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四月初一。
仲春时节的春雨来去皆悄无声息,当最为勤快的市民们从睡梦中苏醒时,才发现昨夜下了半宿的雨。
空气虽然清新,可街道却潮湿不已,一些基建较差的地方积了一滩滩水洼,娇嫩的笋好似一夜之间长高了半个拳头。
“南京时间6时整,高桥机场空域西部与南部有对流云团缓慢北移,云顶高4到6千米,海拔600米高度有疏云,地面风向280,风速每秒4.3米,能见度17千米,进近航班须留意气流波动影响,跑道较湿滑……”
由于近两年世界各国的民用航空发展迅速,国内、国际航班的增长势头十分可观,不再向以前一样可能一天下来只落两架航班了。
故而大明空军将以往每两个小时报告一次气象状况的规定间隔缩减了一半,以应对愈发繁忙的空中交通。
乘坐着二十几名德社使馆外交人员的两架容克Ju-52客机从云层中现身,缓缓下降高度,对准跑道后以机头微仰的着陆姿态落了下来。
除了常规的使馆人员更替之外,德国人还打算对贸易问题展开谈判。
稀有金属进口量的骤减已经显著影响到了德社的工业生产,部分工厂为了维持产量不得不申请调用战略储备的稀有金属库存。
除去肩负重任的几人,其余的十四男五女都是被调派至德社驻大明公使馆进行轮替的,算是平平无奇的例行公事。
在武官队伍中,首席武官由贾斯特斯-科勒少将担任。斯塔西侦查总局将克莉丝-里希特的身份换作了陆军总参谋部的一名财政专业技术少校,以此身份作为技术武官一同前来。
当然,实际任务自然还是从事情报搜集、汇总、整理。
即使“远交近攻”的道理人尽皆知,不过意識形态的差异还是让这些德国人受到了特殊待遇——飞机一落地,外缉事厂的特工们就凑了过去,不允许他们擅自走动。
对于日耳曼语系母语者而言,几个月的时间速成汉语几乎是不可能的。
望着标识牌上的硕大汉字词汇,克莉丝的辩识模式差不多就是在脑海中努力回想每个字的含义,然后一个一个拼凑起来。
得亏汉语的基本语法简单直接,否则辩识起来只会更加吃力——因为如果不能熟练地按语法顺序拼接字义,同样弄不清词汇或句子的意思。
不知是为了省钱还是省事,德社公使馆仍然沿用了德意志帝国时期公使馆的建筑。
这是一幢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院落,有两大一小三座屋宇,主色调是灰白色的,在构型上别具对称与几何之美感;左上角为锤子圆规的黑红黄三色旗在微风中飘扬着。
“……进行交接工作,重要文件必须签字拍照留档,待销毁的保密文件须由保管人带去碎纸机。”
望着目前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摘录的笔记,克莉丝禁不住咋舌——这也太多了吧?
早知道来这里既要受约束又要案牍劳形,还不如去惠灵顿或者圣地亚哥呢。
当时想的是能在工作之余顺带游玩,现在看来自己无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德社方面比较着急,所以礼部外务司和工部商务司很快就派来了参与会谈的官员,兵部和大都督府自然也不例外。
合理利用条款之漏洞来钻空子,在性质上和恶意违反协定还是相去甚远的,对于大体还算注重国家信誉的大明朝廷而言,钻空子差不多算是可接受的上限了。
德国人大致预估到了明人想要的玩意,此次捎带了许多武器、技术、装备的录像和个别实物,光是胶卷就装了两大个特制保险箱。
“首当其冲”的是国营斯图加特第一汽车集团(戴姆勒-奔驰公司)出品的DB600型V形液冷发动机。
左右双排气缸,呈V形的60°夹角布置,排气量33.9L,重量575㎏,缸径150mm,冲程160mm,每个气缸皆有两进两排共四个气门,包括一级一速的机械增压器、四个化油器,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000匹马力。
如果不考虑英国罗-罗公司的话,奔驰的这型液冷发动机在如今绝对称得上是第一流的玩意。
液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各有优劣,综合性能不存在高低之分——前者的正面面积较小,风阻更低,但维护保养难度很大;后者恰恰相反,因为是风冷,为了保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气缸要在正面平铺,所以外观是圆钝的。
大明空军并不想在风冷发动机上一条路走到黑,有人未雨绸缪的提出可能还是需要拥有堪用的液冷发动机,这样才更容易打造出性能顶尖的战机,哪怕其可靠性和出勤率都不咋地。
因此,空军近来正在筹备另一条路,也就是寻求液冷发动机的技术来源。
英国人自然是不会答应的,美国人除了莱特和普-惠的风冷发动机之外,只有艾里逊公司有液冷直列发动机,但称不上优秀。
既然都已经为了图省事而选择引进外国技术了,那肯定是尽量搞最优良的,不然还不如自行研发。
故而空军相中了法国人的西斯潘诺-絮扎公司的12Y-21型液冷发动机(这其实是一家西班牙的公司),都已经准备发出生产许可申请了。
不过,这是要花钱的。
与之相比,德国人拿出的筹码显然极具分量——品质不错,而且无需耗费真金白银。
双方在这一点上迅速达成了共识,过程非常之顺利。
至于其它的武器装备,德国人也不遮掩,很大方地展示了人民軍所装备的各式兵器,乃至连仍在试验阶段的新玩意都不避讳的拿了出来。
新型7.92㎜重机枪、新型20㎜高射炮、新型13㎜航空机枪、新型533㎜过氧化氢鱼雷、新型20t级步兵支援坦克……
一大票琳琅满目的兵器,这些录像、图纸、缩比模型摆在大明会谈人员的面前。
然而其中大部分玩意都没什么可稀罕的,能够吸引明人注意力的也只有过氧化氢鱼雷而已。
尽管没有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人研发重机枪,但通用机枪依旧诞生了。
条约限制只是推动通用机枪研发的其中一个因素,人们对于“机枪”这一武器应用方式的探索同样是重要因素——我就是想鱼和熊掌兼得,要一种能方便轻重两用的机枪,适合步兵战术,要不你们试试?
因而德国人在研发了传统的重机枪MG28以后,基于MG31(历史上的MG13)和MG30又还是折腾出了MG34通用机枪。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