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两万匹?你逗我呢?(1 / 2)

王室这么多的人衣服问题居然被这样轻松的解决了。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啊。

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成大事。

原本四分五裂的人,也因为集体劳作,被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和打仗不同,干这个活,不需要上战场,不需要经历箭矢如飞。

他们只需要付出体力,再加上用心就可以完成任务,随后取得一定的报酬。

当然作坊肯定不会只开一个月,后续也会一直开,而且会在全国开很多家。

五月中旬的时候,相里车命令两个徒弟,跟着作坊的负责人,被蒙恬下派的将军保护,去到咸阳城向皇帝报喜,也向咸阳城里那些大臣们宣告一下他们墨家的成果。

要知道前不久相里车等人离开咸阳的时候,咸阳城里的官员们还都在声讨墨家呢,他们在打击墨家。

墨家需要给皇帝一个交代,也需要在那些臣子面前好好展示展示。

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墨家,在帝国的和平时代成功转型了,转型为服务民生了。

两万匹布被一辆辆大车拉载着,从长安被拉入咸阳城。

进城的这一天,正是夏日。

咸阳城里的百姓还像和往常一样,在门巷的酒肆里喝酒,在女闾门口看看小姑娘,拉着黄狗斗猫,挂个招牌卜卦算命……

城里熙熙攘攘,人们来来往往。

可是当一辆辆满载的马车从东门大道上驶来,穿越人群,人们不由得都驻足观望。

“哇!好多布料啊!”

小孩们幸福地搓着手。

现代社会的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叫穷苦,完全不懂先秦时代的人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个成年人,就两身衣服,干活一套衣服,出远门、待客一套衣服。

这两身衣服他们一穿就是十年,甚至更久。补丁摞补丁那是常态。

而小孩们呢,穿一个马裤,套些大人穿剩下的布料就是一个童年。

哥哥穿完弟弟穿,姐姐穿完妹妹穿。

物质的匮乏,就是造就这么多荒诞戏谑的事情。

战争结束了,生活还是老样子,甚至有些人家因为战争的结束,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原本他们在战争后勤上工作,领个钱过活,现在没有战争了,哪里还有后勤工作。

于是,人们的生活越发困苦。

当一车车布匹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大家伙一个个都不敢相信,所有人都是把眼睛擦了又擦。

说实话,作为咸阳人,他们每天都在看大场面,诸侯朝觐、胡羌南疆国主上贡,从咸阳城外拉进来的宝贝多如牛毛,他们什么没见过啊。

大象、犀牛、长颈鹿、狮子、鳄鱼,反正只要地球上有的生物,老秦人都会捉回来献给他们的蜂后——秦始皇。

稀有之物就不用说,何况那些布匹呢。

但是咸阳百姓见了一辈子的世面,也没一次性见过这么多上贡的布匹。

拉载这些布匹的车辆,前后相接,足足覆盖了四条长街。

可让这些路人们都看了个痛快。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怎么还有这大场面。”

“这是谁的上贡啊?送了这么多布,这怕是一口气收了三年的量啊。”

咸阳百姓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相里车的弟子听着人们的议论,骄傲都要从脸上溢出来了,一个个都嘿嘿地笑着。

这样大的场面,自然也惊动了咸阳城的权贵们。

他们一个个本正溜鸟、走犬、钓鱼、下棋,这日子过得好生安逸。

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都登了高台观望。

“真是奇怪了啊!”张苍的岳父上卿茂望着这景象,他了解秦二世,征收大量的布匹送来咸阳供权贵们享用,这不是秦二世的作风。

“父亲,那这是怎么回事?”上卿茂的儿子跟在后面询问。

上卿茂只是摇摇头。

却说国尉缭有个徒弟,名叫王敖,从他师父身上学了不少本事。

这徒弟还没有学完师父的全部本领,就已经很有本事了。

那些被他的本领帮助过的人,一个个都在夸赞他,说他日后一定能成大器。

年轻的王敖,听了这些个吹捧,自然骄傲不已。

他就背过师父,私下在秦二世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

秦二世很喜欢王敖。

毕竟缭是个脾气很硬的人。

人都是有惰性的。

何况至高无上的皇帝。

一开始对待师父缭,扶苏有时间且有一定的耐心,还愿意以礼相待。

但是时间久了,缭还是不见有什么改变。他有奇门异术在身,能做到未卜先知。凡事不给他自己留遗憾就是,但是对秦二世很多时候是一种我看你看的顺眼,我勉强出手帮一帮,看你不顺眼,我就溜之大吉。

缭这种做法,任何一个皇帝都会生气。

他就像是一条泥鳅,又或者说是黄鳝。

每天都在秦二世眼皮底下钻来钻去,但是秦二世捉不到他。

时间久了,谁都烦。

横竖别人都在要死要活,他却轻轻松松来打酱油。

这样的世外高人,实在是让人讨厌。

出于报复缭这种怠慢随意的态度,再加上王敖确实有些本事,所以秦二世就委任了他一个官职,还是个不小的官职啊。

当初扶苏借助了章邯的力量,轻而易举控制了咸阳城、又控制了咸阳宫。

事后扶苏和章邯又产生了权力冲突,扶苏就把章邯的权力给限制了。

章邯有个弟弟章郗,原本负责咸阳城治安,也就是担任咸阳令的职务。

这个职务原先是赵高的弟弟赵成担任。可想而知秦二世多忌讳这个位置了,非但自己信任的妥当之辈才行。

于是乎,扶苏就把这个位置交给了王敖。

王敖这个人,虽然有些本事,可是不爱变通。

他的师父就评价他说,“是一块榆木。”

王敖很生气,“既然说我是榆木,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求你教导他们,你却不肯。偏偏教我这个榆木脑袋。”

魏缭回答说,“胜在是个榆木。”

王敖听不懂了。

担任咸阳令的王敖,把咸阳城治理的井井有条。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说,王敖有些像是教条主义者。

一切都按照规矩来,不歪曲,不违背,一切都按照规定好的意思来执行即可。

所以他治理咸阳的治安问题,全部都按照规章制度来,根本不管你是皇帝他七舅姥爷还是公主外甥女,全部按规矩办事。

而且王敖只听从皇帝的命令。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