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输了。
只要今日的事情传了出去,这几个僧人,绝对讨不了好。
他们估计会被逐出佛门,再也没有寺庙肯收留他们。
最终或是还俗,或是流落街头,做一个野僧。
相对的。
既然他们给赵策安了道教的身份。
那作为统治者的弘治皇帝,也要对此事作出表态来。
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
在皇帝面前论道输了的一方,无异于会招来灭顶之灾。
无论佛道,先前都迎来过几次统治者的大清洗。
今日发生的事情,不止皇帝,就连未来的皇帝,都是看在眼中的。
这也是为什么,刚刚的大师,甚至连脚步都开始虚浮了起来。
一个人死,可能还不算太怕。
但如果因为他害死了一群人。
那他身上的罪孽,可就洗不清了!
弘治皇帝作为一个仁慈的守成之主,当然不会用这么激进的手法。
但不激进的手法,他一时也有些想不到了。
赵策思考了一番,才说道:“陛下,臣听闻先帝之时,大肆册封了许多的僧人。”
“一直到如今,我大明境内的僧人数量都还是不少。”
弘治皇帝点点头。
“不错。”
“朕登基后,整肃了几番。”
“但僧人的数量,还是只增不减。”
寺庙不用交税。
挂靠在名下的田税、人头等,全部都不用交。
更有些有经营头脑的大和尚,甚至能把寺庙经营成拥有当地最大产业的集团。
他们大肆兼并土地,发展教众。
随着佛教的发展,僧人也越来越多。
除了极个别真心想要求佛的人外。
其实寺庙中大部分人,都不是为了佛祖而去。
这些僧人不事生产,一切都是靠香客的赠予和施舍。
大明建立以来。
除了第一任皇帝对和尚的态度差一点之外。
后面的几任皇帝,虽然都尊道教为国教。
但对佛教的态度都不差。
因此佛教在大明,可以说是发展的一片欣欣向荣。
在历朝历代中,就数明朝修建的寺庙最多。
儒家也认可了佛教,正在与佛教和平共处。
发展的好了,自然就想的更多。
赵策道:“臣以为,这次的事情,正好是一个契机。”
“契机?”
弘治皇帝道:“详细说说。”
赵策回道:“这些僧人中,假和尚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僧人留在大明,无异于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大明可以以此来制衡乌斯藏等地区的平稳和平。”
“另一方面,佛教确实有利于朝廷管教百姓。”
“但僧人人数过多,对于我们国朝来说,却不是一个好事。”
“陛下问臣,要如何处理此次的事情。”
“臣觉得,可以让今日论道失败的大师,带领肃清出来的假和尚们,戴罪立功。”
“为我大明再立下传道之功。”
弘治皇帝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满头雾水的看着赵策。
“你方才说我大明如今僧人过多,却还要在肃清之后,要他们继续传道?”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