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王弋的战略(三)(2 / 2)

长弓兵确实厉害,让他很是爽了一把,直到他对上了战术大师周瑜。

周瑜连输三盘,第四盘开始就将他按在地上抽,第六盘的时候甚至将两个王牌兵种——长弓兵和幽州兵团全都让给了王弋,依旧抽得他找不着北。

那一次让王弋极为清晰地意识到战略和战术不是一回事,郭嘉吃瘪的时候他还大义凛然的教育人家,等真轮到他了,那种无力感真的令人绝望。

单单军阵配合就不是他能玩儿明白的。

小队为什么用刀盾而不是枪盾?

骑兵在军阵中前后左右的摆放位置意味着什么?

弓箭手和弓弩手该怎么配合?

如何根据地形配置军队?

为什么派遣部队都喜欢三千,而不是两千、四千、六千?

周瑜拿着王弋的王牌长弓兵打穿了他的整个参谋部,除了戏志才能打得有来有回以外,只有打酱油的诸葛亮能够凭借军阵拖住周瑜。

当然,也不是没有不要脸的,周瑜最喜欢找郭嘉玩儿,郭嘉每次则会拿出最大的那个沙盘在战略上碾压周瑜。

反正郭嘉的核心理念只有一个:管你能赢多少场战斗,我只要赢下这场战争。

世家理念禁锢了周瑜的思想,没有郭嘉那种天马行空的思维。大家都知道周瑜在寻求突破,只是找的这个对手有些让人难以评价……

王弋看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周瑜在对付他的时候总是会保留一些后手应对不确定的情况,让他屡屡失败。

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准备一些后手,不一定能用到,但是一定要有,兵役制度就被他想了出来。

不同等级的部队古已有之,以大汉为例,南军、北军就是一线。

二线则是各方校尉和杂号将军麾下的常驻士卒,比如说公孙瓒手下最初那一批幽州军。

三线就是屯田兵。不要小看屯田兵,汉匈大战的时候,四万屯田兵驻扎在凉州种田,揍得西域诸国放屁都不敢大声一点儿。

不过这个想法他没说出来,因为他不太想要屯田兵,他想要职业军人,估计群臣暂时不会同意他的想法。

王弋一路思考对策,马车一路前行,终于来到了正在建造的太学院。

见到王弋前来,立即有人上报给了郑玄。

郑玄已经出仕了,匆匆赶来行礼迎接。

跟着郑玄参观了一圈,王弋不得不对这位大教育家竖起大拇指,太牛了。

郑玄专门展开了一门关于写文章的课,要求每个学子必须上,他会在学子之间传播的文章中选出一篇最华丽的和最差的进行讨论。

这种讨论是全方位的,从实用性、文学价值、政治价值、影响力等等方面出发。

所以写得好的不一定能得到夸奖,写得差的也不会全是鄙视。

这就大大改善了学子们写作的出发点,要比下令禁止强上许多。

而且在民间传播的画本诗篇都是从太学院流出去的,出发点一改变,很多人的写作风格也就随之改变了。

王弋估计他手里那本书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是哪个学子无聊打发时间写的,原文可能都不是这个。

他将书交给了郑玄,郑玄找了一间静室便细细阅读起来。

读着读着,郑玄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了,他指着一句话说道,“殿下,您且看这句。”

王弋凑过去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问题。

那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代表王弋的诸侯征募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为新皇建造了一座最华丽的宫殿。”

“康成公,有什么问题吗?”王弋疑惑的问。

不能怪王弋不懂,以他现代人的思维,最习惯的理解方式是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方便自己阅读。

但郑玄不是,郑玄都不懂白话文。

他指着一个字说道:“殿下,这可不像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写的啊……”

看着郑玄那意味深长的神色,王弋仔细看去,终于发现了些端倪。

书中的背景是新汉已然成立,皇帝君临天下的时间。可是这个作者在书写诸侯招募工匠时用了“征”这个字。

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不懂的人只会对情节感到有趣,明白人却会对诸侯产生厌恶。

因为这个诸侯想要造反,也必定会造反!

“康成公,会不会是笔误?或者原本的字并不是这个?”

“殿下,这本书您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

“文若交给我的。”

“那就不会了。”郑玄的神色忽然有些阴冷,说道,“能够传到荀文若手中,必定几经辗转,看这本书的人不会不懂这些。里面其他的描述都没什么,无论残暴与否都是人的本性,以殿下所作所为不会有人相信的。但是此书不是给一般人看的,类似的写法有很多,一旦未经世事的少男少女看过,对殿下的印象将会非常差!”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