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真正的危机(1 / 1)

赵云站在众人之前,一字一句将许霄交代他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其中包括了许多百姓们这段时间遇到的麻烦以及解决的办法。

当然了,虽然赵云说的很多,但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全部都说完,他所说的也只是部分问题而已。

但是却也让百姓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的确是因为误会才产生的,许霄真的是为了他们好。

在他们的心里对许霄、对大汉也不由得更加信任了。

“……最后,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丞相将会派遣特使前往每一个郡,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个村子。”

“百姓们遇到任何不公的事情都可以向特使汇报。”

“话已说完,尔等还有何问题可以当众提出,丞相只会替你们解决!”

说完,他的目光便放在了面前的一众百姓的身上。

可是这些百姓却是罕见地沉默了,半晌都没有一个人说话。

过了一会儿才有领头的人站出来道:“将军,我等已经明白了丞相的用心,也知道我们是误会了丞相。”

“我们有麻烦只会找官府,官府不解决,我们就找特使解决。”

“多谢丞相!多谢丞相!”

“我们这就回去,绝不会给丞相填麻烦。”

“对对对!我们这就回去,在路上若是在碰到人,我们就把这里发生的事情通通告诉他们!”

“我们误会了丞相,丞相真是好官啊!”

……

百姓们议论纷纷,感慨不已。

最后统一向许霄行过礼之后,他们便相约着一起离开了。

许霄看着乌泱泱离开的百姓们道:“百姓或许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聪明,能辩清楚是非。”

“但是,起码他们的心都是好的。”

“他们对产生误会是事情没有说清,只要说清楚了,他们一定能理解。”

“只要我们能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

辛毗对着许霄拱了拱手道:“丞相,受教了。”

贾诩也道:“今日看云逸先生处理事情实在令人耳目一新。”

“在下见过强行镇压的,见过退缩的,见过找人顶罪的,可是如丞相这样与百姓讲道理,让百姓心甘情愿地离开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许霄却是轻叹了一口气道:“今日的困局是解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表象而已。”

“这个村子只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村子,没有半点特殊之处,就有这么多的麻烦事。”

“其他的村子一定也是一样,从此次百姓汇聚的速度和规模来看,就知道问题究竟是多么的严重。”

“不过,不论问题有多么难以解决,事态有多么严重,我也一定会解决。”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世家乡绅的庞大力量,还有百姓不明事理吗,产生了严重的误会。”

“而另一方面同样也是官府不作为的缘故。”

说到这里,许霄看向了贾诩和辛毗道:“我不信你们事先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可是你们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任凭事态朝着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了下去。”

“二位先生难道没打算给我一个解释么?”

辛毗神情一凛,连忙拱手道:“丞相,在下知罪!”

贾诩也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苦笑道:“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丞相的眼睛。”

“其实,这些事我们早就有所耳闻,只不过不知道竟然严重到了这个程度。”

“起初时辛毗先生曾经找上了我,问我是不是要追查一下此事,然后上报给丞相。”

“然后你拒绝了?”许霄摇了摇头道:“倒是像你会做出来的决定。”

“你向来遵循的是明哲保身的处事准则,如果有麻烦的事情会波及自身,你便会选择退让。”

贾诩一怔,然后道:“丞相高见,的确是如此,是因为在下这件事才没有上报上去。”

“丞相,如果您要责罚,请责罚贾诩一人便是,这件事与辛毗先生无关。”

辛毗连忙道:“不,不是!”

“当时在下的心中亦不够坚定,这个决定是由我们两人一起下的,又怎么能只怪罪贾诩先生一人?”

他对着许霄拱了拱手道:“丞相,您若是要责罚,请连同辛毗一并责罚。”

赵云愤愤不平地道:“贾诩、辛毗,云逸先生待你们可不薄啊!”

“偌大一个兖州都交给了你们,你们就是这么回报丞相的吗?”

典韦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寒霜。

在他看来贾诩、辛毗的行为与背叛无异。

而他最是痛恨那种两面三刀之人!

许霄神情平静,摆了摆手,道:“你们不必如此惊慌。”

“今日我不会责罚任何人,我只是想知道为何你们的手里有权力,也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任其为止。”

“你们可是我最信任的身边人,连你们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人,会引发如今日这样的事情也就可以想象了。”

在许霄说到信任两个字的时候,贾诩和辛毗都不约而同地把头放得更低了一些。

信任……

他们辜负了许霄的信任!

贾诩对着许霄道:“丞相,其实在下之所以选择瞒报,还有一个原因。”

“这个世界其实向来都有一套准则,在这套准则下,百姓、世家、朝廷彼此相处了数百年之久。”

“也就是说,今日发生的事情并非是个例,是数百年来一直都在重复的事情。”

“兴建私塾的事情暂且不说,就说前些年丞相的冀州酒和值百钱,最后的结果没有失败,但是也算不得成功。”

“这其中除了诸侯间的联合对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命令的传达和实施,每经过一级的时候都会发生一些改变。”

“待到了最后的时候,可能已经与丞相所想的有了较大的差距。”

“这就是这套准则引起的。”

“当然了,这其中许多并非是在恶意改变。”

“毕竟每一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实施的条件也不同。”

“在这种情况之下略作改变,其实是正确的事情。”

“可问题在于,往往地方的官员会将改变之后的决策下传下去,而非是初始时的决策。”

“这中间就有了很大的变数,也就有了与丞相所想不一的现象。”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