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1 / 1)

宋舸 顾盼山 1465 字 2023-11-29

“啊?”赵昰大吃一惊,“你再说一遍!”

“圣福太皇太后崩。”内侍宦官叉手又说了一遍。

“怎地会如此,如何不请太医!”

“太皇太后今早一直未起,侍女多番喊门亦未应答,故来寻臣前去查看。待得门开时,太皇太后已崩。”内侍急着说道:“已延请太医前去查看了。”

“钱俊,你先退下,一应事宜押后再说。”赵昰对着钱俊摆了摆手。

“喏,臣告退。还望官家节哀。”

钱俊行礼退出了门外。

“姜达,速去令人通传各宰辅进宫,让那太医看完了速来见我。”赵昰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有些心烦意乱。

“官家,当先鸣钟。”站在殿中一角的宦官突然发话。

“嗯?”赵昰一愣。

“太皇太后崩按礼制当鸣钟二十七次。”那太监匆匆地向前碎步快走,来到赵昰面前叉手说道。

“不急,等太医来了再说。”赵昰按着后世的做法,这人是死是活总要医生判定了再说。

不过片刻,前去查看谢道清的太医便来到了门口。

“太皇太后因何故仙逝?”

太医叉手应道:“启禀陛下,据臣判断,太皇太后当于昨夜梦中善终。太皇太后数年颠沛,加之年老体衰,原先心中还有股心气在,到了临安以后,突然安逸了下来,这心气就散了。”

“年过古稀,寿终正寝。唉……尔等都去办事吧。”

赵昰朝着殿中之人摆了摆手,“都去吧,莫要驻留殿中。”

“铛、铛、铛……”临安的皇城中突然响起了钟声。

连敲了九下,停了一停,接着又敲了起来,御街上往来的人们闻声停住了脚步。

“三九之数!三九之数!皇城里鸣钟三九,是太皇太后驾崩了!”

整个御街顿时喧哗了起来,茶楼酒肆开始清场,当日开销都由店家自理,客人们也很识趣地快速离去。

不过一刻钟这御街上除了几家还没整理完的商店和户部的兑换所,其他的各种店铺全都上好了门板,收起了幌子。

熙熙攘攘的人群全部散去,整条御街瞬间变得冷冷清清。

宋是个开明的朝代,南宋时期哪怕是皇帝驾崩了,也是明令‘不禁祭祀嫁娶’的,连大臣也不过穿二十七天丧服罢了。并不像后来那样动不动一百天不许宰杀牲畜,多少天不许如何如何。

宫里鸣钟三九,按道理是不影响民人的正常生活,可这御街乃至临安的酒楼青楼总是要停业的。

这些店主人都很有政治觉悟,朝廷再怎么开明,可总也不能太皇太后死了,群臣在宫中吊唁,你们在御街上饮酒高歌,那太不像话了。

不止几位宰辅重臣,整个临安所有的朝官都涌入了皇城。谢道清没有留下遗诰,那这倒是省事不少。

群臣们跳过了发哀临哭,见帝奉慰的环节,直接进入了入殿祭奠的步骤。按惯例要先搞治丧委员会。

陆秀夫担任总护使,桥道顿递使应由礼部的祠部郎中担任,太常寺负责一切礼仪规制的琐事。

可这就麻烦来了。

因为朝中并没有相应品级的高官,这礼部、吏部、兵部和刑部不但没有尚书连侍郎都没有,礼部只有个礼部郎中戴表元,还是为了举办科考,又曾经的礼部尚书王应麟推荐上来的。

礼部就是个空壳子,祠部郎中、主客郎中、膳部郎中以及员外郎,因为赵昰觉得没什么用处就一直空缺着。

太常寺就更不谈了,除了下辖的太医局还有几十个人,分管其他的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等事的只有几个主簿和几个令官,主簿以上的各级官职都是空缺着的。

人员是精简了,开销是降下来了,可如今死了人,却找不到执行这些礼仪的人了。

“戴郎中你推举个吧,品阶不够就先做个员外郎,把这太皇太后的丧事先给办了。”赵昰已经被弄得头疼欲裂,心中暗道,这事情结束六部都得把人都安排上,吏部可以继续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他的还是放下去的好。

“回官家,人选倒是有几个,可这事到临头怕是来不及了,不如由臣做这差事便是了。”戴表元毕恭毕敬地行礼答道。

“那就依你所言,待得事毕之后把要你推举的贤良都递个折子上来。你也算是右相的弟子,当为国分忧。”

“喏。”

按南宋礼制,皇后、皇太后驾崩十日之内必须要大殓和成服,一般来说为了方便都是放在同一天。

南宋还有个好处,一般皇帝都比皇后死得早,陵都是现成的,无需再去选址。运到绍兴会稽和理宗埋一块就是了。

可各种复杂的礼仪却是弄得赵昰烦不胜烦,可面上又不能有所表现。他要为谢道清服齐哀三年,京官一年。

好在大宋用的都是以日代月,在临安的官员们总共也就穿十三天,外路的只需要意思意思穿三天,而赵昰虽然要穿三十七天可总比三年好多了。

谢道清的丧事顺利完成之后,朝廷展开了大规模的举贤寻良工作。

朝廷的露布张贴到了各处,号令原先归隐山林的官员出仕,继续为朝廷效力。哪怕是以前在贾似道手里吃了官司的,被贬的只要无大错都可以由现任官员举荐或是向朝廷自荐。

理宗时期一直到谢道清出城投降乃至赵昰逃亡琼崖这一段时间里,整个宋朝的官吏任用和罢免是极其混乱的。

有不少官员因政治斗争被扣上了各种罪名,不是被贬,就是自己弃官不做跑了。之后的蒙元占领时期,有些人投靠了蒙元,现在基本都被清算了。

可还有大批的人隐姓埋名躲在山野之中,曾经以卖卜为生的谢枋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朝廷虽然招过一次老臣和进士,可很多人依旧没有出仕,有的是因为陆秀夫的传言,有的是因为没人来请他,毛遂自荐觉得没面子。

读书人嘛,总要有些风骨。贸贸然去自荐,万一被拒绝,那是极其丢人的事情。

可等来等去,也不见朝廷派人来延请自己再就业,这些人便有些坐不住了,纷纷跑到了临安府的秀丽山水中住下,一边吟诗作对一边寻找机会。

此时,有个曾经的真州司户参军正从湖州的家中走了出来,打算去临安自荐。与他同行的还有个曾经在蒙鞑处做过小小掾吏的中年人。

“此去临安便要依仗子昂兄了。”那个燕云人士说道。

“彦敬兄客气了,你虽是大同人士,亦是第一次来到江南,可有真才实学便是最大的仰仗。我虽是秦王之后,先考亦官至中奉大夫,可我终究之不过是个区区的参军。如今朝廷用人之际,有我二兄之荐书,你我当可谋个出身。能为国效力也不算埋没了你我这一身的学识。”

“是啊!当今官家雄才武略,又值天下初定之时,你我未必不能有一番机遇。”

“便是如此,你我二人原是小吏,左右总不至于更差了些。”

注:掾吏就是干杂务的小公务员。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