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皇帝和户部尚书他们,也并不是傻的。
他们也知道这个办法隐隐有些不对,只是他们并没有学过经济学,没有见过这种对于经济行为的分析。
所以他们只是隐约觉得不对,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巨大危害。
经过赵策这一番浅显易懂的分析后,朱厚照的表情已经从最初的茫然,到恍然大悟,再到噤若寒蝉。
他已经想通了其中的关键,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之处。
朱厚照倒吸一口凉气,结结巴巴的道:“后果竟、竟如此恐怖......”
“这样一来,宝钞最终会沦为一张废纸......”
赵策道:“不错。”
“宝钞沦为废纸,大明仍旧会继续用金银铜做货币。”
“但是这样一来,那些手持宝钞的人,又能怎么办?”
“如此一来,还不如用我的法子......”
朱厚照“唰”的一声站起来:“确实,此法不可行!”
“不行,我得去阻止他们!”
“永西伯,我先走了。”
说完,也顾不上那些表格,直接便快步冲了出去。
赵策看着他急急忙忙的走出去,低头收拾着朱厚照留下的这些表格。
诚然,小朱同志不怎么靠谱,找的人办事也都是直接糊弄他。
但不得不说,他的感觉大部分,都是对的。
增刊大明宝钞这个办法,绝对不可行。
抬高商税,这么大的利益唾手可得。
却又没人愿意支持他。
赵策也知道,这些统治者们为了维护统治,是不能轻易打破这个阶级观念的。
所以他一开始也只是随便写写。
如今见到朱公子这般的重视,赵策倒也有了一分责任感。
“要如何说服朝廷抬高商税......”
经商有门槛,不可能人人都去经商。
粮食也并不是单靠百姓们努力,或者种地的人多了,就会有丰收。
作为皇帝、作为内阁的那些高官,他们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知道。
但农业社会,粮食就是最基本。
除了把百姓们锁在地里,让他们不停的开荒、种田,也没有别的办法。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桎梏,要改变当下的局面,并不能单靠一份策论就可以。
要人为的踏出这一大步,必须得铺好路。
赵策想了想,唤来陈亮,问道:“今年地里的红薯可收成了?”
秋收之后,春天育种的红薯也种了下去。
先前赵策一直忙着考试,苏彩儿并不让这些杂事去打扰他。
如今经过朱厚照这么一闹,赵策这几天只顾着妻儿的小家脑袋,想的事情一下子又多了起来。
这便想起了先前的红薯。
还想起了他出发前,在广州府的一个港口,和那海商约定好让他帮忙寻找土豆和玉米的事情。
也不知道这海商,如今回来了没有......
“回老爷,今年地里的红薯都收成了,一共收了三亩,每亩大概收成18石左右。”
亩产18石......
相比后世的亩产五六千斤,这红薯产量明显不大够看。
但这古代,高产的稻谷也就四五担。
这样的产量,已经能得到朝廷的嘉奖。
两相对比,红薯的产量说出去,估计整个大明都会为之震动。
红薯收了之后,大棚那管理的人,又在周围租赁了不少的土地,把红薯藤种了下去。
虽然制作大棚的费用不菲,但是赵策今年是准备卖些青菜和搞些辣椒的产品去卖的。
所以再制作多点大棚,也不会太浪费。
这样一来,到了明年开春,估计就不用担心不够红薯种子了。
赵策点点头,说道:“准备几筐红薯,我要给朱公子和朱老爷送一些。”
......
朱厚照急急忙忙的回了宫。
弘治皇帝已经在和诸位大臣,讨论着宝钞的使用方法。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