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吏治(1 / 2)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5530 字 2023-09-23

历史的车轮在把安南像辗虫子一样轧过以后,似乎在永乐元年的末梢,微微停顿了片刻,才会继续向着未知的前方驶去。

而在此之前,新一轮的内部整顿开始了。

这次是姜星火的回合。

“参见陛下。”

在满城欢庆中,姜星火来到了皇宫之中。

“将考成法与京察相结合”的这种想法当然不是突然产生的,事实上考成法是于洪武三十五年提出并酝酿的,并于永乐元年上半年正式试点执行后生效,开始向全国推广,也是永乐新政刷新吏治的重要举措。

只不过在新政施行初期,因为种种原因,考成法并没有进行高调宣扬,只是要求朝廷从上至下各级衙门进行执行,甚至连一些地方都不太重视它的存在。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基层官吏来说,他们只管做手头那些几十年不变的事情,然后就可以享受生活,至于朝廷所谓的官员考核,那些东西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跟自己的生计完全扯不上关系。

说白了,都是日子人。

在这些日子人的眼里,考成法也无非就是皇帝一时兴起而已。

毕竟火烧的最狠的洪武朝,那时候官员数以万计被处置,可说白了,基层不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吗?

这就是在警告朱棣,要小心下面的官员抱团下克上了。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试一试,毕竟这也是对朝堂秩序的保障。”

“臣以为不妥。”

蹇义道:“自然还是应按律法来办!”

然后,等到姜星火和蹇义、茹瑺退下之后,朱棣脸上的表情慢慢淡了下去,他低声喃喃:“这国师的胆量不错嘛!居然敢在朕面前玩滑头!”

“喔?此言何意,难道天官都认为考成法无法推行吗?”

金忠这个嘴替又说话了:“三法司会审行之有效,若京察也以此来进行,倒是不虞有什么不够公平公正的地方。”

但这一次,显然就变得截然不同了。

既然不是事先谋划约定好的行动,那就说明,蹇义确实认为考成法有些弊端。

——先干了再说能不能成。

所以京察自然也就被蹇义这个吏部尚书,视为了“自己的权力”。

那么,姜星火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如果姜星火想把京察的权力,挪到总裁变法事务衙门,肯定是不合规矩的,而吏部手握考成法和京察,虽然合情合理但也有些让朱棣觉得权力过大,所以此前朱棣并没有考虑过马上重启京察的事情。

身边没有太多大臣,就是兵部尚书茹瑺、吏部尚书蹇义,还有一直没说话的工部侍郎金忠。

姜星火清了清嗓子,说道:“之前曾与陛下说过,理想中的国家运行,那就是能对各级衙门实行严格的综合核定,对各级大小官吏实行严肃的考察,使从中枢到地方任何衙门,在理论上,都是在有监督有管束的状况下履行其职能,行使其权责。”

蹇义说的也没错,吏部掌管的就是人事考核的任免这部分职责,这也是为什么吏部尚书能被称为“天官”的原因,但从皇帝的角度看,本来吏部手握天下数万官员任免大权,不夸张的说,只要蹇义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官员的命运,而且是必须服从的命令。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皇帝没了新鲜劲儿,想来也就回归正常了。

“国师,你觉得呢?”朱棣问道。

五品以上的官员是一套,决定权主要在皇帝的手里,吏部实际负责的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包括翰林院、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各部寺官员,主要环节有笔试和面试。

“国师建议行考成法以来半年,造册章奏繁多,各衙门似乎殆无虚日,颇为勤勉,但敷奏虽勤,而实效多少,还是未知之数。”

姜星火这番话虽然听上去像是在玩虚的,可也正合他的胃口——朱棣本就是通过造反的方式篡权夺位,因此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得位不正,害怕下面的人联起手来蒙蔽他。

“是,朕有所耳闻,这便是国师在大明行政学院里,讲授的行政管理学所倡导的。”

朱棣并没有在别的地方召见姜星火,还是在城墙上。

蹇义的态度很明确,对于其他只要不触及底线的变法,他一般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京察必须要按规矩来,这个是不能随便动的。

朱棣话语说的不加掩饰,此时姜星火心里也是一凛。

“老臣以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而这城墙,就是当初姜星火阻止国子监监生们叩阙时,朱棣等人当初站的地方。

那么为何现在姜星火要来重提呢?

如果是考成法,那么权力肯定是在吏部的。

但眼下既然已经决定在谋朝换代这条路上走下去,为了日后自己的所有努力不会被士绅文官复辟,为了自己最后不沦为王安石、张居正那样的结局,他也只能打开这个盒子。

而如果今年不仅考成法对天下官员出重拳,京察也对中枢各衙门再进行一轮优胜劣汰,官员们马上就会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继而人人自危,到时候对考成法的抵制,就会成为一种普遍共识。

可这明显不符合蹇义的利益,因为蹇义掌管吏部,而考成法在事实上是对吏部权力的一次极大加强,即便蹇义真的认为有什么弊端,也不该说出来,否则是会影响自己的权力的,而手中的权力,无疑是这些大员们的立身之根基。

而按照洪武朝旧制,京察的权力也是在吏部手里的。

嗯,如果打个形象的比方,大明是一台机器,那么考成法就是对机器的定时检修和加机油。

刑部为什么会被重重地砍一刀,还不就是因为三法司系统内部抱团太厉害?

而说白了,至于内阁和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其实就是皇帝的手里两把刀,都是新成立不到一年的部门,即便参与进来,也没有多少自主权。

“这个提议倒是有趣。”

这种蒙蔽,并不是说朱棣通过锦衣卫就能解决的,而是一种心理问题。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时候讲道理并没有什么用,有用的是对方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但吏部尚书蹇义这时候却也站出来说道:“臣也有话要说。”

茹瑺在旁边没说话,因为不关他的事,但是依照他对皇帝的了解,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考成法是姜星火提出的,而如今却另起波折,想来是有什么算计在其中的。

可谁成想,眼下竟是事与愿违,姜星火提出的这种类似三法司会审来进行京察的模式,直接分走了吏部的权力。

蹇义的面色很严肃,神色间有些凝重,似乎陷入了对往事的短暂追忆。

蹇义据理力争道:“京察一直都是吏部的职责,跟三法司会审性质不同,刑名之事或许还怕不够公正,可吏部本就是要履行官员考核奖惩的,若是不信吏部能做的公正,又该信谁?”

但姜星火却反而大方地承认道:“蹇尚书说的有理,考成法第一年确实不应该指望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成效,未来也一定会有很大的阻力,但正因如此,才要重新缩短并启用京察,将京察与考成法、御史巡视制度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从中枢到地方,从三年到每年、每季,形成多梯次全方位的吏治整饬。”

姜星火话锋一转,开始唱起了衰,这不由地让朱棣觉得有趣了起来。

“但臣以为,今年的考成法,未必会如预期那般上行下达,继而国朝一体通达。”

朱棣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正好也是个机会。”

“臣以为可效仿三法司会审,京察之事,五品以上自是圣裁,而五品以下官员,由吏部、内阁、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共同协定,其中以吏部为初审,内阁为监督,总裁变法事务衙门为复审,若有争议,依旧交予陛下圣裁。”

不管蹇义是忠直体国敢说真话,还是借此得了考成法施行权力的便宜还要在这里卖乖,借此攻击姜星火,朱棣心头都有些不满。

这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面的一段话,意思也很明显。

蹇义的面色变得沉重了起来,姜星火短短几句话,就直接挠到了朱棣的痒处。

金忠忽然说道,他不是在帮姜星火说话,而是在帮朱棣说话。

朱棣眼眸一亮,京察的权力很大,交给吏部他不放心,而扩大姜星火的权力他也不放心,可如果能让吏部、内阁、总裁变法事务衙门三家互相牵制,那么这件事,总比吏部一家独大,要强得多。

姜星火神色微凝,低头道:“臣只是觉得,天下之势,上常重而下常轻,则运之为易。今法之所行,常在于卑寡;势之所阻,常在于众强。而下之六部诸寺,挟其众,而威乎上,上恐见议,而畏乎下,如此之风渐成,陛下如何如臂使指?”

而皇帝是不喜欢看到六部之中,有任何一个部门,不完全听他的话,或者说手里的权力过大。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