已,主要是让他们先适应适应立国后转变。
而等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十九号的时候,罗志学也召开了立国后的第一次高等级军事会议。
五个部长两个总监以及第一师师长李成通、第四师师长董明杰、近卫师师长李东绍一共十个人参加了会议。
而这一次的会议就不是随便谈一谈了,而是正式商讨渡江攻打楚南事务。
会议开始的时候,参务大臣、参谋部部长徐志贤少将就开始向众人详细介绍了目前保乡军的情况以及明军的情况。
“目前我军已经掌控了楚北地区以及大部分南阳府地区,同时还控制了部分川东、汉中、中原地区。”
“北面,我们掌控南阳府绝大部分地区,目前南阳府一带,只有叶县还处于明军掌控之中,其余各县都已经处于我军控制之下。”
“在南阳一线,我们驻防有主力第二师,第一守备师,上述两部足以力保鲁阳关、裕州不失。”
“在西边,我们除了掌控了郧阳府,荆州府江北区域外,还掌控了陕西汉中府之洵阳、平利两地;西安府商南;‘四川夔州府之大宁、大昌两地。”
“整个西线地区,我们驻防有第二守备师、第三守备师、第四守备师一共三个守备师以及一个独立炮兵营,近期我军第四守备师正在谋划攻打巫山县。”
“在东部,我们已经全面掌控了德安府、黄州府,第三师下属之第五步兵旅驻防义阳三关一带,第一师第二步兵旅等部队驻防黄州府黄梅一带。”
“此外,新编之第五守备师已经移防麻城、罗田一带,麾下各营分驻在义阳三关以南、宿松以北的大别山各关卡,如阴山关、松子关等地,同时协助第二步兵旅作战。”
“在南线,暂时无战事,我军在荆州府一线驻防有第三守备师,汉阳府一线驻防有第一师第一步兵旅等,新编之第四师,两个臼炮营,新编之第六守备师以及近卫师。”
“海军之长江舰队目前也驻防在汉阳城码头!”
“经过过去数月的持续扩军以及整编,我军主力部队目前一共有五个主力师,六个守备师,一个骑兵旅的编制,此外还有三个臼炮营,两个独立野战炮哨等编制。”
“各守备师皆为齐装满员,主力师暂时只有第一师齐装满员,第二师目前有兵万人,然火枪只有三千支,两斤半野战炮十二门;第三师目前有兵七千人,火枪两千支,两斤半野战炮六门。”
“第四师暂时只有新兵四千,火枪一千,两斤半炮六门。”
“近卫师暂时有兵四千人,火枪两千五百,两斤半炮十二门。”
“主力部队依旧还存在缺乏兵员,更缺乏装备,同时存在大量新兵,训练严重不足的情况。”
听着徐志贤的话,罗志学也是翻看着手中的文件,这上面详细列出了各部队的兵员、装备情况。
对于大部分主力部队缺乏兵力和装备,训练也差的情况,罗志学早就有所预估,他们保乡军主力部队扩充的速度太快,短短几个月里就从几千人扩充到几万人。
这又不是守备部队,直接整编一下就能用,这新扩编的主力部队,都需要重新招募新兵,打造枪炮,短时间内想要扩充几万主力部队的难度是在太大,根本就不可能办到。
因此别看保乡军现在都弄出来五个主力师的编制,但实际上齐装满员的只有第一师,其他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并且很多主力部队里的兵员都存在训练时间太短的情况,哪怕是第一师里也如此,里头的第四步兵团也是新扩编没多久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时间太短,扩军太快所导致。
对此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是继续让兵工厂埋头生产武器装备,让士兵们加紧训练,然后剩下的交给时间。
而接下来徐志贤又介绍了目前已知的明军情况,这方面就没有说的太仔细了,因为现在保乡军也搞不太懂明军那边的情况,不是保乡军的情报搜集能力差,而是明军实在太乱。
明军体系非常的繁杂,有募兵为主的营哨战兵,也有普通卫所兵组成的营哨兵,还有普通卫所兵,然后还有各地巡抚们直接征召的青壮民夫组成的各种县勇啊什么的,乱七八糟的让人看了都头大,根本搞不清楚对面到底有多少可战之兵。
而且最恶心的就是,你看发现前头有个某巡抚直属的抚标,兴许以为就是精锐战兵了,但是上去一打就会发现,这原来只是一群临时征召的民夫……
然后又看到一支某卫所将领手底下的卫所兵,以为只是一群卫所兵渣渣,结果上去一打,就会发现里面全是挂着家丁名头的募兵精锐。
没搜集到详细情报,又没有实际接触之前,保乡军的将领们其实很难搞清楚对面这些明军到底能不能打……
别说保乡军将领搞不清楚了,就算是洪承畴和杨嗣昌,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手底下到底有多少可战之兵。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对面的明军依旧没有太多火炮,尤其是长管的火炮。
而这也就给了保乡军发动渡河攻势的底气!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