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城外空旷,也有助于进行各种武器的实验。 今天要看的新式装备,主要就是可能给京营小批量列装的棉铁复合甲,以及用低磷钢铸造出来的新火炮,还有配装了纸壳定装弹的火绳铳的演示。
进行了明军标准红色涂装的棉铁复合甲披在假人身上,呈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之前送到北京的那一批,是作为礼物给高级将领特制的棉钢复合甲,而这些才是用于真正列装给普通士卒的棉铁复合甲。
考虑到士卒的平均身高,这种棉铁复合甲的尺寸比之前棉钢复合甲的尺寸稍微小了一圈,而且整体更加臃肿了。
这种臃肿,主要是由于为了起到应有的防御效果,铁片的重量上去了,再者就是考虑到北方作战冬天寒冷的天气状况,棉片也做的更厚,因此看起来没有那么帅气,但穿着足够暖和,也拥有足够的防御力。
另外,在胸膛的位置,则是加装了由两块带弧度的半铜板拼接而成的护心镜,护住了心脏位置,防止被击穿,除此之外,还有手肘、膝盖等需要活动的重要部分也都被保护起来,再加上兜鍪,这样一套装备,全身上下可以说是密不透风,只露出一张脸。….
“这种棉甲的造价,比之扎甲如何?”
“便宜的多,同样一套棉甲,大概等同于四分之一扎甲的造价。”
这其实是废话,扎甲六十斤,二三千块甲片,而棉甲总重量只有不到三十斤,里面的铁片数量只有几百片,棉花哪怕是压实了能花几个钱?只要铁片的数量降下来,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防御力呢?”
“对刀枪和弓弩的防御效果要略弱于扎甲,大概能起到六七成的效果,但对火铳和骨朵等钝器的防御效果要明显高于扎甲。”
朱棣跟朱能亲自上手试验了一下,五十步外,用标准步弓都射不透,抵近到了二十步,棉甲就能射透了,而弓矢射到扎甲身上还是跟扎刺猬差不多。
朱棣倒是没有太大失望,毕竟扎甲普遍都是好几层的甲片,棉甲则单薄的许多,近距离抵御不住劲弓,被射透了才是正常的。
不过如果战斗真的到了二十步的距离,说实话即便被弓矢射透也无所谓了。
而后,朱棣和朱能又对照着使用明军的制式腰刀,对棉甲和扎甲进行劈砍,光是劈砍,棉甲和扎甲的抵抗效果几乎是相同的,没有看出来明显的区别,只有换了长矛进行戳刺,才能看出来区别。
扎甲能够近距离抵御长矛的戳刺,但棉甲只有部分区域能做到,也就是甲叶比较厚重的、被重点保护的上半身躯干部分,而手臂和大腿这类地方甲片不够多也不够厚,因此长矛还是能够造成有效伤害。
如果光是进行到这里,那么棉甲显然是属于只有劣势没有优势的低配产品。
但接下来的测试,就让朱棣等人颇为惊喜了。
扎甲最惧怕的就是钝器,往往是扎甲没事,里面的人已经被砸的不行了,但棉甲的抗钝击测试,却是效果非常显著。
无论是流星锤还是骨朵,打在棉甲上面,棉甲都能有效地吸收钝击伤害,保护里面的士卒。
棉甲在抗火器方面的测试,同样效果不错。
铅弹在近距离能够有效地贯穿扎甲,但却无法贯穿甲叶更少更薄的棉甲,因为棉甲上面的另一层压实的厚棉片,能够充分地吸收铅弹的动能。
一番测试下来,朱棣对于是否选择新式的棉铁复合甲,作为北方明军的列装装备,心里也有了数。
扎甲作为宋辽金夏时期重装战士的巅峰之作,属于是军备竞赛下的产物,大家都在堆甲胄的防御质量,靠着铁罐头兵团在战场上做胜负手,如果你不把扎甲造的更结实,就会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这个时代的大明,周围已经没有类似于辽金夏之于宋的对手,所以甲胄的防御力只要差不多就行,不需要做到完美,完美是需要极大成本的,而列装普通士卒的甲胄,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选项是性价比。….
而且,棉甲除了能够在北方进行保暖,从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来看,抗火器也是一个重要的亮点。
因此造价只有扎甲四分之一的棉甲,在抗劈砍上跟扎甲相差无几,抗穿刺上略逊一筹,但在抗钝器和火器上,则有着更加出众的表现,再结合最关键的性价比,就显得足够诱人了。
“现在京营的披甲率大概是八成,其中四成牛皮甲、二成铁甲、两成扎甲,如果二十万人都换装棉甲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十年?二十年?”
这个问题,显然是朱棣随口问的,其一是京营根本不需要全部披甲,其二是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现在八成披甲率,虽然是牛皮甲和铁甲、扎甲混合,但也已经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了。
另外,朱棣也没问多少钱,因为棉花和铁块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不花钱的,限制甲胄生产的,就是人工数量,一般来讲,熟练工人越多,甲胄生产的速度就越快。
如果是熟练工匠单人负责手搓生产的话,通常一套扎甲,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能产出四套,但现实中显然不是如此,如果是集体分工协作,这个效率会高得多的多,一般一个一百人规模的工坊,一年能生产出上千套扎甲来。
“二十万人的话大概五年吧,一年能生产出四万套棉甲。”
姜星火这个答案,显然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朱棣原本以为,就算是全力以赴,年产量在一万套到两万套之间也就顶天了,谁成想,姜星火直接给他报了个四万套出来。
“怎么做到的?”丘福有些不可置信。
“三个原因。”
姜星火很快就给他答疑解惑了。
“第一个原因是压实的厚棉片,这个是可以包给江南那边的手工工场来做的,女工都能完成的任务,不需要这边出人手劳作。”
“第二个原因是铁甲制作的甲片,现在除了磨床和镗床外,车床、钻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等机床工具都已经开始陆续试装了,有了机床,在甲片加工的时候能极大地提高效率,而且棉甲的甲片,并不像是扎甲那样需要严丝合缝地穿孔,加工工艺因此也简单很多。”
“第三个原因嘛,就是现在合并过来的兵仗局,负责制造甲胄的工坊,以及铸炮、铸铳的工坊,都是流水线作业了。”
“流水线?”
朱棣对这个词感到了好奇。
姜星火直接让徐景昌带他们一起去参观了在不远处的甲胄工坊。
只见甲胄工坊里,负责不同工作的工匠们各自忙碌着,他们身上穿戴的衣服,标志着他们的工匠等级。
姜星火给工匠做的划分,就是技师和技工两种,技师是初级技师、中级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技工则是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
不同的级别领不同的基础工酬,然后再根据计件工酬发放奖金。….
至于如何评定,主要是根据专业技术水平,而非年龄。
姜星火极为讨厌在一个体制内造成排资论辈、倚老卖老的情况。
虽然在这个时代的工匠,普遍是越老技术水平越高,但也并非全部如此,考核的作用就是把混子筛到他们应该待的位置上。
看到一众人物被拥簇着进来,工匠们脸上神情肃然,动作迅速,显得比寻常更为专注认真。
朱棣很快就看出了门道。
流水线,就是一个技工只负责一个部件,而后交给右侧工位上的技工继续进行下一步。
这样的话,显然是能够极大地提升效率的。
而一些无法进行流水线作业的工作,则是交给了技师来处理,也就是手搓。
没办法,流水线虽然能提升一部分重复工作的效率,但有些东西,还是非手搓不可的。
而每一片甲叶经过技师的加工后,看上去光泽闪耀夺目,让人眼前一亮,显得也十分赏心悦目。
朱棣点头赞叹道:“果然是利国利民之法!不愧是国师,竟然能想出这种法子。”
姜星火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其实他早就给朱棣在奏折里说了,估计朱棣要么是一眼扫了过去,要么是认真看了但没看明白,随后就不求甚解了。
但这种流水线生产的高效率,还是给前来参观的朱能、丘福、茹瑺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简单单的一个改动,就提高了数倍的生产效率,姜星火的智慧果然是如渊似海。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这样一来,很多制式武器,都可以做到快速批量列装了。
是的,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如果一件制式武器或者防具,能够五年内列装,那都是可以称之为“快速”的。
而胡元澄负责的由低磷钢铸造的火炮项目,也是不孚众望。
“砰!砰!砰!”
钢炮和铜炮同时进行射击,整个靶场都在震颤。
虽然口径是一样的,但是显而易见的是,钢炮比铜炮有更强的耐久,不断地发射让铜炮的炮管都开始发烫变红,而钢炮却丝毫不受影响。
“不能再打了,再打要炸膛了。”
“停了吧。”
“好东西!”
看着靶场上已经通红的铜炮,和基本没有太大变化的钢炮,朱能惊叹道:“要是把这样的东西大批量的列装到军队中,未来战争的胜利必将属于大明!”
虽然朱能很遗憾地没有亲自指挥征安南的战斗,但炮兵在攻坚和野战中所起到的作用,朱能已经非常清楚了,因此他对火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再加上姜星火的原因,并不像以前那么排斥。
如今见到可以高强度发射而不炸膛的低磷钢火炮,顿时有些见猎心切。
譬如京营神机营里,有一个卫的火炮部队编制,五千多人足够伺候几百门火炮了,真打起仗来几百门大炮一起开火,这画面朱能都不敢想。….
“没错!”
朱棣也赞同的点点头道:“以前朕对国师说的火器的未来也只是半信半疑,如今一场场实战打下来,现在就如果让咱们带着这些火器回到靖难的时候,跟平安那些火器部队作战,恐怕就直接是辗轧的打法了。”
朱棣刚才看到这火炮,就像是见到宝贝一样,恨不得立马就把这玩意造个千门、万门。
但是,想法终究只是想法,实际操作却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跟直接消耗财富的铜炮比,钢炮的造价要低廉很多,但制造钢炮,需要消耗大量的焦煤以及给钢水附魔的矿石,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这可不是随便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能实现这种技术的,也只有这里的铸炮所。
但不管怎样,现在铸炮都是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这个呢?”
在徐景昌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了另一个工坊,一个负责制造和装配纸壳定装弹的工坊。
看着白色的纸壳弹药,朱棣有些好奇地问道。
这种纸壳定装弹,跟姜星火前世的德莱赛步枪最早采用的纸壳定装弹还不一样。
那种纸壳定装弹,是已经从前装枪即将向后装枪过渡的时代出现的,因此那时候的击发,用的都是雷汞火帽为激发原理的枪械,燧发枪已经被取代了,纸壳定装弹也就是把弹头、弹托、底火、发射药用圆筒纸壳包成了一个整体。
但是现在弄出来的纸壳定装弹,还没有底火这种东西,没办法,弄不出来。
击发枪的原理是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击针刺进纸壳,撞击底火,继而引燃火药射出弹丸,可现在的工艺水平,击针和雷汞火帽全都没戏。
因此,火铳重点的研发方向,还是在火绳铳到燧发铳的过渡上,现在已经有眉目了,不过没个几年估计是搞不出来的,燧发铳的关键技术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需要反复试验.虽说燧发铳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燧石夹带动燧石,撞击盖在火药锅上的铁片产生火星子,然后火星子掉落进入火药锅继而发射弹丸,原理很简单,但就是无法批产,试验出来的东西稳定性很差,甚至还不如火绳铳来的稳定。
如果是这种质量的燧发铳,批产出来也是折磨人,根本没必要。
而除了火绳铳向燧发铳过渡,其实兵器局还在尝试小批量的制作簧轮结构的手铳,属于是向燧发铳过渡的一个小变种,簧轮手铳的主要部件是磨轮和燧石、发条,扳动燧石夹的同时就已经是给磨轮上发条了,然后在人扣动扳机的时候,燧石夹就可以带着燧石撞向磨轮,这个时候磨轮已经释放了发条,然后就能产生火星子,火星子掉落进放置火药的部位即可引燃火药发射弹丸。
说起来很复杂,其实跟一个东西的原理是高度相似的,那就是打火机.….
Zippo打火机用手摩擦的那一下,就是簧轮手铳引燃火星子的全部过程了。
但是这种玩意属于是试验研发性质的,生产出来的,也只是作为技术储备,和专供特殊群体防身之用,造价比较高,根本做不到批量生产。
而且很可能关键时刻打不着火。
善良之铳了属于是。
说回定装纸壳弹,这个其实就是用纸把已经压实的火药、棉花和弹丸给分层放置了,最下层的纸壳能直接被火绳引燃,中层的棉花起到弹托的作用,而上层的纸壳则装着弹丸,发射的失火,中上两层的纸壳弹会从铳管里发射出去,在发射过程中,弹丸脱离纸壳飞向目标。
这样就能省却压实火药再放置弹丸的步骤,跟真正能起到底火作用的定装纸壳弹还有很大差距,但对于火铳手来说,虽然只是减少了一个步骤的工作,在战场上能起到的意义却非常的大。
因为火绳铳进行一次正常发射需要的步骤是很繁琐的,要先把火药用小勺从铳口里塞进去,然后还要塞棉花当弹托,然后再塞弹丸,最后还得送长杆把弹丸压实了(提高气密性),而有了这种纸壳定装弹,就只需要往里塞弹丸就行了,没有底火撞针之类的东西不要紧,反正火绳铳就是靠火绳引燃的。
当看到了实际演示后,众人很快就明白了这个小小发明的意义所在。
“质量呢?纸壳怕是很容易受潮吧。”
“这些纸壳弹用的纸都是特质的,绝对不会轻易受潮变形,放心吧。”
徐景昌笑着说道:“再说了,即使真的是存在质量问题,出厂肯定都是经过严格检查的,这些工匠就能跑得了?每一批编号都能查到的。”
说罢,徐景昌抬起了一个装纸壳弹的箱子上,上面正写着编号,顺着编号,能直接查到是那一批工匠负责生产的。
这个是老规矩了,洪武朝铸炮的时候,工匠姓甚名谁,那都是直接跟着铸到炮管上的,有质量问题一个都跑不了。
“哈哈,这倒也是。”
听完他的话,朱能和丘福顿时大声笑了起来,他们知道徐景昌肯定是有所夸大,新的东西,伱说肯定不出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但在皇帝面前只能这么说,为此两人也替徐景昌遮掩了过去,免得朱棣真较真,要现场多试射一些。
“纸壳弹成品率有保障,但要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也不现实,总有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出现哑弹或者卡弹的情况,只能说尽量避免吧。”
不过,姜星火既然已经跟着把话挑明了,那也无妨。
朱棣点了点头,听出了姜星火的意思。
子弹跟火铳是适配的关系,有时候造成哑弹或者卡弹,也不一定都是子弹有问题,也可能是火铳本身淋雨受潮,或是口径在铸造的时候就不太精准,这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纸壳定装弹,只要有,那么它的作用就绝非正常的铅弹可比了,火铳手们发射的速度,将会因为这个小东西的出现而大大提升。
而这也就意味着火铳部队屠戮敌人的速度,将变得更快。
这个效率一旦超过某个阈值,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将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步制骑”,到了那时候,骑兵恐怕就要从战场舞台的主角,黯然沦为配角了。
(本章完)
39314577.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