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宣府骑兵(1 / 1)

一匹蒙古老马,价格高达百两银子。

虎贲军和马场,每年淘汰下来的近千匹老马,伤马也有了好去处,更为唐学志创收近十万两银子。

而且,自从他有了脱朵不花那条线后,以物资换马匹,花费的银子,远低于大明黑市上的价格。

也就是说,只要唐学志愿意,他转手就能赚翻。

郑楚和王朴达成了一笔十万多两银子的交易,丰谷庄和大同军的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

杨国柱很快就闻着肉味而来。

在杨村附近,他宣府军两千轻骑,一夜之间,全军覆没,这种痛让他永远也无法忘记。

回宣府后,他第一个目标就是重建骑兵。

重建骑兵,马是第一要素。

没有马,兵再多,也没卵用。

他开始是,回去后先宣府的附近的一千多亩田产卖掉,宅子也可以卖掉几栋,然后派人越过长城,去找蒙古人。

虽然,大清国已经控制了蒙古诸部,但还是有许多游荡在草原的小部落愿意用马匹换取中原的铁器、粮食和布匹。

此去,有些冒险,搞不好去的人都有性命之忧,但为了马,为了宣府骑兵,还是值得一试。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部下告诉他,王朴竟然从郑楚手上买了三百多匹蒙古马。

一开始,他还以为部下是不是搞错了,郑楚是个商人没错,他可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已,马匹可是千金难求啊。

虽然他家主有些能耐,在东南海军中有关系能够搞到一些枪械,但马匹玩意儿,不仅是朝廷进行了严格管制,清国和蒙古本身,也严禁各部对大明输出战马。

可以说,就算手上有银子,也买不到。

郑楚,他怎么可能有。

为了弄清事情真伪,他买通了王朴营中一个百户后,终于得到了证实。

王朴从郑楚手里,搞来三百匹战马,都是清一色的蒙古马。

这可不得了!

此时,杨国柱才感觉的,郑楚可不仅仅是个商人那么简单。

三百匹战马呀,不是个小数目。

于是,他连夜带人前往丰谷庄找郑楚洽谈此事。

郑楚脸上很平静,心中却大骂王朴那家伙的保密工作太烂。

主要还是担心,一下子将这么多马输出到山西,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

唐学志占领济州的事情,朝廷还蒙在鼓里。

朝鲜方面,因为已经和大清国结成兄弟之盟,相当于背叛了明廷,官方之间的正是往来,也已经没有了。

加上,东江舰队和济州舰队的严密封锁,济州的消息,一直没有暴露。

加上郑楚的身份,还是有少数人知道。

比如王承恩和朱由检,还有周奎,如果他们得知,郑楚在对朝廷一些军队中输送大量马匹后,势必会怀疑到唐学志的头上。

虽然,就算朝廷知道唐学志占领了济州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但现在,还不是和朝廷翻脸的时候。

他们还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成果。

西方文明,才是他最大的敌人。

用他的话来说,华夏,永远是华夏人的华夏。

哪怕是有一天,满清真的入关了,只要他掌握了外部环境,几百年后那些龌龊事情,也不会发生。

如果,大明朝,还有救,唐学志也用不着去和谁争天下。

古人讲究的是名正言顺。

在他的名利,地位还达不到入主中原的高度时,暂时还不宜轻举妄动。

现在他只需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至于大明朝能否在自己的帮助下,存活下来,那就看天意了。

在大明这辆火车头,还没完全熄火时,他也没必要将逼自己走上那条路。

杨国柱在三请求,郑楚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暂时先答应下来。

不过他也打了个机灵,只是说,这批货是从奴儿干那边弄来的。

唐学志有一支寻找山货的队伍,在奴儿干城那边,也不是什么秘密。

当时,朱由检还亲自下旨,拨款十万两助唐学志守住那里。

虽然,后来,黄台吉派重兵攻打奴儿干城,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驻守奴儿干城的主将,只能下令放弃那座古城,将兵马到库页港。

黄台吉大军,也不可能一直守在那里。

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又能回去。

不过,唐学志认为,库页岛资源丰富,港口附近已经发展了许多村堡和牧场,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在奴儿干城那里和达子死磕。

于是,库页港守军的重心就完全放在了岛屿上面。

他们退走了,原来被张三顺他们赶走的那些部落,又逐渐的回来了。

不过,这样一来,库页岛的守军,就能时不时乘船沿江而进,抢一把就走。

反倒的了不少便宜。

唐学志他们,也会时不时的弄些山货和捷报回京,也好让朱由检等人放心。

终于,三个月后,杨国柱从郑楚手上,拿到了第一批二百匹战马,也让他的宣府骑兵,又一次充满活力。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郑楚先后给他送去了一千多匹战马,加上了枪械,子弹,火柴,干粮等等,成交额一共二十多万两。

宣府军,一举超过了大同军,成为郑楚在西北的第一大客户。

石虎、叶元华二人带着百名丰谷庄的兄弟,加入了大同军。

王朴也不小气,给了石虎一个哨总的职位,麾下领着百多骑兵,尽是王朴的嫡系。

可别小看这百多人,因为大同军中,骑兵数量仅仅才五百人不到,刚去就给个哨总也算是很大方了。

叶元华带去了五十名火枪手,作为大同军中的一支新型力量,王朴将从郑楚手里买来的三百杆火枪,全部给了他。

不久后,王敏将亲自招募来的一千士兵,带到了叶元华的营中。

叶元华却没有照单全收,一番精挑细选后,一千新军,只有三百多人合格,气得王敏吹鼻子瞪眼,很不是滋味。

大同这地方,常年战乱,达子,流民军时常光顾,人口流失严重,为了这一千新兵,他可是跑到百里外去抓人了,好不容易,才将人马凑齐。

叶元华却一下刷掉了三分之二。

说什么宁缺毋滥,气得王敏直接去找王朴评理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